[1] |
唐华苹,陈黄鑫,李聪,苟璐璐,谭翠,牟杨,唐力为,兰秀锦,魏育明,马建. 基于55K SNP芯片的普通小麦穗长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492-1502. |
[2] |
崔江宽,任豪豪,曹梦园,陈昆圆,周博,蒋士君,汤继华. 玉米孢囊线虫SCAR-PCR快速分子检测技术[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7): 3334-3342. |
[3] |
许志英,王佰翠,马晓兰,贾子苗,叶兴国,林志珊,胡汉桥. 基于小麦SNP芯片对簇毛麦6V#2和6V#4染色体及其与小麦6A、6D染色体的多态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579-1589. |
[4] |
张勇,阎俊,肖永贵,郝元峰,张艳,徐开杰,曹双河,田宇兵,李思敏,闫俊良,张赵星,陈新民,王德森,夏先春,何中虎. 中麦895高产稳产优质特性遗传解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5): 3158-3167. |
[5] |
刘海英,冯必得,茹振钢,陈向东,黄培新,邢晨涛,潘茵茵,甄俊琦. 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 1-18. |
[6] |
张晓,李曼,刘大同,江伟,张勇,高德荣.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7): 1309-1321. |
[7] |
衡燕芳,李健,王峥,陈卓,何航,邓兴旺,马力耕.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雄性育性基因ThMs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3): 4727-4737. |
[8] |
陈竟男,马晓兰,王振,李仕金,谢皓,叶兴国,林志珊. 基于簇毛麦No.1026转录组的SSR序列分析及其PCR标记开发[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 1-10. |
[9] |
战帅帅,白璐,谢磊,夏先春,任毅,吕文娟,曲延英,耿洪伟. 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标记开发[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9): 3639-3650. |
[10] |
李益,马先锋,唐浩,李娜,江东,龙桂友,李大志,牛英,韩瑞玺,邓子牛. 柑橘品种鉴定的SSR标记开发和指纹图谱库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5): 2969-2979. |
[11] |
王凤格,李欣,杨扬,易红梅,江彬,张宪晨,霍永学,朱丽,葛建镕,王蕊,任洁,王璐,田红丽,赵久然. 植物品种SSR指纹分析专用软件SSR Analyser的研发[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2): 2248-2262. |
[12] |
张福彦,陈锋,程仲杰,杨保安,范家霖,陈晓杰,张建伟,陈云堂,崔龙. 小麦TaLox-B等位变异对脂肪氧化酶活性和面粉色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8): 1370-1377. |
[13] |
董磊,董晴,张文利,胡晓龙,王洪刚,王玉海.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8): 1378-1387. |
[14] |
辛明明,彭惠茹,倪中福,姚颖垠,孙其信. 小麦耐热性的生理遗传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5): 783-791. |
[15] |
刘欢,张新全,马啸,张瑞珍,何光武,潘玲,金梦雅. 基于荧光检测技术的多花黑麦草EST-SSR指纹图谱的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3): 437-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