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莹1, 2, 3, 王良桂3, 黄成名4, 李玉帆1, 3, 袁素霞1, 刘春1, 明军1. 露地栽培条件下百合的生长规律及种球繁殖技术[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8): 1558-1566. |
[2] |
张辉秀, 胡增辉, 冷平生, 王文和, 徐芳, 赵静.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4): 790-799. |
[3] |
杜文文, 王祥宁, 吴丽芳, 段青, 崔光芬, 王继华. 亚洲百合和铁炮百合正反杂交亲和程度的差异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3): 4854-4861. |
[4] |
. 百合杂交种及亲本耐热性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6): 1201-1209 . |
[5] |
孙红梅,何玲,王微微,贾子坤,李天来 . IBA与GA3调控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淀粉-蔗糖”代谢机制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4): 798-806 . |
[6] |
刘雪凝,杨利平,马川,向地英 . 温汤处理种球对亚洲百合幼苗耐热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6): 1314-1320 . |
[7] |
王仙芝 ,张延龙,牛立新,吴云峰,谢松林 . 秦巴山区六种野生百合感染3种病毒病鉴定及其田间抗病性初步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1): 3618-3625 . |
[8] |
韩丽娟,刘文洪. 侵染百合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PNRSV)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9): 1943-1951 . |
[9] |
孙红梅,李天来.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2): 376-382 . |
[10] |
孙红梅,李天来.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77-17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