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2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2-01-20
无栏目
1992年 第1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0-0 .
摘要
(
)
PDF
(1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1-5 .
摘要
(
)
PDF
(2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小麦的主要矮秆资源进行了赤霉酸(GA#-3)反应鉴定,结果发现其中以不敏感型居多。通过系谱追踪、赤霉酸标记、测交与单体分析等综合技术,明确了我国小麦的矮源主要有4个:(1)Daruma,以水源86和农林10号为代表,具Rht#-1和Rht#-2两对GA反应不敏感矮秆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4B和4D上。(2)Saitama27,以St2422/464为代表,具一对弱的GA不敏感矮秆基因Rht#-1s,位于染色体4B上。(3)辉县红和蚰包暂定为一类,具一对GA不敏感矮秆基因,位于染色体4D上。(4)赤小麦,以阿夫为代表,具Rht#-8和(或)Rht#-9一对或两对GA敏感的矮秆基因,位于染色体2D和(或)7B上。研究中还筛选与培育了一些矮化力强,落黄好的优异矮秆资源。
同源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
秦瑞珍,宋文昌,郭秀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6-13 .
摘要
(
)
PDF
(3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1万余株H#-1花粉植株中,二倍体占74.4%-87.9%,四倍体占12.1%-22.6%,非整倍体占4.1%。H#-2花粉株系的整齐性与接种四倍体株所在的组合、株系的整齐度有关,即四倍体材料农艺性状相对整齐的,诱导出的花粉植株也比较整齐,反之则不整齐。花粉植株的农艺性状与接种四倍体母株相比,穗数、穗粒数二倍体比四倍体提高50%以上;结实率提高5.4%-34.5%;单株粒重提高30%以上;株高有增有减;千粒重下降50%左右。有些由四倍体诱导的二倍体材料仍能保持四倍体蛋白质含量的特点。经品比试验,由四倍体花培所获得的部分优良二倍体品系已达到了北京地区推广品种的水平。
苎麻杂种优势、遗传变异和获得高产优质组合的研究
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14-21 .
摘要
(
)
PDF
(3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36份苎麻杂交组合和25份苎麻品种杂种优势、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F#-1的产量、株高、茎粗、皮厚、有效株率、净同化率、净光合生产率和伤流量等比双亲有明显的正向优势,纤维细度有明显的负向优势。组合的形态可分1-3类。其中倾亲类型占绝大多数。经济性状、产量和细度的变异系数,组合与亲本无性系无显著差异。株高、茎粗、皮厚的遗传变量为表型变量的27.5%-49.4%,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亲本和组合选择时,应考虑高产、优质品种的搭配,遗传的优质基因亲本的使用,有效株率、株高优势强和稳产、抗病的组合选择,有可能获得高产优质的组合。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鉴定及分析研究
沈稼青,陈应东,冯祖虾,张雄坚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22-32 .
摘要
(
)
PDF
(5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981-1986年6年期间利用广东省丰富的甘薯品种资源及其有利于自然开花的气候条件,测定出313个品种的杂交不亲和群的群别,其中属B群品种资源的最多。按不同群别品种数目多少排列,其顺序是B群>A群>D群>C群>A#-1-2群>美国红群>铁线藤群。同时测出7群外品种6个,半亲和群品种17个,分属B、D、美国红群,而其中有7个属多群性半亲和品种。对甘薯杂交育种亲本组配中确定群别因素和提高杂交结实率,以及对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资料。经研究分析指出:⒈在广州利用天然开花条件开展测群工作,宜于10-11月下旬的上半旬;⒉可以应用地方性的农家品种资源群别鉴定资料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推断甘薯的传播途径,为农业考古提供科学依据;⒊通过杂交不亲和性鉴定可以作为整理甘薯品种资源的辅助手段。
微量元素亏缺对玉米叶绿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王群瑛,胡昌浩,王振林,晏明君,翟乃翠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32-37 .
摘要
(
)
PDF
(2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掖单2号玉米(Zea mays L.)良种,于春季在温室中营养液培养。试验分为缺B、Mn、Mo、Cu及全素(CK)5个处理。在叶片出现缺素症状时观测。结果表明:玉米缺乏微量元素,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不良,叶绿素含量少,光合强度降低,氨基酸合成受到影响。
茶树的碳氮代谢与施肥
杨贤强,沈毓渭,谢学民,詹柏松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37-43 .
摘要
(
)
PDF
(3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十年来对茶树碳氮代谢及茶园施肥的研究,表明茶树碳氮量的年变化为秋后逐步在根部积累至翌年春季茶芽萌动前达到高峰;春季开始后由于大量再利用而下降至春茶将结束时达最低水平。深秋施肥可显著地促进冬季和早春的光合作用,加速冬季光合产物向根部转运,保持越冬叶较高的光合产物水平,供翌年春芽萌发所需。深秋施肥,不但提高了产量,也改善了春茶的品质。不同氮素化肥对茶叶产量的效益依次为碳铵>硫铵≈尿素>氨水>氯铵。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研究还对茶园的合理用肥量进行了分析。
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损失估计及经济阈值研究
文丽萍,王振营,叶志华,王忠跃,何康来,宋彦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44-49 .
摘要
(
)
PDF
(2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8-1990年在本所农场实验田从不同卵量、不同世代和不同抗性品种三个方面研究了亚洲玉米螟为害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螟卵量、蛀孔数及产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和回归关系。幼虫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在两世代间有显著差异,且与品种抗虫性有关。提出了根据收获前植株上幼虫为害形成的蛀孔数估计产量损失的技术以及根据各代着卵量确定经济阈值的方法。得出防治指标为:中抗品种中原单4号心叶期(一代)和穗期(二代)百株累计卵量分别为20块和12块;感虫品种中单2号心叶期和穗期百株累计卵量均为12块。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马存,陈其煐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50-57 .
摘要
(
)
PDF
(3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源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抗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我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玉米锌中毒可能性的研究
康玉林,黄新江,刘更另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58-67 .
摘要
(
)
PDF
(4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岩棉、盆钵和大田栽培试验,研究过量锌肥对玉米致毒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液中锌浓度达到26.2mg/L(高出正常情况的200倍)、盆栽和大田土壤施锌量达到750kg/亩时,玉米幼苗地上部干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正常施锌量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锌本身对植物的毒性是极小的。锌在玉米各器官内的分配顺序为茎>根>叶>籽粒;在施入最低和最高锌情况下,籽粒中锌浓度变幅仅为17-44μg/g,可见玉米的富锌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通过计算土壤锌的环境容量,3种供试土壤在亩施750kg锌肥的情况下,1-3个月后的环境容量为每亩278-352kg硫酸锌,表明石灰性土壤对锌的包容能力是巨大的,故在石灰性土壤上产生植物锌中毒是较困难的。
鄂西山地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与其固相组成的关系
贺纪正,李学垣,徐凤琳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68-74 .
摘要
(
)
PDF
(3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鄂西天宝山、武当山、星斗山等山地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CEC)与其固相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⑴随海拔升高,土壤胶体中有机质含量、无定形铁铝含量增加;粘土矿物中,1∶1型矿物减少,2∶1型矿物增多,14埃矿物含量趋于增加,而且在暗黄棕壤及山地棕壤中主要为14埃过渡矿物。⑵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与其固相组成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CEC=25.01+3.23(Fed-Feo)+1.68(O.M.)-8.13(Alc),(R#+2=0.785,n=23)。据此估计的有机质和无机组分对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对贡献分别为31%和69%。⑶粘土矿物组合中含有较多蛭石,或主要为14埃过渡矿物且伴生少量蛭石时,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较高;而以14埃过渡矿物为主且伴生少量绿泥石时,其阳离子交换量较低。⑷每百克有机质的表观阳离子交换量为119毫克当量,脱有机质处理前后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值与处理前胶体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n=23)。⑸柠檬酸钠处理前后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的 增值与脱去的羟基铝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n=23);每脱去1克羟基铝,胶体表观阳离子交换量增加6.8毫克当量/100克土壤胶体。
无鱼粉日粮中豆饼与豆粕质量对肉用仔鸡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沈慧乐,张志博,J.D.Summers,S.M.Mirsalimi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75-82 .
摘要
(
)
PDF
(3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就无鱼粉日粮中豆饼与豆粕质量对肉用仔鸡和商品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豆粕使21日龄肉用仔鸡增重较正常豆粕组低159克,饲料转换率差0.4。饲喂生豆饼的母鸡与饲喂正常豆饼的母鸡的产蛋率相差20%(51.8%对72.2%);蛋重相差1.8克(54.7对56.5克);饲料转换率差1.21(3.94对2.73);试验期末母鸡体重相差309克(1483对1792),饲喂生豆饼母鸡处于减重状态。 对豆饼与豆粕质量化学指标的评估表明,豆饼和豆粕化学指标关系密切。添加适量赖氨酸有助于克服过熟豆饼与豆粕的不利影响。
牛血孢子虫单一种的分离技术及其保藏方法的研究
白启,刘光远,张林,周俊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83-89 .
摘要
(
)
PDF
(3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利用微小牛蜱、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在牛血孢子虫传播过程中的专性及某些蜱在不同世代和变态期传播不同血孢子虫的特性,由混合种人工感染牛体,一次性分离出边缘边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和双芽巴贝斯虫6个单一种的分离方法和步骤,以及对这些种的超低温保藏试验结果。边缘边虫等6个单一种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依次达1095天、312天、270天、1202天、1181天、186天,其间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冻存物,进行过多次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保藏效果良好,各单一种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未受影响。
新合成的小麦遗传资源——几种多倍体小簇麦
蒋华仁,戴大庆,孙东发,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89-89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禾谷多粘菌体内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及其相关的风轮体
陈剑平,阮义理,M.J.Adams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89-90 .
摘要
(
)
PDF
(1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柑桔花药培养中提高胚状体诱导率的研究
陈力耕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90-91 .
摘要
(
)
PDF
(1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个棉花高产栽培生育动态模型
潘学标,龙腾芳,董占山,蒋国柱,邓绍华,吴同礼,崔秀文,潘晓康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91-91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92-95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