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茶毛虫主要性信息素组分的手性对映体和次要组分的田间引诱活性,明确其最佳配比,可为茶毛虫的高效性诱杀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昆虫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茶毛虫雄蛾触角对主要性信息组分的两个手性对映体(S)-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和(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及次要组分14-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的电生理活性。通过田间诱捕试验研究3个单组分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雄蛾的引诱活性,并比较了其最优配比与商品化产品的田间引诱活性。(1)(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的电生理活性显著高于(S)-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14-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的电生理活性也具有一定的电生理活性;(2)(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的田间引诱活性显著高于(S)-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和外消旋体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3)14-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虽无田间引诱活性,但其可以显著的提高其他两个组分的引诱活性,(4)(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的田间诱捕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14-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对 (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诱捕活性的增强作用随浓度增加先增强后降低,性信息素配比以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和4-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含量分别为0.75mg 和0.1mg时引诱活性最强,显著优于现有商品化产品。以往的研究报道显示,中国种群茶毛虫性信息素仅有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一个组分,且该组分的两个手性对映体田间引诱活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明确了(R)-10,14-二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是茶毛虫的主要性信息素组分,14-甲基十五醇异丁酸酯可能是茶毛虫次要组分。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一个最佳的茶毛虫性信息素配比,可用于研发高效的茶毛虫性诱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