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生长性状是猪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其遗传机制复杂,由微效多基因调控。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等性状通常是用作评估生长性能的主要指标。然而,目前可用于生产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遗传标记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挖掘与猪产肉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位点,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靶标。方法:我们选取了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共1186头纯种猪,记录所有个体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等表型信息,使用猪Neogen GGP 80K SNP芯片对这1,186头纯种猪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用PLINK对数据进行清洗,用Beagle填充缺失的基因型数据,GCTA用于计算三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性和表型相关性。我们使用GAPIT的四种不同统计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并筛选出至少在两种模型中被检测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采用SnpEff包对候选SNPs位点进行功能注释,结合公共数据库pig QTLdb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LT),并利用课题组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候选基因在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达100 kg日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06、0.38±0.06和0.51±0.05。通过GWAS分析鉴定12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高置信度SNPs,其中5个(2_161686082, WU_10.2_1_311973532, WU_10.2_1_312813451, WU_10.2_13_6181341, WU_10.2_7_134736770)与背膘厚显著相关,3个(WU_10.2_1_311973532, WU_10.2_1_31309038, WU_10.2_12_18057237)与眼肌面积显著相关,6个(WU_10.2_12_18057237, ALGA0072703, ASGA0040345, ASGA0098828, WU_10.2_10_735574, ASGA0080085)与达100 kg日龄显著相关。通过位点注释及QTL定位,发现6个候选基因(SKAP2, SATB1, PDE7B, PPP1R16B, WNT3, WNT9B)可能与猪的生长性状相关。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SKAP2在出生前的骨骼肌中表达水平高于出生后,PDE7B在出生前骨骼肌中表达逐渐上调,在出生后表达水平降低,提示这些基因可能在骨骼肌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的作用。结论与创新性:本研究通过使用四种统计模型对猪生长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12个SNPs和6个关键候选基因与生长性状相关,并分析其表达模式和潜在功能,为猪产肉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候选位点和基因,有助于猪产肉性状的遗传解析,但是候选位点和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