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24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91-11-20
      
    无栏目
    1991年 第6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0-0 . 
    摘要 ( )   PDF (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根茎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1-12 . 
    摘要 ( )   PDF (6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幼胚拯救,首次获得了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根茎冰草两组合的属间杂种。在幼胚拯救时发现,无盾片的幼胚是不能产生杂种苗的。对获得的两组合杂种植株进行了壮苗和破蘖培养繁苗,使来自同一胚的杂种植株数目增加。在获得的F#-1杂种中,幼苗形态和穗型似普通小麦栽培种。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中国春×沙生冰草、根茎冰草两组合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频率远远超出了期望值。对杂种F#-1用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回交,都能很容易获得种子,平均结实率都在15%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合的属间杂种均具有自交可育性,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46%和0.15%。文章讨论了:⒈杂交成功的经验;⒉P与A、B、D染色体组间特殊遗传关系的理论分析;⒊F#-1自交结实的原因;⒋壮苗培养和破蘖培养繁苗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的重要作用。小麦属与冰草属间自交和回交后代的首次获得,在理论上对前人所认为的P染色体组在小麦族中的高度独立遗传性,提供了直接的相反证据;在实践上,使产生异源附加系、代换系甚至易位系、进而为利用P染色体组中的期望基因变得相对的容易。
    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的遗传潜势及其利用
    孔繁玲,张树光,韩立新,苏胜宝,胡新生,郑长庚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11-19 . 
    摘要 ( )   PDF (3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4-1989年连续6年以Griffing方法Ⅰ或方法Ⅱ双列交配设计抽样估计当时已有高赖氨酸玉米(opaque-2玉米,简称o2玉米)自交系及其杂种F#-1总体23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配合力方差。结果表明:其自交系总体在大多数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有继续改良利用的潜力。现已育成的高代优良自交系群体中产量及穗部性状的遗传方差主要表现为特殊配合力方差,品质性状则主要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方差,但特殊配合力方差也很重要。尚末经过配合力选择的早代自交系材料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已育成优良自交系群体的估计值。各性状的配合力年份间表现相对稳定。本文还简要讨论了配合力方差与遗传方差的关系,并提出了我国o2玉米育种策略的初步设想。
    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初报
    陈海星,蔡国海,朱旭东,杨尧诚,赵忠良,曹立勇,严文潮,卢华金,熊振民,申宗坦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20-26 . 
    摘要 ( )   PDF (27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浙江南北跨越27°-31°12′N,相距约450公里的不同生态条件进行穿梭育种研究。从F#-2起在嘉兴、杭州、富阳和温州的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单株相互交换,使每一个试点都种植全部选择的株系,允许选育者根据当地的表现进行淘汰和选择。这样便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每一世代的当选单株进行适应性鉴定,以选育适应性较广的新品种。通过穿梭育种不仅较易选得适应性较广的品系,而且最后所选得的较优良品系几乎没有一个是选育者从自己推荐的组合中连续选择育成的。这表明穿梭育种还可以通过各育种者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提高选择效果。现初步育成几个新品系。本文还对今后的穿梭育种工作的改进作了讨论。
    我国现用水稻广亲和性测验品种的亲和性分析
    顾铭洪,潘学彪,陈宗祥,杨文才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27-32 . 
    摘要 ( )   PDF (2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我国现用水稻广亲和性测验品种间杂种F#-1以及测验品种与其它籼、粳稻品种间杂种F#-1的育性测验,分析了水稻各个亲和性测验品种的亲和性。初步确定,粳型测验品种与一般籼稻品种的亲和性以巴利拉为最低,其次为秋光和有芒早沙粳;籼型测验品种与一般粳稻品种的亲和性以南特号为最低,其次为南京11号和IR36。籼、粳测验品种亲和性的高低可作为该品种对粳、籼品种鉴别力的一个指标。
    提高普通大麦离体单倍体胚出苗率的研究
    戎均康,舒庆尧,胡适全,李国洋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33-38 . 
    摘要 ( )   PDF (2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普通大麦(Hordeum vulgare L,2n=2x=14)×球茎大麦(H. bulbosum L.,2n=2x=14)产生的普通大麦单倍体胚为材料,研究了胚龄(胚大小)、基因型及B#-5培养基中加不同物质对其离体培养时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⒈每升培养基加5克活性碳可以提高出苗率,四个供试基因型的提高幅度为7.2%-24.3%;⒉最佳接种胚龄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3月底至5月初温室条件下的最佳胚龄为14天左右,大田为17-19天或更长;⒊培养基中加15-30mg/L多效唑(PP333)时,出苗率最高,但不同基因型有不同反应;⒋不同基因型单倍体胚的出苗率有明显差异;⒌培养基中加活性碳和PP333还可使苗生长健壮。因此,将适当胚龄的单倍体胚接种在B#-(5)+5g/L活性碳+15-30mg/L PP333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较高频率的单倍体苗。
    黄淮麦区18个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推导
    张忠山,王锡锋,刘红彦,何家泌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39-44 . 
    摘要 ( )   PDF (2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15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株与黄淮麦区种植的18个麦品种相互作用产生的侵染型资料,按生物间遗传学方法推导了这些品种具有的抗白粉基因。结果表明,徐州21、豫麦13和百农3217不含任何抗性基因;豫麦15具有Pm2+Pm1基因;花培28具有Pm2基因;豫麦17和郑州831具有Pm2+6基因;豫麦9号具有Pm8基因;西安9号、豫麦16、陕农7859、豫麦2号、西安8号、冀5481、豫麦10号、皖7107、豫麦7号和百泉3039等10个品种不含供试的已知抗白粉基因。另外,按内部相关法分析了它们可能具有的抗病基因数目。
    小麦条锈病动态预测的初步研究
    杨之为,商鸿生,裴宏洲,谢园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45-50 . 
    摘要 ( )   PDF (2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利用5种不同增长模型,对1987-1989年间人工接种区病害系统观察的72组数据和1979-1989年田间发病区定点系统观察的26组数据进行拟合检验,认为以Logistic模型模拟小麦条锈病的田间增长过程效果较好。并对三种计算病害增长速率的办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以回归法求出的r值对实测病情的拟合误差较小。与此同时,还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了病害增长速率的预测式,最后通过田间病害调查的实例将病害的动态预测方法进行说明。
    灌漠土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邵煜庭,甄清香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51-57 . 
    摘要 ( )   PDF (2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蒋柏藩等(1990)最近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测定方法和张守敬等(1957)的方法研究了灌漠土磷素形态及其与磷肥生物效应和有效磷测定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按蒋的分级体系,灌漠土有机磷含量平均占全磷的19.8%,无机磷占80.2%。就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而言,磷灰石型(Ca#-(10)-P)最高,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57.8%,磷酸八钙型(Ca#-(8)-P)次之,占21.4%,磷酸二钙型(Ca#-(2)-P)最低,占1.6%,闭蓄态磷(O-P)居第三,占12.1%。Al-P、Fe-P二者基本接近,分别占3.7%和3.3%。其总的顺序排列为:Ca#-(10)-P>Ca#-(8)-P>O-P>Al-P>Fe-P>Ca#-(2)-P。经相关分析,Ca#-(2)-P、A1-P和Ca#-(8)-P与生物试验的四种参比标准项间,以及与三种有效磷测定方法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Olsen法、Mehlich-Ⅲ法和NH#-(4)HCO#-(3)-DTPA法能按比例提取灌漠土中的Ca#-(2)-P、Al-P和Ca#-(8)-P。而这三种形态的磷也正是供试作物的主要磷源。按张的分级体系各种无机磷含量的顺序是:Ca-P>O-P>A1-P>NH#-(4)Cl-P>Fe-P。相关分析的结果,只有NH#-(4)Cl-P和A1-P与生物试验的参比标准项间和三种有效磷测定方法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主要形态的Ca-P由于未进一步区分,它在磷素营养上的作用及有效性未能显示出来。这表明蒋的分级体系较之张的体系更能反映石灰土壤的客观实际。
    漠境土壤的有效磷测定方法
    李贵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58-65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七种浸提方法在漠境土壤上的适用性。属酸性浸提剂的Bray法、Truog法,以及属强碱性浸提剂的Al-Abbas法都不适用。Olsen法与作物四个参比项相关密切,其中以在Olsen法基础上改进的新法2[0.5MNaHCO#-(3)-0.5MNa#-(2)SO#-4浸提]与作物吸磷量间相关更密切。在漠境地区采用新法2测定土壤有效磷更适宜。
    菜籽饼和棉仁饼对肉仔鸡饲粮中锰生物学有效性的影响
    罗绪刚,苏琪,黄俊纯,刘金旭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66-72 . 
    摘要 ( )   PDF (2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三种饲粮类型(玉米-豆饼,即全豆饼型,含锰17毫克/千克;玉米-1/2豆饼蛋白-1/2菜籽饼蛋白,即1/2菜籽饼型,含锰21毫克/千克和玉米-1/2豆饼蛋白-1/2棉仁饼蛋白,即1/2棉仁饼型,含锰14毫克/千克)与三个无机锰(试剂级-分子结晶水硫酸锰)添加水平(0、60和120毫克/千克)作3×3析因设计,将288只一日龄Arbor Acres (AA)雏鸡(公母各半)分成9组,试验28天,研究不同类型饲粮中的天然锰及添加的无机锰的生物学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以跖骨灰锰等组织锰含量指标测得三种类型的饲粮中天然锰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以跖骨灰锰的线性及多元线性回归斜率和锰含量平均增加计算,设无机锰在全豆饼型饲粮中的有效率为100.0%,则在1/2菜籽饼型和1/2棉仁饼型饲粮中的相对有效率分别为70.5%和107.8%。
    中国美利奴羊羊毛角蛋白组成的研究
    孟进军,吴雪萍,陈善明,徐佩贤,丁宜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73-79 . 
    摘要 ( )   PDF (3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与军垦型羊毛的角蛋白组成。通过尿素-变性凝胶电泳、SDS-凝胶电泳和双向电泳等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和军垦型羊毛的角蛋白分别有16-21个主要组分,可分为低硫蛋白、高硫蛋白和高甘氨酸/酪氨酸蛋白三族,其表观分子量为59600-8200 Dalton,通过进一步对电泳凝胶光密度扫描测得,中国美利奴羊毛的角蛋白组成含量与澳州美利奴羊毛相近,与新疆细毛羊和军垦细毛羊羊毛比较,其高硫蛋白含量有明显增加,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蛋白质组分的差异也主要表现于高硫蛋白中。
    河南省扶沟县农牧业全面发展的调查分析
    陈幼春,郑彦,周清水,吴德林,常子亮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80-86 . 
    摘要 ( )   PDF (2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扶沟县养牛业发展很快,每5.6亩地一头牛,人均牛肉占有量比全国高1倍。由于牛种改良慢,出栏率还低,每头存栏牛产肉量仅为先进国家的40%,故潜力极大。猪、牛头数比为0.55∶1,猪、牛产肉比为2∶1,猪的饲料转化率较高,有必要提高牲猪出栏比例。扶沟县粮、棉人均占有量分别达470.3和71.1公斤,在全国也是先进的。但总肉品生产量过低。目前,扶沟县已形成了粮、棉、畜三元结构雏形。在粮草兼作,粮肉生产关系和畜牧业内部结构上还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农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都在30%上下,宜进一步强化。
    诱导根瘤菌与稻类根系结瘤共生
    黄世贞,林妙灵,丁武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87-88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籼稻大谷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
    阳体冰,徐锁顺,佘建明,周邗扬,孙勇如,李向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87-87 . 
    摘要 ( )   PDF (1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棱豆早熟新品系——合85-6
    王书荣,俞亚芳,彭世理,王佩芝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88-89 . 
    摘要 ( )   PDF (1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初步建立
    陈宣民,杨雨后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89-89 . 
    摘要 ( )   PDF (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90-93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1991年总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24(06):  94-96 . 
    摘要 ( )   PDF (1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