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25, Vol. 58 ›› Issue (5): 831-839.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5.05.001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 下一篇
收稿日期:
2024-07-29
接受日期:
2024-09-24
出版日期:
2025-03-07
发布日期:
2025-03-07
联系方式:
徐以恒,E-mail:18061267356@163.com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4-07-29
Accepted:
2024-09-24
Published:
2025-03-07
Online:
2025-03-07
摘要:
基因编辑农作物是生物技术与农业科学交叉结合的产物,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CRISPR-Cas9系统的迅速发展,农作物性状改良的科研与商业开发逐渐转入“技术导向型”路径,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而且从根本上推动了人类探索农作物的研究进程。然而,针对基础研究工具主张专利权的现象不仅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也对农作物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私主体就CRISPR-Cas9技术申请专利,限制了其他研究者和农民在探索和利用遗传资源方面的机会。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也违背了遗传资源应为全人类共享的基本共识。农作物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关系到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是维护公众利益的必要条件。如何在原生资源拥有者、研究人员、研究投资者和公众之间合理分配利益与风险,是生物技术专利治理亟须回应的重点问题,也是构建新型科学伦理和规制新兴技术的应有之义。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政策回应尚显不足。为缓解专利权排他效应导致的负面影响,需重新审视和构建相关制度的框架结构。首先,应当以道德效用原则为观念归依,强调科学研究的公共性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慎重考量发明对社会道德的“伤害”性质。其次,落实生物遗传资源强制披露制度是实现透明和公正的重要步骤,“申请人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如实披露农作物基因的实际来源”应上升为强制性规范。最后,基础性专利技术的开放授权可参考软件开源的经验,通过研究工具的开放共享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农作物资源的探索中,以实现更广泛的科学合作与成果转化。
徐以恒. “基因编辑农作物”专利规制的困境及出路[J]. 中国农业科学, 2025, 58(5): 831-839.
XU YiHeng. The Dilemma and Way Out of Patent Regulation for Gene-Edited Crops[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5, 58(5): 831-839.
[1] |
新欧洲. 34名诺奖获得者联名求!欧洲将如何选择? (2024-01-21)[2024-07-2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0O9GOS05148KED.html.
|
|
|
[2] |
|
[3] |
|
[4] |
肖显静.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分析: 基于生物完整性的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 2016(6): 66-86.
|
|
|
[5] |
张倩. 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的生态伦理审视及规避路径. 人民论坛, 2013(23): 168-170.
|
|
|
[6] |
李聪, 曹文广.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 2015, 31(11): 1531-1542.
|
|
|
[7] |
|
[8] |
李红杰, 贾亚男, 张彦军, 王兴荣, 陈丽梅. 国内外转基因与基因编辑作物监管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28(9): 1-11.
|
|
|
[9] |
|
[10] |
|
[11] |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
[12] |
|
[13] |
|
[14] |
李欣, 刘旭霞, 张文斐. 全球农业基因编辑技术监管动态及发展趋势. 生命科学, 2023, 35(2): 114-122.
|
|
|
[15] |
|
[16] |
邹婉侬, 贠桂玲, 宋敏. 全球基因编辑育种创新价值链现状与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28(9): 12-23.
|
|
|
[17] |
|
[18] |
日本NHK“基因组编辑”采访组. 基因魔剪:改造生命的新技术. 谢严莉, 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JAPANESE NHK “GENOME EDITING” INTERVIEW TEAM. Gene Magic Scissors:New Technology for Transforming Life. Translated by
|
|
[19] |
范月蕾, 王冰, 于建荣. 国内外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主要申请人专利布局分析. 生命科学, 2022, 34(10): 1305-1316.
|
|
|
[20] |
周寄中, 张黎, 汤超颖. 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 联动与效应分析.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5): 106-112.
|
|
|
[21] |
|
[22] |
doi: 10.1126/science.1231143 pmid: 23287718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纨妲娜·席瓦.生物剽窃: 自然和知识的掠夺. 李一丁, 译.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
|
VANDANA S. Bioprivacy: 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e. Translated by LI Y D.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Co., Ltd. Press, 2018. (in Chinese)
|
|
[34] |
周松华, 汪世平. DNA片段专利给基础研究带来的影响与对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3): 13-15.
|
|
|
[35] |
李远华. 基因编辑食品的伦理风险与法治对策. 广西社会科学, 2023(7): 98-106.
|
|
|
[36] |
胡波. 专利法的伦理基础——以生物技术专利问题为例证.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8(2): 109-122.
|
|
|
[37] |
石佳友, 刘忠炫. 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应对: 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 法治研究, 2023(1): 86-98.
|
|
|
[38] |
|
[39] |
|
[40] |
|
[41] |
杨德桥. 专利申请人之信息披露义务的价值、模式与规则重构.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18): 154-163.
|
|
|
[42] |
|
[43] |
刘忠炫. 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类型化区分及其法律规制.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3(3): 126-139.
|
|
|
[44] |
法治网. 历经25年谈判《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成功缔结. (2024-05-27)[2024-06-10].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4-05/27/content_9001814.html.
|
LEGALDAILY. After 25 years of negotiations, the WIPO Treaty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Genetic Resources and Associated Traditional Knowledg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ncluded. (2024-05-27)[2024-06-10].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4-05/27/content_9001814.html. (in Chinese)
|
|
[45] |
光明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生物剽窃”行为宣战. (2024-05- 20)[2025-02-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539042336559753&wfr=spider&for=pc.
|
|
|
[46] |
doi: 10.1126/science.aal4222 pmid: 28209863 |
[47] |
|
[48] |
|
[49] |
王渊, 贾丽娜. 知识产权独占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调和: 以开源运动为视角.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16): 160-163, 174.
|
|
|
[50] |
|
[51] |
|
[52] |
张炳生, 乔宜梦. 论粮农植物遗传资源开源保护困境与出路. 法治研究, 2020(3): 97-105.
|
|
|
[53] |
|
[54] |
刘旭霞, 沈大力.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生命科学, 2015, 27(2): 107-112.
|
|
[1] | 许娜, 唐颖,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分析和候选基因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8): 1417-1429. |
[2] | 武玉花, 翟杉杉, 普豪祯, 高鸿飞, 张华, 李俊, 李允静, 肖芳, 吴刚, 徐利群. 农业用植物基因编辑产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7): 3318-3334. |
[3] | 温一博, 陈淑婷,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DEP1、Gn1a和qSW5组合应用调控水稻穗部性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18-1227. |
[4] | 吴元龙, 惠凤娇, 潘振远, 尤春源, 林海荣, 李志博, 金双侠, 聂新辉. 后基因组时代发展抗除草剂作物的机遇及挑战[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7): 3285-3301. |
[5] | 杨敏,胥华伟,王翠玲,杨护,魏岳荣. 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玉米ZmFKF1在开花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4): 696-707. |
[6] | 李松美,仇雨歌,陈胜男,王晓萌,王春生. CRISPR/Cas9介导的绵羊示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400-411. |
[7] | 吴世洋,杨晓祎,张艳雯,侯典云,胥华伟.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水稻ospin9突变体[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8): 3805-3817. |
[8] | 张雅文, 包淑慧, 唐振家, 王小文, 杨芳, 张德春, 胡一兵. 蔗糖转运蛋白OsSUT5在水稻花粉发育及结实中的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6): 3369-3380. |
[9] | 许子怡,程行,沈奇,赵亚男,汤佳玉,刘喜.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3的鉴定与基因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5): 3149-3157. |
[10] | 陈晓军,吴凯伸,惠建,白海波,马斯霜,李靖宇.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创制高亚油酸水稻材料[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4): 2931-2940. |
[11] | 李兆伟,零东兰,孙聪颖,曾慧玲,刘凯基,蓝颖珊,范凯,林文雄. 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向编辑水稻OsIAA11[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3): 2699-2709. |
[12] | 张翔,史亚兴,卢柏山,武莹,刘亚,王元东,杨进孝,赵久然.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BADH2-1/BADH2-2创制香米味道玉米新种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0): 2064-2072. |
[13] | 祁永斌,张礼霞,王林友,宋建,王建军.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Badh2[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8): 1501-1509. |
[14] | 张成,何明亮,汪威,徐芳森. 一种CRISPR-Cas9介导的拟南芥高效基因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2): 2340-2348. |
[15] | 杨兰,杨洋,李伟勋,ObaroakpoJOY,逄晓阳,吕加平. 干酪乳杆菌CRISPR基因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3): 521-5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