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3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9-07-20
无栏目
1999年 第4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0-0 .
摘要
(
)
PDF
(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源三倍体甜菜(VVC)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郭德栋,康传红,刘丽萍,李勇,方晓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1-7 .
摘要
(
)
PDF
(4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获得了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对其回交,合成了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它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异源三倍体甜菜具有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中间型,更偏向野生种。植株繁茂,叶片平展深绿色,根形不整有岔根,木质化较强。细胞学检查有丝分裂中期可清晰判定两个物种的染色体,构成独特的9长18短核型。经过几年观察选育已经选育出传递率在80%以上的无融合生殖系9个,并判定为兼性无融合生殖。利用石蜡切片研究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过程,观察到卵细胞等8核胚囊及胚胎发育全过程,认定异源三倍体甜菜胚囊发育为蝶须型,是属于有丝分裂型的二倍体孢子生殖的无融合生殖类型。讨论了异源三倍体甜菜进一步利用的可能性。
水稻新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分析
卢兴桂,姚克敏,袁潜华,曹兵,牟同敏,黄宗洪,宗雪梅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6-13 .
摘要
(
)
PDF
(3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采用在海南省三亚市、湖北省武汉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等3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用光温因素分级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转换的生态条件鉴定。结果证明,有5个温敏类型不育系的转育温度在24℃以下,有2个光敏类型不育系在12.4h以上,具有较彻底的不育性;有1个光温互作型不育系无论在高温或低温下,转育日照长度均较短。它们均具有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
陆地棉×Gossypium sturtianum的研究及新品种秦远4号的育成
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梁理民,王增信,王远,胡芸生,党银侠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14-19 .
摘要
(
)
PDF
(2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对杂交棉铃施用GA#-3和NAA,进行杂种胚离体培养与试管内染色体加倍三者相结合的种间杂交新方案,快速得到了陆地棉×G.sturtianum可育杂种,考察了各代杂种性状的传递规律,发现斯特提棉具有向杂种后代传递耐低温及抗黄萎病等的遗传潜力。首次育成了兼具丰产、优质、抗病、抗旱、抗盐碱等性状的秦远4号新品种及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并提出了高效实用的操作程序。
我国大麦基因库的群体结构和表型多样性研究
张京,曹永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20-26 .
摘要
(
)
PDF
(1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我国大麦基因库划分成主基因库、二级基因库和三级基因库等不同的结构类群,分析了主基因库18839份种质资源共26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总体上讲,国内大麦的多样性高于国外大麦,从野生大麦经农家到现代育成品种,多样性逐渐降低。库内各省区的大麦种质资源保存份数与多样性大小相关不显著。多样性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云贵、青藏高原和四川、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特点与分布区生态密切相关。
陆地棉长花柱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张正圣,张凤鑫,夏玉先,王秀全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27-33 .
摘要
(
)
PDF
(2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海岛棉(G.barbadense L.)、陆地棉野生种系(G.hirsutum race)、陆地棉(G.hirsutum L.)栽培品种的多重杂交,育成的两个长花柱系,其柱头高出雄蕊群12mm以上,用花柱与雄蕊群等长的品系与长花柱系杂交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花柱属少数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2和回交后代分离比符合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杂种F#-1花柱长度偏向等长花柱父本,杂种结实正常,不受恢复基因限制。长花柱系的柱头远高于雄蕊群,自花难以授粉,杂交可不去雄;花粉具备正常授粉能力,人工辅助授粉结实正常,自交繁殖无需保持系。杂种在光合生理性状上表现超亲优势。两个长花柱系农艺性状优良,尤其具有抗枯萎、黄萎病及抗棉蚜、红铃虫、棉铃虫等多种抗性。
大豆质核互作M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表现
张磊,戴瓯和,黄志平,李杰坤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34-38 .
摘要
(
)
PDF
(2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大豆中油89B[代号W#-(202)]品种作母本,分别与W#-(203)、W#-(206)、W#-(207)3个品种杂交,在F#-1代发现不育株;通过正反交测定,属质核互作型;通过连续4~5代核置换回交,获得雌、雄育性较稳定的3个不育系W#-(931A)、W#-(936A)、W#-(933A);这些不育系是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获得的,故定名为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
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与容重的影响
庄恒扬,刘世平,沈新平,陈后庆,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39-44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沿江砂壤土上进行了长达12年的稻麦复种连作少、免耕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少耕的稻、麦产量与常耕基本持平,免耕小麦稳定增产,平均增产5.3%,免耕水稻平均减产2.2%,长期少、免耕产量没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变化。在经历约5年的少、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全耕层有机质含量耕法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层次分布上少、免耕表现出表层富集,富集系数后7年平均分别为1.1140和1.1608。不同耕法间0~7cm、14~21cm土层容重差异不明显;7~14cm土层,常、少、免耕分别为1.348、1.412和1.410g/cm#+3,少、免耕显著高于常耕。
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的RFLP标记分析
张增艳,辛志勇,马有志,陈孝,林志珊,徐琼芳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45-49 .
摘要
(
)
PDF
(2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作抗源选育而成的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642、Yw443、Yw243、Y980704,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X。利用Yw642×中8601的F#-2分离群体,对由易位系Yw642筛选出的RFLP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了RFLP标记psr687和wg380分别与7XL上的BYDV抗性基因共分离。利用上述2个RFLP标记,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易位系Yw443、Yw243、Y980704等进行了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抗病系均具有7XL的抗病特异带,缺失小麦7DL特征带,说明这些抗病系是小麦-中间偃麦草7DS·7DL-7XL易位系,psr687和wg380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红壤丘陵山区人为活动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
刘更另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49-54 .
摘要
(
)
PDF
(2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在湘南丘陵山区的2个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该地区自然植被恢复的情况。结果表明:频繁刈割不仅使植物的生物量逐年下降,植物种类减少,特别是抑制木本植物的生长。对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白茅草问题进行的针对性研究证明,施肥可使白茅草过度繁殖而死亡。频繁刈割地力不断耗竭,白茅草生物量锐减,特别是在施氮肥的条件下生长最差。
氮钾营养对春玉米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影响
金继运,何萍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55-62 .
摘要
(
)
PDF
(2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氮钾用量下春玉米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氮钾用量下,玉米叶片可溶蛋白含量较高,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较强,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较高。适宜的氮钾用量可促进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同时提高生长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及根系的氮素吸收。
缺镁与正常供镁的菜豆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汪洪,褚天铎,刘新保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63-69 .
摘要
(
)
PDF
(4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了缺镁对菜豆植株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培养的菜豆植株叶片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增多,并有淀粉粒积累。外部表现出严重缺镁症状后,叶片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形态,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最后细胞破裂,内溶物丧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结构均消失,叶片厚度减少。叶柄和茎的粗度在缺镁时较小,叶柄中维管束发育不良,数目少。叶脉中维管束占的比例小。叶脉韧皮部细胞膜上ATPase活性在缺镁时较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上黑色的铅沉淀少;正常供镁的主脉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较多。
猪红细胞抗原国际标准抗血清的制备研究
黄路生,邹建国,彭斯瑶,吴素琪,高军,吴红翔,林树茂,朱年华,Безенко,С.,Букаров,Н.,Смирнова,Н.,Meyer,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68-72 .
摘要
(
)
PDF
(1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俄罗斯及德国提供的抗猪红细胞抗原42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测了154头萍乡二头乌猪,68头汉普夏×萍乡杂交猪及43头万安花猪11个基因位点的抗原型及基因型,并利用凝集反应和溶血反应检测了萍乡二头乌猪84头母猪体内“自然抗体”的存在种类与效价,在此基础上,选定了33对供受体猪按计划进行同种免疫。先后共采集了33头受体猪近4000ml抗血清,通过吸附试验,制备了15个单价抗血清,其中5种已与国际标准统一,另外10种是否为中国猪所特有,需要进一步确定。
北京地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变异机制研究
李华,杨汉春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73-78 .
摘要
(
)
PDF
(2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北京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肾病变分离株BJ#-1、BJ#-2、BJ#-3株中利用RT-PCR成功扩增出1054bp纤突蛋白S#-1基因高变区。将3段S#-1基因分别克隆到Puc19质粒中,对3个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双向测序,获得3个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的序列。将得到的序列与标准株M#-(41)、Beaudette株和疫苗株H#-(120)及广东地方分离株D#-(41)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推导它们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与M#-(41)株的核酸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与H#-(120)株和Beaudette株的高,而蛋白二级结构却与H#-(120)疫苗株最为相近,暗示核酸碱基序列差异与病毒抗原决定簇的二级结构变化进而导致血清型变化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抗磺胺类药物抗体的研制
李喜旺,李俊锁,朱蓓蕾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79-84 .
摘要
(
)
PDF
(2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6种模拟磺胺类药物母核结构的人工抗原和3种多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的选择性与亲合性、免疫原与靶物质的免疫相关性和免疫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部分抗体对参试的9种磺胺药显示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合性,其中7种药物间接竞争ELISA抑制曲线的I#-[50]为0.2~2.2μg/ml,检测限低于0.01μg/ml,并且在pH4.4~5.4的介质中亲合性最强。
作物品种区试资料的非参数度量
莫惠栋,曹桂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85-91 .
摘要
(
)
PDF
(2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秩次变量n#-(ij)和n′#-(ij),非参数统计量Pi、p′I、Si和Dj描述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基本特征。Pi和P′I是品种Vi的丰产性指数,分别表示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Vi的品种的出现率。Si是品种稳定性指数,表示Vi在各种环境中的产量秩次的变异。Dj是环境或试验的鉴别力指数,表示环境Lj中品种间的显著差数的出现率。以一个有9个品种10个地点的区试实例说明上述非参数统计方法。
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小样本糙米粉的品质性状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高明尉,Anna,McClung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92-97 .
摘要
(
)
PDF
(2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直接测定约0.5g糙米粉和约3g精米粉样本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糊化温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效果。结果发现,用精米粉和糙米粉样本测定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好效果,建模时标准误很小而决定系数高,校正标准误(SEC)、检验工作标准误(SEP)、校正决定系数(R#+2)以及检验决定系数(RSQ)依次分别为0.11和0.19,0.20和0.21,0.995和0.932以及0.99和0.91。在建立AAC回归方程时,小样本糙米粉要比精米粉差一些,前者的SEC、SEP、R#+2和RSQ分别为0.933、2.07、0.927、和0.65,而用精米粉时依次为0.426、0.91、0.985和0.93。用小样本糙米粉测定糊化温度(碱消值)时,SEC、SEP、R#+2和RSQ分别为0.349、0.48、0.827和0.74,而用精米粉时依次为0.224、0.36、0.949和0.84。在对水稻育种过程中用小样本糙米粉进行稻米品质的NIRS测定作了讨论。
籼稻单倍体无性系的创建及其应用
杨长登,赵成章,吴连斌,戚秀芳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98-101 .
摘要
(
)
PDF
(2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细管电泳法快速鉴定水稻品种的初步研究
平霄飞,颜红岚,王杨健,陈忠跃,孙宗修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101-103 .
摘要
(
)
PDF
(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烟草自交不亲和性连锁的基因定位研究
吴跃进,王钰,J.H.Li,E.J.Newbigin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104-106 .
摘要
(
)
PDF
(1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致病性MDV感染AGP法检测可靠性研究
张训海,朱鸿飞,卢春,陈溥言,蔡宝祥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107-109 .
摘要
(
)
PDF
(1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Ⅱ优162
汪旭东,周开达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4): 110-110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