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4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11-10-15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基于文献的国内外水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邬亚文, 夏小东, 职桂叶, 葛磊, 何建妹, 鄂志国, 李建, 王磊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29-414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1
    摘要 ( )   PDF (7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地分析国内外水稻的发展动态,为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水稻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方法】基于Scopu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全球及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发表于1998—2009年的水稻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此期间水稻文献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中国前10名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及文献累计引用篇次居前的文献。【结果】检索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1998—2009年间发表的水稻文献42 307篇,及每篇文献的被引频次,每个国家、机构或作者的H指数。【结论】全球水稻研究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水稻论文占全球总发文量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尤以中国的水稻发文量增加最为明显。水稻文献的质量在统计的5个国家中,以英美最好,日本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和印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中国和美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的浙江大学、日本的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水稻研究论文影响力较大;水稻研究的热点是分子生物学。
    过量表达转录因子OsbZIP60对水稻抗热和抗旱能力的研究
    喻旭, 牛向丽, 杨盛慧, 李欲翔, 刘亮亮, 唐维, 刘永胜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42-414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2
    摘要 ( )   PDF (88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转录因子OsbZIP60的生物学功能,为培育抗逆水稻、减轻高温干旱对水稻的伤害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水稻OsbZIP60的过表达载体pHB-OsbZIP60,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其导入水稻品种日本晴,通过观察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胁迫条件下的表型差异,分析其生物学功能。采用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OsbZIP60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转基因植株中,OsbZIP60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日本晴植株。OsbZIP60的表达受热信号诱导,在热激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OsbZIP60表达量进一步升高。OsbZIP60在水稻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成熟植株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胁迫能力,并且离体部分失水率更低。【结论】水稻转录因子OsbZIP60在水稻热胁迫和干旱胁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过量表达转录因子OsbZIP60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热和抗旱能力。
    一个橡胶树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范玉洁, 林飞鹏, 安泽伟, 唐朝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50-415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3
    摘要 ( )   PDF (59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橡胶树中克隆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进行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胁迫条件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谱。【方法】利用产排胶机理课题组构建的胶乳EST数据库,通过PCR技术克隆橡胶树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在线预测蛋白质保守功能域和亚细胞定位,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割胶、伤害、低温、激素和死皮病等因素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橡胶树胶乳中克隆到1个GST基因的全长cDNA(793 bp),编码25.4 kD(219aa)蛋白,命名为HbGSTU1;克隆了HbGSTU1的基因组DNA(1 313 bp),包含1个内含子(520 bp)和2个外显子。HbGSTU1属于GST Tau家族,推测是一种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其N端结构域包含结合GSH的G位点,C端结构域包含特异结合底物的H位点;HbGSTU1与一个蓖麻GST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85%;HbGSTU1的表达受割胶、伤害、低温、2,4-D、乙烯利和死皮病等因素调控,但对JA、SA和ABA处理的应答不明显。【结论】HbGSTU1是一个典型的GST Tau家族蛋白,可能在橡胶树抗逆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橡胶树抗逆分子育种的靶标基因。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积累
    马群, 杨雄, 李敏, 李国业,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59-416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4
    摘要 ( )   PDF (4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群体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将5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生产力等级:低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00 t•hm-2)、中层水平(9.00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75 t•hm-2)、高层水平(9.75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顶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在总施氮量0—337.5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群体的增加,50个粳稻品种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成熟期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减小,抽穗期4个生产力等级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3)水稻生育前期(播种至拔节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减小;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增加。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规律与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一致。(4)不同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的经济系数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拔节前4个生产力等级品种间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差异较小,而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显著递减趋势;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增加趋势。【结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处于顶层水平品种干物质生产在抽穗至成熟阶段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新疆棉区日最低气温对棉纤维次生壁加厚期蔗糖代谢的影响
    田景山, 白玉林, 虎晓兵, 罗宏海, 张亚黎, 赵瑞海, 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70-417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5
    摘要 ( )   PDF (4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日均最低气温对棉纤维中蔗糖代谢、纤维素沉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揭示棉纤维强力变化的机理。【方法】通过分期播种,使棉铃发育处于不同的低温环境下,研究不同低温水平对新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中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与纤维素沉积的关系。【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棉株中部棉铃纤维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蔗糖转化彻底,纤维素累积时间长且累积平稳,最终纤维素含量高、纤维强力增加。播期推迟,棉铃发育过程中夜间温度降低,纤维中SPS活性下降、酸性转化酶(AI)和碱性转化酶(NI)活性升高,造成果糖含量明显上升,影响纤维素的沉积。【结论】棉纤维加厚期<15.3℃的日均最低气温影响了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引起蔗糖转化率下降,果糖循环速率减缓并在纤维中大量富集。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典型物候期变化趋势分析
    李正国, 杨鹏, 唐华俊, 吴文斌, 陈仲新, 周清波, 邹金秋,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80-418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6
    摘要 ( )   PDF (6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类型(水稻、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典型物候期(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θ)确定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对应关系。【结果】近20年来,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10℃初日出现了提前趋势,初霜日不断推迟,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10℃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在此背景下,水稻和玉米均出现了出苗期提前(0.04<θ<0.55 d•a-1和0.04<θ<0.35 d•a-1)、成熟期推后(0.09<θ<0.35 d•a-1和0.23 <θ<0.38 d•a-1)、以及生育期延长(0.31<θ<1.26 d•a-1和0.11<θ<0.57 d•a-1)的趋势;大豆则表现为出苗期提前(0.01<θ<0.61 d•a-1)、成熟期提前(0.18<θ<0.19 d•a-1)、生育期缩短(0.06<θ<0.17 d•a-1)的趋势;而春小麦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使作物生长期内温度适宜程度偏向好转,总体上有利于早种晚收、生育期长的作物品种的推广种植。
    植物保护
    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RFLP分析
    肖江涛, 苗苗, 高坤, 向桂林, 杨帅, 董莎萌, 王源超, 王克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90-419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7
    摘要 ( )   PDF (58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索不同地区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大豆疫霉菌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利用Popgene V1.32软件计算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利用NTSYSpc V2.10软件估算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系统树状图谱。【结果】采用探针PS127558对来自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5个大豆疫霉菌地理群体的133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得到25条杂交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个,占96%。黑龙江分别和新疆、内蒙古群体间遗传相似度较高。相对于黑龙江群体遗传结构的高度复杂性,新疆和内蒙古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则比较简单,分别有88.2%和100%的菌株分属于同一聚类组,且均有超过58%的菌株和部分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完全相同。Shannon’s多样性指数也表明黑龙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福建和其它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低,且分别有45.5%和54.5%的福建群体都属于聚类组E和F,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福建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低于黑龙江和美国。美国和黑龙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且部分美国菌株和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相同。【结论】新疆、内蒙古的大豆疫霉菌起源于黑龙江,福建的大豆疫霉菌可能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或起源于其它地区。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大豆疫霉菌群体间存在菌源交流。
    双重PCR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方法的建立
    韩广涛, 杨志辉, 朱杰华, 赵冬梅, 韩彦卿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199-4206.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8
    摘要 ( )   PDF (57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1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105 CFU•mL-1。利用双重PCR体系对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进行扩增,可获得913和690 bp的2条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6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5×105 CFU•mL-1。【结论】成功建立了双重PCR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技术体系,该技术能够同时快速可靠地检测出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07-422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09
    摘要 ( )   PDF (6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
    武传东, 辛亮, 李秀颖, 王保莉, 曲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30-423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0
    摘要 ( )   PDF (54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为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氮素利用效率、检测土壤质量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利用PCR-RFLP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无肥(CK)、有机肥(M)、氮肥+有机肥(NM)、磷肥+有机肥(PM)、氮磷肥+有机肥(NPM)等5种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从5种施肥处理的氨氧化古菌氨单加氧酶A(amoA)的克隆文库中分别得到25、18、29、20、30种RFLP酶切类型。α多样性指数表明各施肥处理土样之间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差异显著,NPM处理产生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最多,而M处理多样性最少。欧氏距离聚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CK)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趋同性系数最大,说明长期施肥处理使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产生了较大变化。各施肥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不同,NPM处理的氨氧化古菌丰度最高,与其它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基于amoA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5种施肥处理的主要的优势氨氧化古菌与来自土壤/淡水沉积物的未培养氨氧化古菌聚为一类。【结论】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SCS-CN方法初损率取值研究
    周淑梅, 雷廷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40-4247.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1
    摘要 ( )   PDF (46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初损率是SCS-CN方法进行流域地表径流预报的基础输入参数之一,影响着径流模拟精度。论文通过研究确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初损率取值,为SCS-CN方法在该地区的适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SCS-CN方法中,初损率定义为初损量(Ia)与流域最大蓄水能力(S)的比值,通常取标准值0.2。然而,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初损率取值存在差异。论文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桥子西沟小流域1987—2006年14场典型降雨事件,采用反算法(BC)和事件分析法(EA)确定流域初损率。【结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初损率均小于标准值0.2,事件分析法计算值(0.17)与反算法计算值(0.1)相比略偏大。初损率取0.1、0.17和0.2分别计算研究降雨事件径流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模型效率系数(E)、相对误差(RE)、绝对误差(AE) 和图形拟合5种评价标准分析模拟结果,确定研究流域初损率为0.1。论文采用两种算法计算桥子西沟流域初损率,结果与标准值显著不同,初步推断是研究流域与SCS-CN方法最初研发区域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所致。【结论】不同区域应用SCS-CN方法时,需利用当地观测数据率定研究流域初损率,才能进行流域地表水文模拟。
    园艺
    酸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光合响应
    叶德友, 钱春桃, 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48-4257.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2
    摘要 ( )   PDF (5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酸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度抗性,明确其抗性的光合响应特性,为进一步抗性基因的分离及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苗期人工接种技术,研究线虫侵染对抗、感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线虫侵染使抗病材料酸黄瓜叶绿素(Chl)含量降低幅度显著小于感病材料北京截头,酸黄瓜Chl随氮素含量降低较北京截头平缓;抗、感材料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下降,酸黄瓜胞间CO2浓度(Ci)下降,而北京截头Ci上升,酸黄瓜Gs对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持续下降的反应较北京截头敏感;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幅度酸黄瓜小于北京截头,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升高幅度酸黄瓜显著高于北京截头;酸黄瓜Pn/Ci初始斜率变化不大,而北京截头Pn/Ci急剧降低。【结论】酸黄瓜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小,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使线虫侵染对酸黄瓜植株生长造成的影响不大。
    核桃亲子鉴定方法的建立
    周贝贝, 马庆国, 王滑, 王伟, 张美勇, 裴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58-4264.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3
    摘要 ( )   PDF (31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核桃育种中父本不清、亲本混淆问题,建立简便快捷高效的核桃亲本鉴定方法,也为其它林木和果树品种亲本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鲁果2号’为鉴定材料,采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方法对‘鲁果2号’及其可能的亲本进行亲子分析。【结果】表型性状方法统计的8对坚果性状在各品种间差异很小,不能鉴定出子代亲本;SSR分型检测出疑似亲本中只有‘上宋6号’和‘鲁香’与子代‘鲁果2号’的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其累积RCP(亲子关系概率)为99.997%,‘slz-40’与已知亲本鉴定结果与实际相符。【结论】‘上宋6号’和‘鲁香’是‘鲁果2号’的亲本,SSR分型技术较好地鉴别出了‘鲁果2号’的亲本,为其它林木和果树品种寻找和鉴别亲本,提供有效手段。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韩勇, 叶燕萍,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姚建军, 管志勇, 王春昕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65-427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4
    摘要 ( )   PDF (3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多头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综合体系,为快速筛选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它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1个对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对多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28;花色次之,其权重为0.150;分枝长度居第3位,其权重为0.132。对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41个,占25.63%;良等级品种71个,占44.38%;中等级品种35个,占21.88%;差等级品种13个,占8.13%。【结论】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贮藏·保鲜·加工
    牛肉近红外光谱的地域及饲养期特征分析
    蔡先峰, 郭波莉, 魏益民, 孙淑敏, 赵多勇, 魏帅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72-427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5
    摘要 ( )   PDF (40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区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牛肉的可行性,为牛肉产地溯源和产地确证等监管措施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在内蒙古太仆寺旗、陕西杨凌区、河南南阳市实施的人为迁徙饲养模型试验中的18头肉牛肌肉样品的光谱,结合饲料和饲养方式,比较地域和饲养期样品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比较样品的空间分布。【结果】牛肉样品近红外光谱特征与地域、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等因子密切相关;同一地域不同饲养期和同一饲养期不同地域牛肉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均有显著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能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样品区分开。【结论】地域和饲养期对牛肉近红外光谱均有显著影响,进行牛肉产地溯源和产地确证时必须考虑地域和饲养期等因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区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的牛肉是可行的。
    畜牧·资源昆虫
    不同剂量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素处理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FcRn mRNA表达的影响
    胡小丽, 张春林, 王加启, 赵圣国, 章玉涛, 卜登攀, 周凌云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79-4283.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6
    摘要 ( )   PDF (2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体外激素处理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FcRn(neonatal Fc receptor,FcR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胰高血糖素(0.01、0.1和1 μmol•L-1)、胰岛素(0.005、0.1和0.5 μmol•L-1)、甲状腺素T4(0.01、0.1和1 μmol•L-1),体外培养并收集细胞,提取细胞mRNA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FcRn mRNA的相对丰度。【结果】在一定添加剂量范围内,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显著地促进FcRn mRNA表达量升高(P<0.05),胰岛素在添加量为0.005 μmol•L-1和0.5 μmol•L-1时FcRn mRNA的表达量低,但在0.1 μmol•L-1添加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添加外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素能够影响FcRn mRNA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乳腺内FcRn受体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
    鸡肌内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
    常国斌, 刘向萍, 陈蓉, 栾德琴, 王克华, 张颖, 马腾, 周伟, 戴爱琴, 陈国宏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84-4294.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7
    摘要 ( )   PDF (55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鸡脂肪性状重要候选基因A-FABP、Ex-FABP的聚合效应,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如皋鸡A-FABP、Ex-FABP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与12周龄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的发育性表达规律,进行聚合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结果】如皋鸡A-FABP的外显子3、Ex-FABP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存在A/G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AA型(A-FABP)、BB(Ex-FABP)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为有利基因型,两者聚合的AABB型个体同样为最佳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单基因表达和聚合基因型的表达均不存在性别效应,在胸肌组织中,两候选基因在4周龄时表达量最高,8周龄下降,至12周龄缓慢上升。在聚合基因型个体中,均以AABB型表达水平最高,ABAB型表达量较低。【结论】A-FABP、Ex-FABP两个基因存在聚合效应;其中,AABB型与胸肌组织中高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A-FABP、EX-FABP两基因及其聚合基因型可作为如皋鸡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鸡等级前卵泡发育的促进作用
    贾玉东, 颜菲菲, 曾卫东, 张才乔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95-430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8
    摘要 ( )   PDF (4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产蛋鸡等级前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IGF-I受体在鸡等级前卵泡中的表达,研究IGF-I对鸡早期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IGF-I受体在等级前卵泡颗粒层和膜层均有表达,且随着卵泡的发育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在小黄卵泡(SYF)阶段达到最大;同时,卵泡体外培养结果表明IGF-I(100 ng•mL-1)、FSH(10 n•mL-1)及IGF-I+FSH处理可显著增加SYF中膜层和颗粒层的厚度及细胞密度,且IGF受体在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其中以IGF-I+FSH联合处理组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IGF-I能显著提高产蛋鸡SYF颗粒层和膜层的细胞数目以及厚度,同时增加IGF-I受体的表达,并可与FSH联合作用以提高IGF受体的表达,促进鸡卵泡细胞的增殖,进而调节鸡等级前卵泡的发育,此结果有助于揭示家禽卵泡发育的局域性内分泌调节作用。
    兽医
    伏马菌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王莹, 郑浩, 何成华, 张爱华, 冯璐璐, 皇超英, 张海彬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302-430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19
    摘要 ( )   PDF (4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真菌毒素可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试验旨在制备可用于检测伏马菌素B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制备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型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株F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类为IgG1,轻链类型为κ链;10%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单抗蛋白重链分子质量约为50 kD,轻链分子质量约为25 kD;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杂交瘤细胞F3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3 200和1:51 200;亲和力常数为1.60×10-8 mol•L-1;IC50值可达3.589 ng•mL-1;对其它真菌毒素不存在交叉反应;免疫转印法鉴定抗体具有高特异性。【结论】本试验制备FB1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亲和力和高特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同免疫状态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冯焱, 杨小军, 王筱霏, 覃定奎, 尹瑞卿, 姚军虎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309-4316.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20
    摘要 ( )   PDF (42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状态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情况良好1日龄AA肉公鸡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9只。设定不同免疫应激模型,为无免疫组即对照组(no vaccine,NV),常规免疫组(conventional vaccine,CV),以及在常规免疫基础上注射细菌脂多糖的免疫亢进组(LPS)和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组(CYP)。采用 CD3/CD4/CD8 三色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肉鸡免疫状态和非免疫状态下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与NV组相比,肉仔鸡的体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降低LPS组和CYP组(P<0.05),各处理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NV组与CV 组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各日龄处理间血清TP、GLU和CHLO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21和35天,LPS组和CYP组血清ALB含量显著低于CV组和NV组(P<0.05);第21 天,LPS组血清α-AGP和 BUN含量显著低于NV组(P<0.05),CPY和LPS均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LPS组CD4+/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NV组(P<0.05)。【结论】未进行免疫肉鸡可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性能和细胞免疫稳态,LPS和CYP的刺激可降低肉鸡采食量和体增重;随日龄增加肉鸡对CYP刺激的耐受性有所上升,LPS刺激可增强肉鸡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中国荷斯坦牛IRAK2基因遗传多样性与乳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孙淑霞, 王长法, 张连江, 鞠志花, 黄金明, 李建斌, 仲跻峰, 张嘉保, 李秋玲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317-4325.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21
    摘要 ( )   PDF (6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中国荷斯坦牛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2(IRAK2)基因上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与奶牛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性,为奶牛抗乳腺炎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CRS-PCR技术和DNA测序,对1 292头中国荷斯坦牛、129头鲁西黄牛、32头渤海黑牛IRAK2基因g.28879、g.28916、g.29212、g.40035和g.40120共5个SNP位点进行研究,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共构建出30种单倍型,发现71种单倍型组合;对个体数量大于8头的单倍型组合与SCS进行关联分析表明,H21H23(TTAGGCTCCC)单倍型组合SCS最低。各个位点基因型与SCS关联分析表明,28 879突变位点的CC基因型个体SCS显著低于CT基因型个体(P<0.05),28 916突变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SCS显著低于AG基因型个体(P<0.05),而其它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与SCS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21H23单倍型组合在SCS方面为有利单倍型组合,可作为选择抗乳腺炎奶牛个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研究简报
    CO2浓度升高和UV-B辐射增强对小麦条锈病流行组分的影响
    韩国菲, 王海光, 马占鸿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326-4332.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20.022
    摘要 ( )   PDF (3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CO2浓度升高和UV-B辐射增强综合作用对小麦条锈病流行组分的影响,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人工接种条锈病菌32号生理小种的不同小麦品种(铭贤169、京9428、京0045和京冬8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浓度升高的CO2和辐射增强的UV-B处理,分析二者对病害流行组分的影响。【结果】高CO2浓度下,在铭贤169、京9428和京0045上,小麦条锈菌的侵染概率显著提高,病害的潜育期缩短,病斑扩展量增加,AUDPC值显著增加。UV-B辐射对侵染概率、潜育期、病斑扩展和AUDPC的影响不显著。在CO2浓度升高与UV-B辐射增强的综合作用下,4个品种上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组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CO2浓度升高能加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危害,UV-B辐射对病害影响不大,CO2浓度升高与UV-B辐射增强两者综合作用对病害几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