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28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95-11-20
无栏目
1995年 第6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0-0 .
摘要
(
)
PDF
(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筛选初级三体的细胞学依据
刘宗贤,秦瑞珍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1-9 .
摘要
(
)
PDF
(5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供试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和籼、粳原种PMC进行细胞学研究,分别观察统计了终变期染色体的配对方式和四价体数目;第一次、第二次异常减数分裂和中期Ⅱ的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⑴四倍体杂种和籼、粳原种终变期染色体配对方式依次为8.46Ⅳ+7.01Ⅱ+0.03Ⅲ+0.06Ⅰ、8.11Ⅳ+7.75Ⅱ+0.01Ⅲ+0.03Ⅰ和7.80Ⅳ+8.32Ⅱ+0.04Ⅲ+0.04Ⅰ,四价体数目依次为8.47±0.35、8.11±0.57和7.80±0.97。⑵四倍体杂种、原种PMC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均出现不规则行为,常见的有中期Ⅰ和Ⅱ染色体拖曳;后期Ⅰ和Ⅱ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分裂圈外染色体,其不规则行为的频率第一次高于第二次、原种高于杂种。⑶在中期Ⅱ,四倍体杂种、原种均出现各种染色体数目的细胞类型,其染色体数目变化于21~26,又以染色体数24的细胞为主,其次是染色体数23和25的细胞类型。杂种和籼、粳原种中期Ⅱ染色体数为25的细胞频率分别为6.08%、6.00%和6.56%,这些为产生2x+1配子以及其经花药培养诱导产生三体植株,提供了细胞学依据和事实依据。
在组织培养中属间杂种的体细胞变异研究
李立会,董玉琛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9-19 .
摘要
(
)
PDF
(5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属间杂种在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变异,已成为向栽培作物转移外源期望基因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或遗传工程。大量的证据显示,利用远缘杂种的愈伤组织培养能够增加亲本染色体间的遗传交换。特别是属间杂种再生植株中与染色间部分同源性无关的许多易位的发生,使得转移利用其它遗传操作难以转移的外源基因变得容易。本文对近年来在属间杂种组织培养中体细胞变异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综述,包括试验材料和外植体、变异类型、影响因素、可能的遗传机理、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应用,必将使体细胞变异在作物改良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NAU-PAGE技术与玉米种子纯度测定
张春庆,金锡奎,郑成超,邓荫金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20-25 .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AU-PAGE(不连续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解决了准确、快速测定玉米种子纯度问题。玉米种子贮藏蛋白在杂交种内呈双亲共显性,且主要存在于种胚内。因此,用此方法测定玉米种子纯度不受种子大小、正反交的影响。虫害后只要有胚存在就不影响玉米种子纯度测定。种子萌动后,蛋白质谱带开始模糊,不利于纯度测定。
野败型不育系水稻畸形籽粒形成原因的探讨
王忠,顾蕴洁,于红亮,石火英,高煜珠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25-34 .
摘要
(
)
PDF
(5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野败型不育系水稻的开闭颖时间长,不闭颖率高,由不闭颖颖花发育而成的颖果由于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果皮的生长和胚乳细胞的分裂都受到抑制,籽粒含水量过早降低,引起早衰。这不仅使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而且使这些颖果都长成畸形的尖头米。如给不闭颖颖花套上锡箔纸袋遮光保湿,能使颖果发育良好,米粒长出颖壳,粒重增加一倍。
高产节水小麦基因型生理特性及综合评价
马瑞昆,刘淑贞,贾秀领,蹇家利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32-39 .
摘要
(
)
PDF
(3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4个年度的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高产节水小麦基因型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品种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最高产量、少水/足水产量比、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提出了综合评价高产节水小麦基因型的标准。
黄萎病对棉花叶片SOD、POD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郭海军,董志强,林永增,李振山,李俊兰,黄国存,崔四平,潘学标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40-45 .
摘要
(
)
PDF
(22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地棉感染黄萎病后,病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健株叶片下降74.5%;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仅为健株棉叶的46.9%、69.7%;暗呼吸速率比健株棉叶增加6.4%。感病棉株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比健株减少,分别仅为健株棉叶的88.9%和81.6%,而丙二醛含量比健株棉叶增加47.3%。
大豆“三垄”法高产技术分析--垄作深松及分层施肥的增产效应
杨方人,赵九洲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46-51 .
摘要
(
)
PDF
(2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三垄”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对该技术中的垄作深松及分层施肥的增产效应进行的分析表明,“三垄”技术使土壤耕层加深、容重下降、大小孔隙比加大、土壤耕层的蓄水性能增强。在5、6月份,土壤耕层的增温效应显著;耕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均显著增加。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和碳氮的同化作用。1988~1990年3年平均增产25.33%。
我国北方11省(区)、直辖市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
盛宝钦,段霞瑜,向齐君,周益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52-57 .
摘要
(
)
PDF
(2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采自我国北方11个省(区)、直辖市的65个市、县,小麦近缘野生植物8属42种393份,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除21份免疫外,均接种成功。用接种成功的7属40种共286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对小麦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用6个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对7属15种共29份小麦近缘植物进行分小种接种,发现它们与在小麦上一样有很强的寄生专化现象。在1~6叶期,84.4%的小麦近缘植物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其中47.4%病情降为0,37.0%部分病情下降,15.6%病情变化不大。
标记硫酸铵和元素硫在稻田土壤中的转化
谢良商,Cezar,P.,Mamaril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58-67 .
摘要
(
)
PDF
(3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标记硫酸铵{[(NH#-4)#-2]#+(35)SO#-4}和元素硫(#+(35)S#+0)在稻田土壤中的转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密闭嫌气介质中,施用的#+(35)SO#+(2-)#-4迅速转化为还原态的#+(35)S#+(2-),进而生成挥发态的(H#-2)#+(35)S。在整个培养期间,硫酸盐的硫[S#+(+6)]的还原速率变化在0.1~32.5μg·kg#+(-1)·d#+(-1)·#+(35)S#+(2-)的生成速率随施用田菁和稻草以及淹水而增加。Banauang砂壤土中的还原速率低于San Pablo粘土。San Juan粘土在半开放体系中淹水培养,施用的#+(35)SO#+(2-)#-4的消失先缓后快。试验结束时,在连续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硫(S)、HI还原硫(S)和碳键硫(S)的生成率比在8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分别增加33.2%、43.4%和38.0%,但对于微生物同化硫(S),两种水分状况下的生成率相当。#+(35)S#+0的氧化受水分状况、土壤类型以及硫肥施用量的影响。在80%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35)SO#+(2-)#-4从#+(35)S#+0的释放速率在Banauang砂壤土和San Pablo 粘土中分别为2.9和1.5mg·kg#+(-1)·Week#+(-1)。在连续淹水条件下,其速率下降到0.6mg·kg#+(-1)·Week#+(-1)左右。#+(35)S#+0施用量以12.5增加至25mg·kg#+(-1) 土,硫的平均氧化数量由1.1增加至4.6mg·kg#+(-1) 。由此,水稻植株对施用的#+(35)S#+0平均利用率由6.9%增加至10.8%。
猪链球菌病对肌肉注射多剂量青霉素G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曾振灵,冯淇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68-73 .
摘要
(
)
PDF
(2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猪链球菌病对肌肉注射多剂量青霉素G钾(15000IU/kg,每隔12h肌注1次,连续给药5次)在猪体内血清浓度和药物动力学影响的研究。通过皮下接种9-10亿个菌落形成单位的猪链球菌,人工诱发猪链球菌病。发病猪给药前的直肠体温比正常时至少升高1.5℃,第一次给药后8h内感染猪的直肠温度仍显著升高(P<0.05或0.01),并可观察到其他临床症状。给药后的不同时间间隔从前腔静脉采血,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青霉素G的浓度。病猪第一次给药和第五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病猪第一次及第五次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分别是:t#-(1/2α)0.66±0.15及0.59±0.17h;t#-(1/2β)1.87±0.55及2.18±0.97h;t#-(1/2ka)0.35±0.05及0.20±0.09h(P<0.05);t#-(max)0.71±0.10及0.48±0.11h(P<0.05);C#-(max)7.48±0.97及9.04±0.62IU/ml(P<0.01);AUC16.84±1.64及16.42±1.65I U·h/ml,Tcp(ther)11.72±3.33及12.41±3.62h;笔者对引起病猪第一次及第五次给药的某些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食品动物组织中兽药结合残留的毒性
陈西钊,朱蓓蕾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74-82 .
摘要
(
)
PDF
(4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动物用药后,其体内可能存在两类残留:第一类是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的原药及其主要代谢物;除高亲脂性化合物外,因代谢和排泄迅速,这些代谢物出现得早,且不在动物体内蓄积。但这些物质具有毒性,且在人体内可生成高度活化的中间产物(亲电子基团、自由基等),导致核酸、蛋白质烷基化、膜脂质过氧化等,从而对消费者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第二类包括出现较晚的共价结合代谢物(结合残留),其排出相对较慢。它们的存在对于靶动物预示着潜在的毒性作用,而对于消费者,由于结合残留在人体内不可能再活化,以及其生物利用度和含量均低,因而可能只显示很低的毒性。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赵亚荣,宋生贵,张晋英,张玉换,蒋金书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83-91 .
摘要
(
)
PDF
(5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甜菜多胚保持系在单胚雄性不育系改良中的应用
王华忠,张文彬,马亚怀,李彦丽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90-90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北方苜蓿锈病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治研究
侯天爵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91-92 .
摘要
(
)
PDF
(1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评价杀虫微生物毒力的新方法
冯明光,唐启义,胡国成,黄世文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91-92 .
摘要
(
)
PDF
(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作物抗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吴秀琴,金达生,刘旭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92-92 .
摘要
(
)
PDF
(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1995年总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6): 93-95 .
摘要
(
)
PDF
(1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