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3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9-05-20
无栏目
1999年 第3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0-0 .
摘要
(
)
PDF
(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
郭三堆,崔洪志,夏兰芹,武东亮,倪万潮,张震林,张保龙,徐英俊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7 .
摘要
(
)
PDF
(3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了携带人工合成的GFM Cry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S4ABC。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pGBI121S4ABC转入到石远321、中棉所19号、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株系。叶片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抗性好的株系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大于96%;经分子检测,证实了双价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
用PCR-差别筛选法分离和克隆水稻受稻瘟病菌诱导的cDNA片段
董继新,董海涛,吴玉良,程志强,何祖华,李德葆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8-13 .
摘要
(
)
PDF
(2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水稻抗瘟性近等基因系H7R和H7S为材料,采用PCR-差别筛选(PCR-based differential screening)的方法分离和克隆水稻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抗性相关基因。第一轮筛选获得42个差异表达的cDNA克隆,经PCR扩增,转膜,反向Northern杂交后,得到12个阳性cDNA克隆。Northern证实其中一个克隆(暂命名为D2,约2.2kb)为受稻瘟病菌诱导的特异反应基因(片段)。
玉米轮回选择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评估
刘勋甲,郑用琏,刘纪麟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4-20 .
摘要
(
)
PDF
(2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APD标记技术,评估中国西南地方优良种质巫溪(W)、美国玉米带坚秆综合种BSSS#-9(B)、墨西哥热带种质墨黄九(M)及以它们为主体亲本人工合成的WBMC#-0基础群体、改良一轮的WBMC#-1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15个10-mer随机引物共扩增89个DNA片段,其中显示多态性的片段,在W、B、M、WBMC#-0、WBMC#-1中分别为68、67、71、76和82个,其多态片段比例依次为76.4%、75.3%、78.9%、85.4%和92.1%;(2)5个群体各89个片段的平均杂合度W为0.285、B为0.252、M为0.296、WBMC#-0为0.327、WBMC#-1为0.346,以WBMC#-0和WBMC#-1较大;(3)5个群体各89个片段的平均遗传距离W为0.2533、B为0.2246、M为0.2481、WBMC#-0为0.3006、WBMC#-1为0.3119,也以WBMC#-0和WBMC#-1较大;(4)累加各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W为136、B为117、M为128、WBMC#-0为151、WBMC#-1为150。以上结论说明,人工合成的广基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比亲本群体丰富,且这种多样性属DNA变异,并非环境造成。经过一轮选择后的C#-1群体保持了群体内广泛的遗传变异。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刁现民,段胜军,陈振玲,智慧,赵连元,孙敬三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21-26 .
摘要
(
)
PDF
(2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品种郑407幼穗外植体不定芽途径再生植株和幼穗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变异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和继代过程中;R#-2代变异频率达10%,包括质量性状变异和农艺数量性状变异,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力和育种应用价值;R#-1代表现半不育或高度不育的单株,其R#-2代出现变异的频率高于R#-1代结实正常的单株。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李镇,戴经元,周俊初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27-32 .
摘要
(
)
PDF
(2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北、天津和北京等地分离的1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供试菌,用交叉凝集反应比较研究了它们与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9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J711,NJ16、NJ111和A212均属O#-1(2048)血清型。(2)菌株RT15、Two-7和93F41与供试标准血清型菌株的菌体抗原均不相同,命名为O#-9、O#-10和O#-(11)3种新的血清型。菌株6-1为自凝菌株,其血清型为O#-0。(3)交叉抗原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92X10、C333、RT10和2056同属O#-5血清型,并可进一步区分为O#-(5ab)、O#-(5bcd)、O#-(5def)和O#-(5fg)4个血清亚型。菌株HA10-1-3、HA12-1-12和2120分属O#-6血清型的O#-(6ab)、O#-(6bcd)和O#-(6de)3个血清亚型。(4)将2048等6个标准菌株重新命名为O#-1,O#-2,O#-3,O#-4,O#-7和O#-8血清型。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李素芳,陈明,虞富莲,成浩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33-38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吉白茶(Camellia 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和复绿过程中各阶段叶片可溶性蛋白组分,尤其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的变化,并利用同位素法测定了此过程中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利用内源基质法测定了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与蛋白质源库代谢、叶绿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安吉白茶在返白与复绿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主要变化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含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相一致的。同时返白阶段蛋白酶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是造成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积累的直接原因。
野生稻种(O.rhizomatis V.)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杨仁崔,杨惠杰,杨蜀岚,夏怡厚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38-38 .
摘要
(
)
PDF
(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寒地水稻花培优异种质龙粳8号的选育评价研究
刘传雪,潘国君,张淑华,宋立泉,宋成艳,丛万彪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39-43 .
摘要
(
)
PDF
(2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龙粳8号选育评价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与花培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花培缩短育种年限及提高选择效率的作用;选育出的花培品种龙粳8号,为寒地稻作区早粳早熟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国家优质食用米标准,具有Pi-z#+t等主效抗瘟性基因,属高抗稻瘟病种质,是集早熟、优质、抗病于一体的优异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在育种上已被省内外各育种单位用作亲本,在生产上已成为一些地区的主栽品种。
稻穗颖花开花时间对胚乳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杨建昌,刘立军,王志琴,郎有忠,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44-51 .
摘要
(
)
PDF
(3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武育粳3号(粳稻)、扬稻4号(籼稻)、汕优63(籼型杂交稻)和PC311/早献党18(籼粳杂交稻)一个穗上颖花开花经历的时间分别为5d、7d、7d和8d。胚乳细胞数(ECs)以第2天开花的籽粒最多,其次为第1天开花的籽粒,以后随开花时间的推迟,ECs减少。同一品种(组合)不同开花时间籽粒的单个胚乳细胞重差异不大。胚乳重和谷粒充实率与EC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个胚乳细胞的重量相关不显著。开花越早的籽粒(第1天开花的籽粒除外),胚乳细胞的起始增殖势(R#+0)、最大增殖速率[V#-(max)]和平均增殖速率(V*+-)越大,到达最大增殖速率的时间越短。R#+0、V#-(max)、V*+-和ECs与灌浆初期的籽粒生理活性(ATP酶活性、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密切相关。孕穗期去1/2植株或始穗期喷施6-BA[6-(苄基)腺嘌呤],灌浆初期的籽粒生理活性、R#+0、V#-(max)、V*+-、ECs、胚乳重和谷粒充实率明显增加,孕穗期去1/2叶后,结果则相反。表明由于ECs的不同,造成了穗上籽粒间粒重的差异,而迟开花籽粒的生理活性低是其胚乳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
苹果(Malus pumila)幼果钙素吸收特性与激素调控
周卫,汪洪,赵林萍,林葆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52-58 .
摘要
(
)
PDF
(2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试验并结合#+45Ca示踪及植株分析等方法研究苹果幼果钙素吸收特性及激素对其过程的调控方式。结果表明,施于叶片的钙极少向果实转移,钙应有针对性直接施至幼果上,适宜的施钙时期为幼果形成1个月内,CaCl#-2喷施的适宜浓度为0.5%。果面施钙显著增加了苹果单果重,改善了果实品质。IAA、GA和NAA均可促进果面钙运往果实内,并导致2%HOAc提取钙与5%HCl提取钙组分增加,IAA虽可促进大量的树体钙向果实转移,却会导致果实钙含量过高,品质变差;GA和NAA则不能夺取树体内的钙,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
大豆磷素营养研究
吴明才,肖昌珍,郑普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59-65 .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水、土培研究表明,大豆分枝期茎、叶全磷分别低于0.20%、0.44%,可作为植株缺磷诊断指标。磷促进了大豆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磷主要增加了固氮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有利于种子氨基酸、蛋白质的积累,促进了大豆形态建成。水培介质磷达到1.00μmol/g时,导致根部磷成倍滞留;一般磷水平下,叶、荚器官中磷量较高。缺磷或适宜磷浓度处理,大豆磷素利用率最高。成熟期从根部转运到种子中的磷低于叶、荚皮等。基施磷肥,叶面施用硼、钼、钴肥,增加了大豆鼓粒期种子中全磷量。
加速老化法测定谷子种子活力的研究
智慧,陈洪斌,凌莉,Susana,Goggi,Yuh-yuan,Shy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66-71 .
摘要
(
)
PDF
(2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活力水平不同的谷子种子,按照国际种子检验标准进行了加速老化法测定种子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加速老化法能反映种子在活力水平上的差异;谷子种子加速老化处理的最佳温度是41℃,最适时间是48h;加速老化后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用老化后的发芽率为变数,按回归方程y=2.1685+0.9359x可直接预测田间出苗率。本文还对谷子种子活力测定的不同方法进行了讨论。
切割果蔬的质量控制及改善货架期的途径
张学杰,刘宜生,孙润峰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72-77 .
摘要
(
)
PDF
(2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引起切割水果蔬菜质量变化的原因,对其加工贮存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微生物及营养变化作了叙述。其中涉及半加工生产链的所有步骤——从原材料到加工方法及最后包装的最新知识,并提出了生产切割果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延长其货架期和确保产品安全的措施。
肉鸡肥度性状的RAPD标记研究
李辉,朱晓萍,龚道清,陈瑶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78-84 .
摘要
(
)
PDF
(2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供试鸡为30只AA肉仔鸡,其中公、母仔鸡各15只。测定49日龄活重、屠体重、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鲜重、干肝脂肪含量、胸肌干样脂肪含量和血浆VLDL浓度。采血分离出DNA后,对公、母鸡群分别利用已筛选出的17个随机引物分别对所有个体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对多态性片段,将“有带”、“无带”个体组成的群体看作是独立样本,比较两样本间数量性状的差异。结果在公、母鸡群分别发现了29、35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与性状组合。经对与同一标记同时关联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及两样本间个体表型值分布的分析,发现上述大部分标记与性状关联是不可信的。在公鸡群没有发现显著的标记与性状关联,在母鸡群检测到两个显著的标记与性状关联,它们是OP1308-腹脂重和OP1308-腹脂率。
大白猪生产和繁殖性状遗传趋势的分析
郑友民,王立贤,张沅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85-89 .
摘要
(
)
PDF
(1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配合混合模型,用非求导的REML方法(DF-REML)分析估计了大白猪生产和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趋势。165日龄体重、90kg体重平均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的表型趋势分别为1.64、-0.23和0.11,遗传趋势分别为0.76、-0.14和0.01。结果表明,大白猪品系选择试验的165日龄体重和90kg体重背膘厚两个主选性状的选择是显著有效的,生长速度逐代提高,背膘厚逐代下降。辅助的体型选择使得大白猪体型结构逐渐向结实型发展。产仔数的遗传趋势是弱的有利变化,表明在对生长速度与背膘厚合并选择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很小。
内毒素性微循环障碍山羊氧自由基代谢的研究
祁克宗,章孝荣,高齐瑜,王彩虹,张学军,史学功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90-95 .
摘要
(
)
PDF
(2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为模型,从氧自由基(OFR)损伤机制入手,检测微循环境障碍山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嗜中性粒细胞(PMN)活性氧代谢的变化,探讨OFR在山羊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结果显示,山羊发病后各时点,血浆MDA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下降,其发病6h后各测定值与对照组、发病前各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 0.05或0.01)。发病后6h、12h的PMN化学发光本底、峰值显著高于发病后3h、24h测定值(P< 0.05或0.01);其峰时在发病后3h、6h、12h期间差异不显著(P> 0.05)。表明活性氧自由基可能是促进山羊循环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中华蜜峰群体内温度、湿度及CO#-2浓度的变化及调节研究
杨冠煌,孙东江,肖京城,孙庆海,林桂莲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96-101 .
摘要
(
)
PDF
(2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可以测量瞬时温度、相对湿度及CO#-2浓度值的电子显示仪,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群体内温度、湿度及CO#-2浓度这3种生态因素进行测量,在施加入为干扰条件下,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恢复过程。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qustica L.)作对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维持群体内温度及CO#-2浓度稳定性不及意大利蜜蜂,子脾间及箱内空间的相对湿度(RH)高于意大利蜜蜂10%~15%,CO#-2浓度也高于意大利蜜蜂。
小麦叶片老化期间内肽酶活力上升的影响因素
高玲,叶茂炳,徐朗莱,张荣铣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02-104 .
摘要
(
)
PDF
(1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烤烟品种对根际pH适应能力的研究
周冀衡,方晓东,段灿枝,蔡秀娟,余佳斌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05-107 .
摘要
(
)
PDF
(14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丰产、多抗、再生力强的杂交水稻汕优149的选育
曾宪平,陈开煜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08-108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章琦,赵炳宇,王春莲,林世成,阙更生,杨文才,邢全党,周永力,李道远,陈成斌,朱立煌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09-109 .
摘要
(
)
PDF
(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英文)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10-110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农业动植物遗传生理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11-111 .
摘要
(
)
PDF
(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3): 112-112 .
摘要
(
)
PDF
(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