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98-03-20
无栏目
1998年 第2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0-0 .
摘要
(
)
PDF
(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卢良恕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1-7 .
摘要
(
)
PDF
(4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展望了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探讨了21世纪农业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阐述了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主要新领域和战略思路;指出21世纪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契机,迎接跨世纪的历史机遇;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导向,建设粮食安全与食物保障体系;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
倪万潮,张震林,郭三堆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8-13 .
摘要
(
)
PDF
(2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表达。根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植株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抗虫性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转基因抗虫植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和Zh1109(中棉所12+Bt/GUS),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1.6%、93.8%、92.3%、85.7%和75.0%。通过自交和选育,获得了R#-5代转基因抗虫棉,并进行了抗虫性和转基因的跟踪鉴定,表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抗棉铃虫的棉花新种质。
水稻第12染色体微分离及LA-PCR扩增
魏建华,周奕华,孙传清,党本元,胡赞民,王象坤,陈正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14-19 .
摘要
(
)
PDF
(32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以粳稻第12号三体为材料,采用玻璃针染色体微分离法,成功地分离到了水稻第12号染色体。将分离到的染色体转入0.5ml装有蛋白酶K的Eppendorf管中,经酶解及Sau3A酶切后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经两次PCR扩增,得到300~1000bp的染色体DNA片段。Southern杂交表明,这些染色体扩增片段与水稻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证明成功地扩增了分离的特定目标染色体。本文结果为分离及体外扩增水稻特定目标染色体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粉蓝烟草(Nicotiana glauca)花柱S-RNase的活性及其表达特异性研究
李润植,毛雪,D.J.Ross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19-23 .
摘要
(
)
PDF
(2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粉蓝烟草自交不亲和性花柱S-基因产物的性质及时空表达特征。花柱S-基因产物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即S-糖蛋白),具有极高的Rnase活性,因此又称S-Rnase。#+(32)P标记花粉RNA实验显示,授粉48h后,亲和性花粉管已生长进入子房,而自交不亲和性花粉管的rRNA含量急剧降低,并在花柱上半部特定区域停止生长。由此可推知,花柱S-Rnase通过与自交花粉管特异性识别进入管内分解rRNA,使花粉管蛋白质合成受阻,最终导致自交不亲和性反应。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孙四台,倪汉祥,丁红建,屈振刚,张淑芬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24-29 .
摘要
(
)
PDF
(3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37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系)的受害与未受害籽粒中生化物质含量的测定及其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生化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还原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类黄酮为次要因子;可溶性糖与品种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总酚和还原糖与小麦的诱导抗虫性有关,而单宁与之无明显相关性。抗虫品种籽粒受害后,可溶性蛋白谱带上出现了1条分子量为39.2kD的蛋白带,可能与品种抗虫性有关。
茶皂素在化学农药乳油剂中增效作用研究
胡绍海,胡卫军,胡卫东,张志成,周社文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30-35 .
摘要
(
)
PDF
(2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对20%灭多威乳油杀灭菜青虫增效6.33倍,对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杀灭菜缢管蚜增效14.83倍,对5%尼索朗乳油杀灭桔全爪螨卵增效61.8倍,对20%哒螨灵(WP)杀灭桔全爪螨成螨增效18.67倍。茶皂素与上述化学农药原药复方乳油的田间杀虫效果均稳定保持在90%以上,与常规对照农药效果经DMRT法显著性分析,在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且可以降低化学农药原药有效成分用量50%~75%。对于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开发我国及世界极其丰富的茶皂素资源,具有极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转换光周期对春性小麦叶片数的影响
米国华,李文雄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36-40 .
摘要
(
)
PDF
(1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6个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春性小麦品种,通过不同穗分化期转换光周期实验研究了小麦叶片数的变异规律。结果发现,如果二棱期以前一直处于长日照条件,则至二棱期时幼穗基部的叶原基数与最终叶片数相同,不再受以后的日照长度影响。相反,如果二棱期以前处于短日条件,则转入长日照后,最终叶片数少于二棱期时幼穗基部的叶原基数,其中光周期敏感品种平均下降2.13片,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平均下降0.56片。据此推测,当前期处于短日照时,二棱期幼穗基部已分化的叶原基中,仍有部分为不稳定叶原基,随以后光周期变化而发生转化,短日照下继续发展为叶片,长日照下则发生退化,继而从中分化小穗原基。
不同砧木与接穗对黄瓜嫁接苗抗冷性的影响
于贤昌,邢禹贤,马红,魏珉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41-47 .
摘要
(
)
PDF
(3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黑籽南瓜和新土佐为砧木,鲁黄瓜4号、长春密刺、津春3号、津春4号、津杂2号、津杂4号和津杂3号7个黄瓜品种为接穗,研究了砧木苗、接穗苗及嫁接苗的生长和抗冷性。结果表明,砧木苗黑籽南瓜生长和抗冷性优于新土佐,两者均优于接穗苗及其嫁接苗;7个接穗苗中,长春密刺、鲁黄瓜4号和津春3号抗冷性优于其它品种;黄瓜嫁接苗较接穗苗抗冷性显著增强,表现低温致死温度明显降低,在5℃低温胁迫下幼苗冷害指数变小,电解质渗漏率下降,胁迫后光合功能恢复较快等。研究认为,黄瓜嫁接苗的抗冷性与其砧木种类及接穗品种双方的抗冷性密切相关,抗冷性较强的长春密刺、鲁黄瓜4号和津春3号品种与抗冷性较优的黑籽南瓜嫁接获得了最强的抗冷性。
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遗传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王山荭,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48-55 .
摘要
(
)
PDF
(3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论述了姊妹交方式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姊妹交后代育性分离的复杂性,提出了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分离的遗传模式(公式见影像原文): 其中n为姊妹交的次数,m为控制隐性核不育性的基因对数。上述模式大大方便了隐性核不育材料的遗传鉴定。利用该模式不仅可以根据某一代姊妹交群体的育性分离资料,而且可以在姊妹交代数未知的情况下,根据连续2代姊妹交群体育性分离比,确定控制不育性的基因对数。在小麦轮选可育株衍生的后代中发现一个被命名为P740的雄性不育材料。在第1、2、3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4∶1、7∶5和15∶13。通过遗传分析,并利用本文提出的遗传模型,一致确定P740雄性不育材料是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
中国苎麻属植物比较形态学研究
张波,郑长清,臧巩固,赵立宁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56-62 .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同地种植条件下,苎麻属16种7变种的主要植物形态特征比较研究表明:1.根有分枝根型、浅直根型和萝卜根型。2.茎有直立茎型、斜倚茎型和匍匐茎型。3.部分种的植物形态特征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明显变化。4.花序为簇生花序组成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或单个腋生,是典型的“具小叶的”花序类型和“具苞片的”花序类型的过渡花序类型。分析了该属植物外部形态的演化趋势及组间亲缘关系。
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62-62 .
摘要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旱麦草属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特性研究
张继益,董玉琛,贾继增,蒋观敏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63-70 .
摘要
(
)
PDF
(4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采自我国新疆的6份旱麦草属材料进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发现,编号为Z1157、Z1159和Z1160的材料均属于东方旱麦草,并建议将东方旱麦草的分种特征中“颖及外稃被有绒毛”修改为“颖及外稃有或无绒毛”;Z1158和Z1164为旱麦草,Z1165为毛穗旱麦草。对上述材料和来自中东的另5份材料进行的观察发现,旱麦草属植物突出表现为:植株矮小,栽培条件下株高为29.1~57.2cm;分蘖力极强,单株有效分蘖数多数超过100个;花序短而宽,穗长变化于1.9~5.7cm之间,而穗宽达1.5~3.4cm;小穗密集,密度达37~89个/10cm花序;其早熟特性表现为开花一成熟所需时间短,致使成熟期普遍早于普通小麦对照。抗病性鉴定表明,该属植物为小麦白粉病和黄矮病的良好抗源,并鉴定出3份抗白粉病资源以及5份兼抗白粉病和黄矮病的资源。研究还发现,旱麦草属植物亦具有冬春性分化,11份材料中8份表现冬性或弱冬性。
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和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王学德,张天真,潘家驹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70-77 .
摘要
(
)
PDF
(3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花药和一个陆地棉品种可育花药作为对照,对我国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品系进行了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征的研究和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不但在雄性败育时期上而且在线粒体基因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化。中棉所12A和NM-1A的败育时期与对照不育系DES-HAMS277的败育时期基本相同,是在造孢细胞增殖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104-7A、湘远4-A、NM-2A和NM-3A的败育时期比DES-HAMS277迟,是在减数分裂时期。这一细胞形态学的划分与线粒体DNA的RAPD标记归类基本一致。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退化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细胞形态学特征是:染色体行为异常,胞内常含有2~4个微核,核仁穿壁很普遍,细胞质液泡化,认为绒毡层的退化与小孢子母细胞的败育密切相关。线粒体DNA的RAPD的分析还表明恢保关系相同的不育系之间可以存在着细胞质基因型的分化。
鸡生长激素cDNA及其5′端调控区的克隆分析
李宁,章岩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76-82 .
摘要
(
)
PDF
(3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肉用品种鸡构建的垂体文库中克隆分离了鸡生长激素cDNA,并作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克隆的鸡生长激素cDNA序列全长为789个碱基对,其中5′非转译区为40个碱基对,3′非转译区为101个碱基对,编码区为648个碱基对。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克隆的鸡生长激素cDNA序列与已报道的蛋用品种鸡生长激素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6%,与鸭生长激素序列的同源性为87%,但与火鸡生长激素序列的同源性只有52%。通过PCR技术,本研究还扩增了6个鸡品种的生长激素基因5′端调控区。尽管这些鸡品种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但序列分析表明鸡生长激素基因5′端调控区十分保守。因而,鸡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受到内含子或3′端侧翼序列的影响。另外,鸡生长激素对多个数量性状的影响也在本文中进行了讨论。
直接蒸馏法快速测定饲料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崔淑文,马东霞,满晨,王增力,徐若英,王学奎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83-88 .
摘要
(
)
PDF
(2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直接蒸馏法(direct distillation)原理,经研究改进而建立的快速测定玉米、豆粕、菜籽饼、鱼粉、麸皮、猪配合饲料、鸡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3个实验室对7种类型142个饲料产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法与国标法(凯氏法)有很好的相关性,两法测定值相对偏差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相关系数r=0.9745~0.9932,实验室间变异系数 < 3%,实验室内变异系数 < 2%。样品不需消化过程,20min可提供粗蛋白质含量数据,比国标法具有快速、能耗低、节约试剂、减少污染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物内不同类型间种子耐贮性研究
陈晓玲,陈叔平,卢新雄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89-91 .
摘要
(
)
PDF
(1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蒜脱毒技术及应用研究
徐培文,孙慧生,孙瑞杰,杨元军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2-93 .
摘要
(
)
PDF
(1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选择性抑制剂测定腐霉与镰刀菌对玉米的致病性
吴全安,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3-94 .
摘要
(
)
PDF
(1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
顾恒琴,王国山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3-93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菜与菘蓝及荠菜杂交选育抗病高产新品种
赵合句,黄永菊,王玉叶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4-94 .
摘要
(
)
PDF
(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5-95 .
摘要
(
)
PDF
(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6-96 .
摘要
(
)
PDF
(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农作物分子及细胞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7-97 .
摘要
(
)
PDF
(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98-98 .
摘要
(
)
PDF
(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