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2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5-01-20
无栏目
1995年 第1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0-0 .
摘要
(
)
PDF
(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区域性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害虫研究组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1-7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变异研究
王凤乐,吴立人,万安民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8-14 .
摘要
(
)
PDF
(3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957-1992年对我国21714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鉴定资料,分析了不同时期优势小种的演变对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影响,初步研究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变化与品种抗性变异的协同演化关系。通过分析我国条锈菌群体毒性组成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揭示不同流行区系主要菌系的类型与消长动态存有明显差异,它与该区条锈病菌侵染循环特点、抗病品种布局及特异性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利用国际/欧洲鉴别寄主及辅助鉴别寄主测定了12个中国条锈菌模式菌系的毒性基因型,并分析了7个主要流行菌系对分别具有Yr11-18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的成株毒性,显示抗病基因Yr3b、4b,Yr5,Yr10-18等12个已知基因对我国当前的条锈菌具有抗性。
小麦氮、磷与锌配合施用的研究
杨清,刘新保,褚天铎,王淑惠,李春花,张燕卿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15-24 .
摘要
(
)
PDF
(3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小麦氮、磷与锌配合施用田间试验结果:氮、锌配合施用效果好于单施氮和单施锌,其中,以氮肥效果为主,锌肥也有明显效果,氮、锌配合比例以每公顷N112.5-187.5公斤,硫酸锌15-30公斤最好;磷、锌配合施用效果好于单施磷和单施锌,磷、锌配合比例以每公顷P#-2O#-5 56.3-112.5公斤,硫酸锌15-30公斤效果好。氮、磷、锌配合施用盆栽试验结果:以每公顷N187.5公斤、P#-2O#-5 56.3公斤、硫酸锌60公斤配合施用产量最高,而氮素利用率以30公斤硫酸锌为优。综合田间试验结果和盆栽试验结果,北方潮土、砂姜黑土上种植小麦,每公顷面积比较经济合理的氮、磷、锌配合施用比例是:N112.5-187.5公斤,P#-2O#-5 56.3-112.5公斤,硫酸锌15-30公斤。
论缓解我国钾源短缺问题的新对策
刘国栋,刘更另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25-32 .
摘要
(
)
PDF
(3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我国钾源短缺的国情,分析了夺取作物高产的传统对策。根据国内外植物营养遗传生理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运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和推广耐低钾优良品种是缓解我国钾源短缺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并根据钾素生理功能的特点,提出了用钙钠等部分替代钾的可能性。
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F#-2分离群体育性分布的多态性
薛光行,邓景扬,赵建宗,陈平,申岳正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33-41 .
摘要
(
)
PDF
(3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考察了光敏不育晚熟粳稻与北方早粳杂交F#-2群体的个体育性频率分布,共考察了可在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抽穗的6个群体。直观方柱图可见均为偏态连续分布,双峰型:过渡型:单峰型=3∶1∶2。只有半数群体呈双峰分布型,而且它们的峰(或谷)值所在区间自交结实率小于10%(尤其是自交完全不结实)个体的频率亦不相同。当然,在其它分布类型的群体间这类个体的频率也不相同,而且数值更小。利用Kruskal-Wallis法,成对比较这些群体,尤其是自交结实率在0-40%区间的子群体,检验结果表明,来源于同母异父组合的群体分布是不同的。即使同为双峰或单峰型,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考察F#-3世代株系群的结果证明,单峰分布型的群体象双峰型群体一样,分离出不育基因纯合体。据F#-3世代不育株系的数目可推测,这类F#-2个体约有4%。它们并不都集中在低值区间;有不少存在于自交结实率大于40%的中、高值区间。另一方面,双峰分布型群体中的低值个体只有约50%形成 F#-3不育株系。笔者推测,F#-2世代表现型值除取决于不育主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外,还受亲本育性基因组成及状态的深刻影响。
水稻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的遗传及其相关研究
孙传清,张文绪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42-48 .
摘要
(
)
PDF
(2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雾培法对喜峰、旱稻子、桂朝2号、Lr58、中作9号、秦爱等6个水、陆稻品种组成的6×6完全双列杂交F#-1的根重、最长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根冠粗、叶片水势等7个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果:除根重具有上位性外,其它6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各根系性状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根重、最长根长、根基粗、根冠粗、根数还表现超显性。叶片水势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大致相等,表现为完全显性。各性状的狭义遗传率以叶片水势最高,达62.29%,根冠粗、根基粗、根数次之,分别为52.27%、50.72%、50.05%,根重、最长根长、根中粗较低,分别为43.78%、41.83%、38.13%。根长、根粗与根数、分蘖数无相关。提出了用根基粗代表根粗并作为根系选择乃至抗旱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
组织培养中用秋水仙素诱发黄花菜同源四倍体的研究
周朴华,何立珍,刘选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49-56 .
摘要
(
)
PDF
(4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组织培养中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发黄花菜同源四倍体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诱发频率高,能使加倍、选择和快速繁殖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源四倍体黄花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程序,并育成了国际上第一个食用黄花菜同源四倍体新品系。通过鉴定,该品系高产、优质、有重要推广价值。另外,对获得的黄花菜同源四倍体与对照二倍体试管苗进行了形态、细胞学及花粉粒等方面的观察比较。
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
肖世和,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阳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56-60 .
摘要
(
)
PDF
(2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长江流域收集保存的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筛选出8份抗穗发芽种质,其抗性主要是由种子形成后直至成熟的休眠性获得的,在育种中这种休眠性易与丰产性状相结合。
稻田高效间作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王缨,周明全,夏昌锐,窦华富,刘大圣,欧阳德超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61-68 .
摘要
(
)
PDF
(3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总结了1985-1991年稻田间作模式随机区组试验和生产对比试验的有关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一系列资料。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各间作模式在创立高效农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我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参考。
有机酸和硼、锌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及粒重的影响
王向阳,彭文博,崔金梅,赵会杰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69-74 .
摘要
(
)
PDF
(2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灌浆后期,植株逐渐衰老,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叶绿素及蛋白质逐渐分解。经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丹宁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及硼、锌处理后,均不同程度地减缓了叶片中SOD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延缓叶片衰老,具有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效果。
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穴位接种免疫试验
陈章水,崔益洙,郭宝清,孔令达,孟宪松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75-79 .
摘要
(
)
PDF
(22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中兽医理论和经络学说,对疫苗接种新途径——后海穴作了实验探索。结果证明:免疫猪用K#-(88)、K#-(99)单价强毒菌株攻击时,免疫保护指数比常规途径(皮下)接种提高10%-20%,用K#-(88)K#-(99)双价强毒菌株攻击时,免疫保护指数比皮下接种提高9.75%(5亿个菌免疫剂量)和19.15%(10亿个菌免疫剂量)。表明后海穴接种疫苗有增进免疫应答、提高免疫保护率的作用。
单一环境下双因素交配设计遗传力的概率分布
陈廷槐,韩方普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80-86 .
摘要
(
)
PDF
(2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F分布基础上,导出了单一环境因素下双因素巢式和交叉式交配设计(NCⅠ和NCⅡ)中,根据后裔平均数估计遗传力(h#+2#-1、h#+2#-2、h#+2#-3、h#+2#-4、)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基础上,给出了确定检验相应遗传力的假设H#-0∶h#+2#-I=β(i=1,2,3,4;0≤β≤1)的临界值的方法,其中通过F分布确定临界值的方法较简便;与Knapp的方法不同,本文给出了由遗传力估计式直接估计其总体遗传力置信区间的方法。另外,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示例,并对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图形进行了讨论。
不同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的影响
杨之为,王汝贤,高艳卫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87-87 .
摘要
(
)
PDF
(1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秆锈菌新小种21C3 CTR的发现
姚平,曹远银,张书绅,刘维志,吴友三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87-87 .
摘要
(
)
PDF
(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猕猴桃新品种金魁选育成功
张力田,黄宏文,张忠慧等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88-89 .
摘要
(
)
PDF
(1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种熏烟消毒剂对数种家蚕病原体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
崔云龙,刘训理,邵宗泽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89-89 .
摘要
(
)
PDF
(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1): 90-95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