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3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3-11-20
      
    无栏目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朱莉,常汝镇,邱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33-1240 . 
    摘要 ( )   PDF (64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SAGE)是一种以测序为基础 ,采用数字化分析手段 ,在转录物水平上研究细胞或组织基因表达模式的有效工具。该技术不仅能够全面地分析特定组织或细胞表达的基因 ,获得这些基因表达丰度的数量信息 ,还可比较不同组织、不同时空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差异 ,从而发现新基因。SAGE技术在植物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 ,但进展很快。本文着重介绍了SAGE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SAGE所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及发展前景
    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与上位性分析
    曹立勇,占小登,庄杰云,郑康乐,程式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41-1247 . 
    摘要 ( )   PDF (3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 16 8个DNA标记 ,对水稻中 15 6 (高产 )×谷梅 2号 (低产 )的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 ,构建了全长为 14 4 7.9cM、覆盖水稻基因组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于 2 0 0 1年分单季和连作晚季两季 ,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种植该群体的 30 4个株系及双亲 ,考查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 6个产量构成性状。采用QTLMapper1.0 1统计软件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及其与环境 (季别 )的互作效应分析 ,共检测到产量构成性状的 30个加性主效应QTL ,分别位于除第 5、9染色体以外的 10条染色体上 ,另有 2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 ;还检测到 31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QTL。在所有的上位性互作效应中 ,多数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及效应均较小 ,没有检测到上位性互作效应与环境的显著互作
    中国芸芥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
    孙万仓,官春云,张金文,孟亚雄,刘自刚,张涛,李栒,陈社元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48-1253 .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我国不同生态地区有代表性的芸芥材料 ,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差异分析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 ,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芸芥具有比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12个引物共扩增出 131条DNA带 ,其中 10 5条表现出多态性 ,占总带数的 80 .15 % ,不同生态类型地区来源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 2 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1178~ 0 .4 994之间 ,其中以和田芸芥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 ,而神池芸芥与朔州芸芥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表明 ,2 0个材料可分为 4组 ,其中和田芸芥和四川芸芥各自列为一组 ,和田芸芥可能是我国芸芥的一种新类型。组别划分与材料的地理亲缘关系及植物学形态特征相似性有关
    大豆作图群体检验与调整后构建的遗传图谱
    王永军,吴晓雷,贺超英,张劲松,陈受宜,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54-1260 . 
    摘要 ( )   PDF (4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RFLP、SSR、AFLP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群体NJRIKY的 2 0 1个家系进行分析。根据RFLP标记的分析结果 ,通过模拟群体抽样标准法 (SPSC)对试验群体进行了检验与调整。结果表明 ,试验群体偏分离的家系较多 ,且整体偏向于亲本科丰 1号。汰除偏分离家系后 ,群体减少为 184个家系。对 3种分子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表明 ,RFLP和SSR标记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可以作为锚定标记 ,有利于连锁群的归并和不同图谱的比较整合 ;而AFLP标记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从而造成连锁群上出现很大的空隙。以RFLP、SSR和形态等标记构建了包含2 2个连锁群的图谱 ,共 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与未调整群体作图结果相比 ,19个标记及 2个连锁群有根本性改变。该图谱为基因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和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水稻氮素供需差与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关系
    王绍华,吉志军,刘胜环,丁艳锋,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61-1265 . 
    摘要 ( )   PDF (3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去穗和疏花方法调节稻穗氮需求量 ,研究了水稻氮素供需差 (NSDB)对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SDB <0的条件下 (对照 ) ,植株上部 4张叶输出氮素 ,叶片正常衰老 ;随NSDB提高 ,顶部叶片尤其是顶 4叶的氮素输出显著减少 ,叶片MDA含量下降 ,SOD和CAT酶活力提高 ,上位叶与下位叶之间的叶色差缩小 ;当NSDB >0以后 (去穗 ) ,上部 4叶的氮积累量不仅未减少 ,相反还有显著的增加 ,叶片的衰老进程被延缓。研究证实顶 4叶叶色受氮素供需差的影响最大 ,当土壤供氮不能满足库需氮时 ,顶 4叶叶色浅于顶 3叶
    一种新型FA抗蒸腾剂对春玉米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
    李茂松,李森,张述义,池宝亮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66-1271 . 
    摘要 ( )   PDF (3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在春玉米抽雄前 10d(A)、灌浆期 (B)和抽雄前 10d +灌浆期 (C)喷施新型FA抗蒸腾剂 ,研究其对春玉米的生理调节作用 ,喷施浓度为 0 .5、1.0、1.5和 2 .0ml·L-1。结果表明 ,喷施新型FA抗蒸腾剂可以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 ,有利于减轻干旱胁迫。新型FA抗蒸腾剂可以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强度 ,起到促进玉米生长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除硝酸还原酶活性外 ,其它各指标在喷 2次后有累加作用。春玉米施用新型FA抗蒸腾剂后的增产幅度为 5 .37%~ 2 9.5 8% ,施用的适宜浓度为 1.5ml·L-1,适宜喷施期为抽雄前 10d +灌浆期 (C)。
    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72-1278 . 
    摘要 ( )   PDF (4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 ,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 ,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 >茎 (生产枝 )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 >主根 >新梢 (1芽 2叶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 ,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 10 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Bt玉米抗虫蛋白表达的时空动态及其土壤降解研究
    王建武,冯远娇,骆世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79-1286 . 
    摘要 ( )   PDF (5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ELISA定量法对比研究了美国和中国 4种Bt玉米品种 (34B2 4、NK5 8 D1、R× 6 0 1RR/YG和农大 6 1)不同器官Bt蛋白表达的季节动态 ;应用室内 2 5℃恒温模拟分解试验对比了 4个Bt玉米品种秸秆分解释放的Bt蛋白的土壤降解规律。结果表明 ,4种Bt玉米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Bt蛋白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总体趋势为随生育期的延长Bt蛋白的表达量降低 ,农大 6 1后期表达量衰退不明显。室内模拟分解试验显示 ,4种Bt玉米秸秆中的Bt蛋白在水中的降解过程呈现初期大量释放 ,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后期极低量稳定 3个阶段 ,农大 6 1、34B2 4、NK5 8 D1分解 7d时含量达到最大 ,但R× 6 0 1RR/YG分解 14d达最大。 4种Bt玉米秸秆中的Bt蛋白在室内 2 5℃恒温条件下均能在土壤中快速降解 ,降解过程均呈现前期负指数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两个阶段 ,其DT50 依次为NK5 8 D1(2 .0 9d)
    亚洲部分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和雌性能育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沈瑛,J.L.NOTTEGHEM,J.MILAZZO,袁筱萍,邓一文,H.ADREIT,王艳丽,D.THARREAU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87-1292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稻瘟病菌两性菌株测定中国及亚洲部分国家稻瘟病菌有性时期的交配型和雌性能育菌株 ,并用SCAR分子标记对 14 3个菌株进行PCR扩增 ,分析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得到亲缘关系树状图
    棉铃虫中肠氨基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桂荣,梁革梅,吴孔明,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93-1300 . 
    摘要 ( )   PDF (4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简并引物PCR结合RACE技术 ,从棉铃虫中肠中克隆了 1个氨基氨肽酶N基因 ,该基因全长 30 4 3bp ,阅读框包括 2 85 6bp ,编码 95 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 10 8.3kD ,等电点为 5 .2 9。序列中具有谷氨酸锌化氨肽酶的保守结构GAMEN以及锌结合位点HEXXHX18E。N 末端 2 0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的特征 ,C 末端 2 5个氨基酸具有明显的亲脂性 ,并且具有跨膜特征。该基因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 ,序列号为 :AY1810 2 6。
    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棉蚜部分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
    孙鲁娟,高希武,郑炳宗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01-1305 . 
    摘要 ( )   PDF (2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室内选育出了对氰戊菊酯抗性达 199.5 4倍的棉蚜品系。设计了 3条简并引物进行嵌套式PCR扩增 ,得到了氰戊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棉蚜钠离子通道基因IIS4 IIS6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氰戊菊酯抗性品系棉蚜没有发生kdr或super kdr突变 ,但是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IIS4 IIS6区有 2个核苷酸发生了突变 (T2A和A34T) ,并由此导致了 1个氨基酸的突变 (M12L) ,推测该突变与棉蚜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有关
    不同水稻基因型苗期NO_3~-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受吸收液中NH_4~+的影响
    汪晓丽,封克,盛海君,陈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06-1311 . 
    摘要 ( )   PDF (3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 12个水稻品种和 2个旱稻品种在苗期 (2 0d)的NO3 -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添加吸收液中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吸收的最大速率 (Vmax)为 :旱稻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交稻 >常规稻。NH4+ 对NO3 -吸收Vmax的影响在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 :籼稻受影响小于粳稻 ,杂交稻小于常规稻 ,旱稻基本不受影响。NH4+ 对个别籼稻和旱稻品种的NO3 -吸收甚至有促进作用。NH4+ 对所有供试水稻基因型NO3 -吸收的Km 值影响均很小 ,说明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可能主要在于影响细胞膜上NO3 -载体的运转速率而非吸收位点与NO3 -之间的亲和性
    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苏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沈雨,黄耀,宗良纲,张稳,徐茂,刘林旺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12-1317 . 
    摘要 ( )   PDF (4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土壤基本性状、气候条件、作物产量和耕作措施等为基本输入数据 ,将土壤有机碳分解模型与GIS技术耦合 ,模拟江苏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的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对典型农区土壤有机碳测定数据的验证表明 ,所采用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模拟结果指出 ,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 ,全省 77%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至 2 0 0 0年 ,苏北和沿海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为 1.0~ 3.0g·kg-1,苏南太湖地区增加量为 3.5~ 5 .0g·kg-1。但苏中的江淮平原和宁镇丘陵区略有下降 ,仅增加约 0 .5~ 1.5g·kg-1。预测 2 0 10年在不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 ,江苏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将继续增加 ,且有较大的接纳外源有机碳的能力
    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朱平,任军,王立春,梁爱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18-1324 . 
    摘要 ( )   PDF (4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RothC (Version 2 6 .3)模型模拟研究东北地区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玉米连作下土壤有机碳 (SOC)含量的变化。从 2 4个施肥处理中选取了无肥 (对照 )、氮肥、氮肥配施厩肥、氮磷钾肥配施、厩肥 5个处理 ,对耕层土壤SOC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定值进行了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较好 ,说明RothC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模拟东北温带气候区现有耕作管理条件下黑土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当前常规耕作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整个试验期间不施肥 ,SOC含量持续下降 ;单施氮或施氮磷钾不能维持耕层 (2 0cm)SOC含量 ;厩肥配合施用化肥 ,则会增加SOC含量。保持这种管理方式不变 ,SOC将持续下降至新的平衡点。模拟结果表明 ,如果实施秸秆还田 ,到 2 0 2 2年时无肥、氮肥、氮磷钾肥、氮肥配施厩肥和氮磷钾配施厩肥等处理区的SOC较 2 0 0 2年将分别增加 2 6 %、4 0 %、4 5 %、38%和 4 6 %。RothC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管理方式下黑土SOC变化趋势 ,秸秆还田将显著增加研究区黑土的SOC含量
    低温胁迫下西瓜嫁接苗的生理变化与耐冷性关系的研究
    刘慧英,朱祝军,吕国华,钱琼秋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25-1329 . 
    摘要 ( )   PDF (3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根苗为对照 ,研究了不同砧木对嫁接苗耐冷性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与自根苗相比 ,嫁接苗的耐冷性明显提高。在低温胁迫下 ,嫁接苗冷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 (MDA)含量明显低于自根苗的 ;而叶绿素、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A 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DR)活性明显高于自根苗。不同嫁接苗由于砧木的不同其耐冷性也有较大差异。耐冷性强的嫁接苗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低于耐冷性弱的嫁接苗 ;脯氨酸含量、SOD、AsA POD、DR活性高于耐冷性弱的嫁接苗。因此 ,耐冷性与在低温下植株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膜稳定性有关。单一生理指标不能完全正确评价西瓜嫁接苗的耐冷性 ,应以综合指标来评价鉴定其耐冷性
    小金海棠中抗缺铁相关基因的杂交分析
    戚金亮,卫功宏,黄勤妮,印莉萍,韩振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30-1332 . 
    摘要 ( )   PDF (2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效抗缺铁胁迫基因型苹果种小金海棠 (MalusxiaojinensisChengetJiang)为试材 ,以异源的玉米Fe(II) 转运蛋白基因 (irt)和小麦Nramp基因为探针进行了杂交分析。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小金海棠基因组中该两家族基因均存在。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 ,在根中 ,irt的转录受缺铁胁迫诱导 ,并随缺铁胁迫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加强 ;在根和叶中 ,Nramp基因均能得以转录且叶中的转录受缺铁胁迫诱导而加强
    磨盘柿的二氧化碳脱涩技术研究
    冷平,李宝,张文,贾克功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33-1336 . 
    摘要 ( )   PDF (2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采收适期磨盘柿进行CO2 脱涩处理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 2 2℃条件下 ,95 %CO2 处理 2 0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在室温下保持硬脆状态 7d ;85 %~ 90 %CO2 处理 2 4~ 2 8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在室温下保持硬脆状态 5~ 6d ;80 %CO2 处理 4 8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保持硬脆状态 3d左右 ;6 0~ 70 %CO2 处理 72~ 96h ,磨盘柿完全脱涩 ,保持硬脆状态 1~ 2d ;≤ 5 0 %CO2 处理 ,不能使磨盘柿完全脱涩
    1-MCP对番茄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
    孙希生,王志华,李志强,王文辉,张志云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37-1342 . 
    摘要 ( )   PDF (35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品种“4 0 2”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采后 1 MCP对果实乙烯产生、呼吸强度、叶绿素、Vc、可滴定酸和外观颜色及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1 MCP(1 甲基环丙烯 )强烈抑制番茄乙烯的产生和呼吸强度 ,延迟或抑制果实乙烯产生和呼吸高峰的出现 ,延缓了果实的成熟和衰老 ;1 MCP还能减缓果实叶绿素、Vc和可滴定酸的下降 ,使果实的货架期和贮藏期明显延长。 1 MCP处理的果实 ,在室温下 ,货架寿命至少延长 10d以上 ;在 9~ 11℃贮藏条件下 ,可使其贮藏寿命延长 15d以上。在 0~ 5 0 0nl·L-1浓度范围内 ,1 MCP处理浓度越高 ,保鲜效果越好。处理后的果实腐烂率明显低于对照
    中温协同瞬变高压加工对冬瓜汁总Vc保存率的影响
    陈从贵,刘进杰,王武,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43-1346 . 
    摘要 ( )   PDF (2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高压泵产生的高压脉冲压力 ,在压力 2 0~ 80MPa、温度 35~ 5 8℃、pH 3.0~ 6 .0、处理时间 0~ 8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瞬变高压与中温协同作用对冬瓜汁中总Vc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工温度越高 ,Vc的损失越大 ;进料温度 35℃ ,工作压力 <4 0MPa或 >6 0MPa时 ,总Vc的损失均较为明显 ,而施加 4 0~ 6 0MPa的工作压力 ,总Vc的保存率可达 94 %以上 ;处理时间 6min以内 ,总Vc的保存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而超过 6min时 ,总Vc的保存率迅速降低 ;pH对冬瓜汁总Vc的保存率也有显著影响 ,pH 6 .0时 ,其总Vc的保存率最高
    对偶模型在畜禽饲料配方优化设计上的应用
    熊本海,罗清尧,庞之洪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47-1351 . 
    摘要 ( )   PDF (2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一般线性规划配方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其对偶线性规划问题 ,以求解参与优化计算的养分项目即资源的影子价格。在配方优化设计领域 ,养分资源的影子价格揭示了当增减参与计算并希望最终达到的养分指标时对最终饲粮成本的影响程度。某一资源影子价格的值越大 ,表明其对配方的最低成本影响越突出 ;而影子价格为“零”的养分指标是指其在特定取值范围内 ,该指标的达成对最低成本不构成影响 ,同时笔者还讨论了今后我国饲料配方技术研究的深层次发展方向
    猪细小病毒SY-99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吴丹,童光志,仇华吉,薛强,周艳君,李景鹏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52-1356 . 
    摘要 ( )   PDF (3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猪细小病毒 (porcineparvovirus ,PPV)NADL 2株非结构蛋白基因NS1序列设计引物 ,扩增出了PPVSY 99株的NS1基因 ,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 8a中 ,得到重组质粒SYNS1/pET2 8a。将SYNS1/pET2 8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DE3)中 ,经IPTG诱导 ,使PPVNS1基因获得了表达 ,运用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证实了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经表达产物细胞定位分析 ,表达的NS1蛋白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大肠杆菌中。通过改变诱导时间或诱导剂IPTG的浓度 ,确定了表达NS1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 :IPTG终浓度为 0 .6mmol·L-1,诱导时间为 3h ,在大肠杆菌中最高表达含量为 17.8%。亲和层析后 ,得到了纯化的NS1蛋白 ,在Westernblotting检测中 ,纯化蛋白大大降低了反应背景。表达的NS1蛋白可作为免疫诊断试剂来检测PPV的发生 ,而且还可用于鉴别灭活疫苗免疫猪和自然感染猪
    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P15/60编码基因核酸疫苗的研究
    何宏轩,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杨举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57-1361 . 
    摘要 ( )   PDF (3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编码CP15 / 6 0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 15 / 6 0 ,然后经鼻粘膜免疫怀孕成年山羊 ,观察其免疫应答的产生情况及其对后代的保护力。结果为抗CP15 / 6 0抗体存在于免疫山羊的血浆和初乳中。pcDNA3 15 / 6 0经鼻粘膜免疫的怀孕山羊产生的免疫力能传给子代 ,使子代对微小隐孢子虫 (Cryp tosporidiumparvum)感染产生保护。CP15 / 6 0 DNA免疫母羊的后代比非免疫母羊的后代排出卵囊少且排卵时间短。这就表明重组质粒pcDNA3 15 / 6 0可作为隐孢子虫候选核酸疫苗
    基于生长过程的水稻阶段发育与物候期模拟模型
    孟亚利,曹卫星,周治国,柳新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62-1367 . 
    摘要 ( )   PDF (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的大小 ,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每日热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分别选用Beta函数和二次曲线函数来描述 ,并引入 5个遗传参数调节水稻发育的遗传差异 ,使不同类型品种到达特定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保持恒定。利用不同环境下的播期试验数据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出苗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预测检验。不同类型品种 4个生育期的预测误差RMSE (根均方差 )平均分别为 1.4 7、5 .10、4 .5 8和3.37d ,表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与系统性 ,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不同品质籼稻胚乳糊化前后微结构差异的研究
    杨泽敏,王维金,蓝盛银,徐珍秀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68-1372 . 
    摘要 ( )   PDF (7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品质差异较大的 4个籼稻品种稻米糊化前后的微结构 ,发现同等条件下不同部位的糊化明显不同。背部糊化最好 ,细胞完全崩解为絮状或小块状的蓬松物质 ;腹部糊化次之 ,呈较大块状或细胞结构刚被破坏 ,有的细胞轮廓仍可见 ;中部糊化最差 ,多为完整胚乳细胞。不同品种糊化后差异明显 ,米质好的品种其背、中、腹部的糊化比米质差的品种的相应部位好 ,米质较差品种的中部明显凹陷 ,而较优品种的断面较平 ,该现象同样表现在早、晚稻的对比上。品种间背部糊化的差异小于中、腹部 ,品种内米质较优的稻米背、腹、中部的差异比米质差的小。米质较好的品种的胚乳横断面可见较多断裂的细胞 ,而米质较差的品种几乎见不到断裂的细胞 ,其数目与米质优劣有一定的正相关。米质优劣与糊化时的吸水率和延长率正相关 ,吸水率和延长率高则糊化较好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籽粒中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高松洁,郭天财,王文静,韩锦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73-1377 . 
    摘要 ( )   PDF (3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池栽条件下 ,对豫麦 6 6和豫麦 4 9的籽粒灌浆过程中几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研究表明 ,开花后 2 5d内 ,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度比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慢 ,但开花 2 5d之后情况则相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 2 5d ,而豫麦 4 9则呈双峰曲线 ,花后 15~ 2 0d和 2 5~ 30d分别达到峰值 ,且第 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2个。灌浆期豫麦 6 6和豫麦 4 9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蔗糖合成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2 0和 15d ,整个灌浆期内豫麦 6 6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活性均高于豫麦 4 9;豫麦 6 6籽粒中AGPP(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和SBE(淀粉分支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d ,而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活性变化则呈双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10和 2 0d ,且第 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1个
    小麦不同品种耐湿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及其预测
    周广生,梅方竹,周竹青,朱旭彤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78-1382 . 
    摘要 ( )   PDF (3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小麦各生理指标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小麦单项耐湿能力大小的指标 ,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单项耐湿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 ,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每一品种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后 ,便可较准确地评价各品种的耐湿性。同时利用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与单项指标间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其它小麦品种耐湿性的大小
    小麦中国春遗传背景的育种改良
    刘登才,郑有良,兰秀锦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83-1389 . 
    摘要 ( )   PDF (5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中国春与推广品种 (系 )杂交、回交进行小麦育种研究发现 :在与中国春的来源地有类似生态的育种条件下 ,中国春的适应性强、分蘖多、落黄好、多小花等优点能够用于小麦遗传改良 ,特别是在引入推广品种遗传背景时 ,中国春的“多小花”得到更好发育 ,导致穗粒数增多 ,可能是“增产资源”。而不利的遗传性状 ,如植株高、抽穗晚、易倒伏、株型差、千粒重低等能够被改进 ;单交组合的 1次回交和三交的方式 (中国春的血缘占 2 5 % )是育种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次是三交组合的 1次回交和单交组合的 2次回交 (中国春的血缘占 12 .5 % ) ,而单交 (中国春的血缘占 5 0 % )几乎不能获得理想的后代 ,是最差的方式
    NaCl胁迫下Cl~-和Na~+对大豆幼苗胁迫作用的比较
    罗庆云,於丙军,刘友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90-1394 . 
    摘要 ( )   PDF (4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栽培大豆 (Glycinemax.L .Merrill)的幼苗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等渗的NaCl、Cl-和Na+ 对苗期大豆根和叶细胞膜透性、鲜重、株高及根冠比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NaCl对大豆幼苗的胁迫作用主要是由Cl-引起的。在等渗的Cl-和Na+ 胁迫下 ,Cl-盐对大豆植株的株高、鲜重以及根系和叶片的胁迫程度都高于Na+ 。大豆耐盐性主要与Cl-在根部的积累、减少叶片中Cl-含量有关 ;而与根部对Na+ 的截留作用相关性不显著
    甘薯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保护系统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张明生,谈锋,谢波,张启堂,付玉凡,杨春贤,杨永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95-1398 . 
    摘要 ( )   PDF (2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保护系统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中O2-·产生速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VC 含量比对照均有明显增加 ;除少数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外 ,其余品种CAT活性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其CAT活性下降幅度愈小。O2-· 和MDA的相对值(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72 8和 - 0 .836 2 ,P <0 .0 1) ,而SOD、POD、CAT及VC 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5 19、0 .82 2 6、0 .96 13和 0 .92 30 ,P <0 .0 1)。因此 ,这些指标可用于甘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4种原生动物分布特征
    孙焱鑫,林启美,赵小蓉,邢礼军,王幼珊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399-1402 . 
    摘要 ( )   PDF (2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生动物在土壤中是一类极其重要的生物。通过调查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 4种原生动物的动态分布发现 :仅在玉米抽雄时期 ,根际土壤中 4种原生动物总数是非根际土壤 (R/S)中的 1.6倍 ,而在其它生育时期没有显著的根际效应。不同的原生动物的根际效应差异很大 ,肾形虫在抽雄期R/S比接近 90 ;变形虫在吐丝时期表现出一定的根际效应 ;波豆虫在大喇叭口时期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根际效应 ,但在抽雄期则表现出十分强烈的负根际效应 ,根际土壤中波豆虫数量不到非根际土壤的 10 % ;尾滴虫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都表现出微弱的根际效应。笔者还讨论了根际土壤原生动物分布动态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和瑞典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马朝芝,傅廷栋,Stine Tuevesson,Bo Gertsson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403-1408 . 
    摘要 ( )   PDF (3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s)技术比较了 2 4份中国半冬性、瑞典冬性和瑞典春性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2 0个引物扩增出了 12 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将 2 4份材料分为 3组。第一组为 6份瑞典冬性和 8份中国半冬性材料 ,第二组为 2个中国半冬性材料湘油 15号和保 81,第三组为 8份瑞典春性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表明研究所用中国半冬性、瑞典冬性和瑞典春性 3类材料彼此间区分明显 ,中国半冬性油菜与瑞典冬性油菜的遗传关系比与瑞典春性油菜的关系近。结果显示 ,ISSR技术是估计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子房培养初步研究
    张国庆,唐桂香,周伟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409-1413 . 
    摘要 ( )   PDF (3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白菜型油菜Hauarad(70 8)、茅山 3(714 )及油白 (715 )和甘蓝京丰 1号 (6 0 12 )为供体材料 ,对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对于杂交组合 70 8× 6 0 12和 714× 6 0 12 ,取授粉第 9天的子房培养获得的种子最多 ,结籽率分别为 17.5 %和 95 .0 %。而杂交 715× 6 0 12 ,以取授粉第 12天的子房进行培养得到的种子最多 ,结籽率为 5 0 .0 %。不同杂交组合所获得的种子数存在明显差异 ,以杂交组合 714× 6 0 12为最好 ,结籽率达 4 3.0 %。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子房培养表明 ,取 70 8× 6 0 12的杂交子房 ,采用培养基C效果最好 ,结籽率达 4 4 .0 % ;对于 714× 6 0 12的杂交子房而言 ,A、B、C、D 4种类型培养基都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培养基A和B最好 ,结籽率分别达到了 6 4 .0 %和72 .0 %。而B培养基也对 715× 6 0 12的杂交子房培养效果最好 ,结籽率达 6 0 .0 %。所获得的种子在分化 (萌发 )培养基上培养表明 ,来自于杂交 715× 6 0 12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 ,种子萌发率达 6 6 .7% ,并在生根培养基上得到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初步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其单倍体的染色体数均为 19,为真杂种
    冬性与春性白菜品种花芽分化前后生理代谢的比较
    李梅兰,曾广文,朱祝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414-1418 . 
    摘要 ( )   PDF (2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冬性植物油冬儿白菜和春性植物菜心花芽分化前后茎尖DNA甲基化水平、赤霉素 (GA)含量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花芽分化过程中 ,DNA甲基化水平逐渐下降 ,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GA含量在临界期下降 ,花芽分化开始后又上升 ,2种蔬菜变化趋势一致 ;菜心DNA甲基化水平和赤霉素含量始终高于普通白菜 ,而蛋白质含量低于普通白菜 ,其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则大于普通白菜。此外 ,在白菜中还检测到了花芽分化的特异蛋白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
    李晓辉,李新海,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419-1422 . 
    摘要 ( )   PDF (2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 ,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体系 ,并展望其应用范围及前景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现状研究
    张熠,钱克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423-1426 . 
    摘要 ( )   PDF (2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势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 ,多是政策、法律等文字性论述。笔者采用OECD和中国国家专利局常用的IPC分类号与中国的范畴分类法相结合 ,对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中最主要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分析得出 :1985~ 1999年间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逐年上升 ;申请人以科研院所为主 ,但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专利质量偏低 ,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少 ;专利维持率低 ,可转让的少。因此建议 :加强专利管理的宣传力度 ,提高对专利重要性的认识 ;注重专利的批准和实施 ;提高专利质量和技术含量 ;加强对非职务发明申请的审核 ,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