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20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87-05-20
      
    无栏目
    新技术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卢良恕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1-8 . 
    摘要 ( )   PDF (4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学事业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仅“六五”期间,农牧渔业科技攻关研究就取得1040项成果。其中有4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95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科学技术必将在现代农业中显示出更大的威力。农业是生物技术等开发和应用的重要领域,在这科技新浪潮中,我国农业科技革命既要立足当前,发挥优势,又要高瞻远瞩,跟踪世界,更要明确发展战略,为后十年发展提供科学储备,带动农村经济腾飞,加快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紫金粳高产栽培的温光特性研究初报
    李林,沙国栋,陆景淮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14 . 
    摘要 ( )   PDF (2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应日长因子的播期和纬度,对紫金粳生育期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温度效应。可见,紫金粳的感光性明显强于感温性。同时,紫金粳齐穗后具有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较高,剑叶叶绿素(a+b)含量较丰富的特点。因而,不仅有利于对弱光的利用,而且灌浆结实期易获得较高的净同化率。因此,该品种较适宜于在长江流域稻区作为麦茬稻和双季后作稻栽培。
    短季棉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特异性研究
    邓绍华,蒋国柱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15-22 . 
    摘要 ( )   PDF (3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季棉品种(G. hirsutum)生长发育期短,晚播早熟。前期发育快,开花结铃集中,主茎停止生长早,生长潜力小。适宜播期应在5月25日以后,才能获得最佳产量和优质纤维。生理测定结果表明,短季棉品种主茎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无论在春播或夏播条件下,都不同程度地比中熟棉品种高。光合作用强度前中期高,后期低,花期达到最高峰,结铃盛期以后逐渐下降。在夏播条件下,短季棉品种的氮化合物中,蛋白质氮的含量高于中熟棉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中,短季棉品种叶片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也不同程度地高于中熟棉品种。短季棉品种糖的合成和积累在初花期略低于中熟棉品种,盛花期和结铃期比中熟棉品种高一倍左右,这对短季棉品种的棉铃生长和纤维发育非常有利。
    苹果树缺铁失绿研究的进展:Ⅰ.生态因子对缺铁失绿的影响
    周厚基,仝月澳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23-27 . 
    摘要 ( )   PDF (2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许多生态因子可影响作物缺铁失绿,例如:介质缺铁,高pH,多HCO#-3、CO#2、水分,重金属元素盈亏,某些常量元素过多或形态的差异,以及光照,温度等。本文根据最近研究进展,对各种因子的特点及其影响失绿的作用条件加以阐述。
    江浙沪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莫惠栋,顾世梁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28-38 . 
    摘要 ( )   PDF (4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品种间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对江浙沪地区的100个大麦品种进行了系统聚类和动态聚类。根据参与聚类的性状为单个、二个……、直至所有考察的十个性状,分别将这些品种分成若干个组。结果表明:⒈各种单个、两个或三个性状组合聚类时,每组品种都有其明确的特征,从而有利于大麦育种的选择利用。随着参与聚类性状的增多,有些性状的组间差异变得不明显,结果趋于按自然类型(二棱或多棱,裸和皮)分组。另一方面,参与聚类的性状愈多,分组就愈为稳定。平均符合率(即不同年份分在同一组的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率)在单一性状时为56%,两个性状时为57%,三个时为61%,四个时为69%,五个时为73%,八个性状时为82%,十个性状时为84%。因而在种质资源分类时,应该包括较多性状。⒉江浙沪在大麦中不乏矮秆、早熟品种,但矮秆早熟的往往单株产量低,既矮秆早熟又高产的品种较少,没有形成这样的组。这表明为了取得大麦育种的进展,需要进行遗传重组。
    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交的胚胎学观察
    陈朱希昭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39-44 . 
    摘要 ( )   PDF (3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时的受精情况及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获得主要结果如下:⒈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具有较好的可交配性。在较多子房中发生了正常的双受精作用。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前期与亲本接近,后期进程有所减缓,但胚胎分化是完善的。同时,在部分子房中观察到受精迟缓,仅发生单受精作用或受精失败等异常情况。⒉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时,少见胚和胚乳发育中途退化解体的情况。此外,杂种胚囊中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的退化情况,与普通小麦自交时情况相似。
    杂交水稻细胞质效应研究——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郑兢贵,刘利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43-49 . 
    摘要 ( )   PDF (3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电镜观察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与雄性正常的栽培稻Gambiaka和以它们为质供体育成的不育系以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恢复系F#-1、保持系×恢复系F#-1等12份水稻材料的旗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⑴两种类型的质供体育成的不育系都表现出部分线粒体内嵴发育不完全,内部出现很大的空洞;部分叶绿体不同基粒间的片层排列方向不一致,呈现一定程度的杂乱。这两种异常现象可能与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相联系。⑵当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其F#-1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全部从不育系的异常现象恢复正常,并且更为发达,基本上类似保持系×恢复系F#-1的线粒体和叶绿体。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少的质供体野败与片层数多的核供体珍汕97B两者的质与核共处了23代之久的W-珍汕97A,其片层数仍然与质供体野败相近。但是,当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其F#-1的片层数却比不育系大为增加。
    印尼农家品种“柏拉玛地”选系对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徐尚忠,刘曙东,熊秀珠,刘纪麟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48-55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0-1984年研究了印尼农家品种柏拉玛地选系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选系带有一对抗玉米大斑病的显性基因,使植株在抽雄期以前表现为无病斑的表型。这个基因与Ht1、Ht2、Ht3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并对它们具有显性上位作用,当它的Ht1(Ht2或Ht3)基因存在于同一个体中时,无病斑抗性会抑制褪绿病斑表型的表达。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它与HtN基因可能是同一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在本试验中未观察到两基因间的交换。这个选系可作为HtN基因的另一来源利用,由它分离的抗病基因可称为HtNB。
    广东甘薯品种耐寒性鉴定及其生理研究
    黄湛,陈友荣,冯祖虾,谢春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56-60 . 
    摘要 ( )   PDF (3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条件,对49个供试品种进行耐寒性鉴定。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属耐寒性强的品种有4个,第二级属耐寒性中等的品种有37个,第三级属耐寒性差的品种8个。综合生理测定的结果,耐寒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组织汁液浓度,较高的组织束缚水含量,较低的电导率。同时,在叶片的形态结构上,组织排列比较紧密背面气孔数目较少;在内部的细胞亚显微构造上,随低温条件延长,叶内贮藏性淀粉粒逐渐分解,从而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组织汁液浓度,保护了各种细胞器的机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我国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和番茄上烟草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
    冯兰香,蔡少华,郑贵彬,龙明生,丁辛顺,姚文岳,郑品清,高乔婉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60-66 . 
    摘要 ( )   PDF (39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几年来,在我国番茄主产区鉴定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分别占样本的63.2%、21.4%、4.8%和3.1%,但愈往北TMV愈突出,愈往南CMV愈重要。並首次根据番茄品种中含抗TMV的基因将我国番茄上TMV划分为4个株系,即0、1、2和1.2株系,分别占分离物的81%、13.6%、3.6%和1.8%。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小麦品种和小麦叶锈菌之间的相互关系
    何家泌,薛保国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67-71 . 
    摘要 ( )   PDF (2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温室中,将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幼苗用小麦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f. Sp. Tritici)的11个菌株分别进行了接种,对获得的侵染型资料经过处理,直接推导出品种和菌株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株间存在19个相应基因对,不同品种所含的抗病性基因数有所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基因愈多,可能表现的抗病力愈强,但其作用是在相应的无毒性菌株存在情况下而表现出来的。本研究结果对于小麦抗叶锈病育种工作在选择抗源品种作亲本方面,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遗传信息和依据。
    多熟制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管理
    王家玉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73-80 . 
    摘要 ( )   PDF (3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浙江省主要的四大农区的10个地点进行的不同类型稻田多熟制定位试验(1978-1984)结果表明:⑴在一定的耕作培肥条件下,稻田多熟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每年每公顷15吨),同时土壤肥力保持平衡;⑵在集约耕作培肥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还可得到相应培育;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田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平衡的总趋势是氮磷显著盈余而钾素接近缺亏;⑷稻田多熟制中冬作物营养主要依赖肥料,而水稻的养分则主要源于土壤,必须根据此项特性指导施肥;⑸在多熟制稻田中,即使短期不施有机肥也会导致土壤腐殖质活性下降。维持土壤有机碳平衡的有机物用量下限为每年每亩1,200公斤,而维持年亩产1,000公斤的有机物用量为每年每亩2,250公斤。
    混合线性模型(两因子有交互作用)在乳用种公牛育种值估计上的应用
    俞渭江,刘晓明,俞宗源,孙传民,于汉周,张国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81-87 . 
    摘要 ( )   PDF (2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项科研对南京市3头乳用种公牛(1059、1479、1391号)进行育种值的无偏估计。它们的女儿牛144头分布在江苏、安徽2个地区6个牧场,其女儿数不等。在地区差异较大,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作者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有交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和最优线性无偏预测来估计公牛效应(Si)、地区效应(Dj)和(公牛×地区)交互作用效应。以公牛为随机效应、地区为固定效应,按照Dr. C. Henderson的方法在计算随机效应时,其系数矩阵的相应部分加k和λ值,并加约束条件ΣDj=0。通过Sharp PC 1501,计算结果为:(μ*+^)= 4385,(S*+^)#-1= -79,(S*+^)#-2= +47,(S*+^)#-3= 32,(D*+^)#-1=1153,(D*+^)#-2= -1153;(SD)(*+^)#-(11)= 2,(SD)(*+^)#-(12)= -42,(SD)(*+^)#-(21)= 24,(SD)(*+^)#-(22)= 0,(SD)(*+^)#-(31)= -26,(SD)(*+^)#-(32)= 42,经过数据分析认为:(1)种公牛的优劣名次为I#-(1479)>I#-(1391)>I#-(1059);(2)地区效应差异很大,两地区相差2306公斤;(3)(公牛×地区)交互作用存在,其显著性和实用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提高两岁龄妊娠母湖羊甲级羔皮率的限制营养技术研究
    杨诗兴,彭大惠,张文远,张宗学,安宝珍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88-92 . 
    摘要 ( )   PDF (2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年中选用199只2岁龄妊娠母湖羊作为试验组,在妊娠期127-147日龄时按妊娠湖羊饲养标准规定的代谢能量减少到73.3±6.5%以限制营养。结果甲级羔皮率提高到47.5±6.9%;而不采用限制营养措施的对照组,510只母羊的甲级羔皮率仅为25.8±8.3%,后者系本品种选育的结果。由此证明在提高湖羊甲级羔皮率上,本研究采用的限制营养技术有重要的作用。此种作用与湖羊本品种选育的作用是可以区分的,但也是可加性的,两法相辅相加可以更高地提高湖羊甲级羔皮率。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种质有创新
    姚振纯,吴和礼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3-94 . 
    摘要 ( )   PDF (1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稻品种对细菌性基腐病的抗性及病原细菌致病力分化
    王金生,姚革,方中达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3-93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合理确定种子带菌检验试验样品容量的统计方法
    张慧杰,李建社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4-95 . 
    摘要 ( )   PDF (1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基异柳磷土壤处理防治小麦吸浆虫
    魏鸿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5-95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温度对玉米花药培养的影响
    贾旭,欧阳俊闻,比·巴拉巴斯,拉·夏格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5-96 . 
    摘要 ( )   PDF (1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黑麦种合成的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的初步研究
    蒋华仁,戴大庆,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3):  96-96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