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89年 第2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89-07-20
无栏目
依靠科技 振兴农业
柯严步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1-9 .
摘要
(
)
PDF
(5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技兴农——中国农业科学院部分专家座谈发言摘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10-12 .
摘要
(
)
PDF
(2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中国春双端二体分析“云南小麦”染色体构成
黄俐,陈佩度,刘大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13-17 .
摘要
(
)
PDF
(2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中国春双端二体(Double ditelosomic)系列作母本分别和“云南小麦”杂交,并对所得21个组合F#-1代进行端体配对分析。其中在13个组合中观察到中国春的两个端体同时和“云南小麦”相应染色体配对形成异型三价体(ttl''')的PMC频率达77.7-93.7%,说明“云南小麦”的这13条染色体和中国春的相应染色体间的差异很小。在另外8个组合(包括2A、7A、2B、4B、5B、6B、1D、5D)中,出现ttl'''、tl''+t'和t'+t'构型的PMC频率分别为35.0-73.7%、21.5-55.0%和1.0-10.0%,表明“云南小麦”这8条染色体和中国春相应染色体之间在某个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绝大多数组合中都观察到不包含端体的三价体、四价体,这表明在“云南小麦”的某些染色体可能发生了易位变异。
一个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遗传鉴定
张天真,潘家驹,冯福祯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17-20 .
摘要
(
)
PDF
(2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一个带有芽黄指示性状的陆地棉81A核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鉴定结果。81A雄性不育系的染色体数是正常的,2n=52。不育花小,花药小又少,花粉粒有刺状外突,但比可育的花粉粒小。遗传研究表明,这一不育系中的不育性和芽黄性状都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并且两者还表现为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它和国内发现的3个隐性不育基因msc#-1,msc#-2,msc#-3彼此是非等位基因,作者建议把81A雄性不育基因符号暂定为msc#-7。这一不育系的发现,有助于提高核不育系的制种效率,并且还便于利用F#-2代的杂种优势。
南黄大麦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汤泽生,代庆阳,苏学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22-25 .
摘要
(
)
PDF
(2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镜对大麦黄化叶与正常叶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黄化型大麦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光合膜系统发育程度低,基粒类囊体垛叠层数少,基粒体积小,噬锇颗粒多。但淀粉粒的体积大,数量多。并与正常叶进行了对比分析。
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玉米群体改良的效应
秦泰辰,李增禄,邓德祥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25-32 .
摘要
(
)
PDF
(3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全姊妹轮回选择和S#-1家系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基础群体M#-4进行了改良;对基础群体M#-5只进行了全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结果表明:对同一群体用两种方案进行改良皆有显著效果。从遗传进展比较,全姊妹轮回选择方案所取得的产量遗传进展较大,但二方案未有显著差异,其它大部分农艺性状也以全姊妹方案的遗传进展较大。从群体变异程度变化的比较,S#-1家系方案要优于全姊妹方案。不同群体采用同一种轮回选择方案,表现出变异程度大的群体,选择的遗传进展也大。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改良群体和基础群体间在产量平均数向量上皆有显著差异,全姊妹方案使群体的多元方差变小,S#-1家系方案则使群体多元方差增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有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有差别,同时其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
水稻发生贪青的原因和防止途径探讨
蒋彭炎,冯来定,俞美玉,史济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33-40 .
摘要
(
)
PDF
(3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叶色明显恋青、千粒重下降、空秕谷增加是贪青水稻的三个基本特征。影响水稻贪青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群体水平、叶片含氮率和灌浆期间的日辐射量大小。水稻贪青多数在群体过大、叶氮偏高的情况下发生。日辐射量较小时贪青加重。发生贪青的机理在于抽穗后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滞留和植株呼吸消耗量明显增大,由此而引起穗部营养物质的严重贫缺,而发生贪青。以群体指数--实粒数曲线的转折点作为高产稻与贪青稻的界限,以曲线转折时的群体指数作为开始发生贪青的指标,可用于栽培实践,并就防止贪青的途径作了探讨。
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李奇真,孙克用,卢增辉,杨孟佩,常从云,戴蜀珏,侯立白,徐承业,杨金铎,冯德仁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41-48 .
摘要
(
)
PDF
(3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大豆结瘤[R#-(j1)]不结瘤[r#-(j1)]等位基因系进行氮磷施肥生理基础研究,明确了大豆生育早期主要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中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大豆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转运率为50%左右,磷素转运率比氮素高10-20%,合理施用氮肥能够促进豆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达1.535-1.778。试验认为早期施用少量氮肥对大豆生育有利,氮磷比以1∶2或1∶3为佳。在135亩中等肥力土壤上连续4年亩产达152-200kg以上。同时研究了夏大豆高产生育指标和9项配套栽培技术。
棉花凝集素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刘士庄,施承梁,许吕,章云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49-53 .
摘要
(
)
PDF
(2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血凝技术检测棉花各阶段各组织的浸提液和棉花种子分离的蛋白质组分的血凝活性, 并进行枯萎病菌培养试验,结果发现:⑴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能力与其种子血凝活性呈正相关;⑵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血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部位:种子的子叶,种子萌发阶段的胚根,棉苗生长阶段的根、茎的韧皮部、叶片以及授粉后种子形成的第45-55天直至成熟;⑶抗病品种种子浸提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生长;⑷在一定范围内,较高(50-100g/0.1m#+2)的枯萎病菌菌量可能是棉花抗枯萎病基因充分表达的重要诱导因素,棉花凝集素的合成受棉花枯萎病菌的调控。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王裕中,陈怀谷,杨新宁,陆鸣,吴志凤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54-57 .
摘要
(
)
PDF
(1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小麦黄化芽鞘生物测定法探测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反应。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比较,证明了粗毒素具有与纯毒素DON相同的生物活性。对粗毒素在抗赤霉病性鉴定应用的初步探讨中,明确了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与其在田间的抗赤霉病性呈负相关。
锰、锌肥对冬小麦营养效应的研究
陈铭,尹崇仁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58-64 .
摘要
(
)
PDF
(29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盆栽试验研究京郊缺锰潮土(DTPA-Mn=3.54ppm Mn,DTPA-Zn=0.55ppm Zn)上生长的冬小麦的缺锰症及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品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锰增产,施锌减产;冬小麦籽粒对锰肥用量的效应方程为Y=16.4+0.160x-0.0135x#+2,F=1.45#+(**),n=28,使冬小麦减产的养分指标临界值为,籽粒锌浓度>106ppm,锰浓度<15.5ppm,N/Zn<327,P/Zn<49.6,K/Zn<33.6。施锰提高土壤有效锰含量、植株锰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促使籽粒中的养分平衡;锰锌合施则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营养价值有良好效应。
鄱阳湖地区水稻土潜育化的发生及其改良对策
赖庆旺,刘勋,黄庆海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65-74 .
摘要
(
)
PDF
(4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潜育化是人们关心的一个农田退化问题。本文研究了鄱阳湖地区水稻土潜育化发生、分类及其肥力特性,对农田潜育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估价。从成土母质、水文环境、排灌工程及耕作制度等因素,阐述了对水稻土潜育化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强调稻-稻-肥换茬制,并不是致潜的主导耕作因素,同时指出本区以次潜、弱潜及上位潜育型为主,并有所扩大,从土壤生态前景看不可忽视。提出了以“四沟”“四改”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改良技术对策。
猪喘气病弱毒疫苗的研究 猪肺炎霉形体兔化弱毒株的培育
李继庚,王桂敏,丁庆猷,王绍华,周泰冲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75-83 .
摘要
(
)
PDF
(4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5株猪肺炎霉形体分别人工感染乳兔,仅济南株适应于乳兔。经过长期继代,培育出1株毒力显著减弱并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兔化弱毒株。该株对乳兔的最佳接种部位是胸腔,最小感染量为0.5×10#+(-5)克,在乳兔体内存活14天左右。在成兔体内可产生血凝抗体,其最小感染量为2×10#+(-5)至2×10#+(-6)克。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兔化弱毒株在乳兔支气管内繁殖,纤毛未见明显损伤。该株对猪的潜伏期的几何平均值为27.9天,对支气管纤毛损伤轻微,不发生同居感染,不影响增重,保护率为70-80%,免疫期6个月以上,最小免疫剂量为5×10#+(-2)克,气管、胸腔、滴鼻、气溶胶接种均可产生免疫力。用兔化弱毒株作种子制造大兔冻干苗15批,先后在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宁夏、河北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猪场,接种20个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10363头猪,证明安全有效。兔化弱毒株的培养成功,为今后开展猪喘气病的预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奶牛白细胞抗原的聚类分型
唐鼎恩,秦志锐,齐广海,杨启云,董志兵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84-87 .
摘要
(
)
PDF
(1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的白细胞抗体可从怀孕母畜的血清中获得。这是因为母体受到本身不具有的父源性白细胞抗原通过胎儿刺激母体使之产生抗体。本试验取自天津两个牛场502头不同胎次的怀孕母牛血清。采用国际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用23头北京地区随机牛的淋巴细胞初步筛选,获得阳性血清223份,总阳性率为44.4%(223/502)。将初筛选出的阳性血清再与50头北京地区随机牛的淋巴细胞进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将反应结果按白细胞分型聚类程序进行电子计算机聚类。得到了14组不同特异性的血清。这14组血清我们暂命名为T1-T14。发现黑白花奶牛的少见抗原为T3和T4型;常见抗原为T10型。这14组血清做为分型用标准血清,可用于品种鉴定、亲子关系鉴定、选育优良和抗病品种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由于品种较单一以及配种用的公牛头数有限,还有未检测出的抗原型,今后应继续扩大筛选范围,使之分型标准血清更丰富,应用范围更广泛。
苹果双向变动气调贮藏初步研究
祁寿椿,王春生,李志清,刘愚,华雪增,方建雄,宋壮兴,田勇,李喜宏,李震三,鲁墨森,王淑贞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88-93 .
摘要
(
)
PDF
(2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苹果贮藏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气体成分组合条件下,定期测定果实的品质和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150-180天)同时变动温度和气体成分,温度从10-15℃降至0℃,CO#-2从12-15%降至6-8%,O#-2为3%,获得很好的保鲜效果。这种处理中果实硬度保持在12磅/厘米#+2以上,显著抑制了果实内乙烯生成和果胶水解。这类贮藏技术建议称为“双向变动气调贮藏”。
通过未减数配子途径合成八倍体甘薯植株
薛启汉,林长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94-95 .
摘要
(
)
PDF
(1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山5号三交种蜜蜂选育成功
葛凤晨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94-94 .
摘要
(
)
PDF
(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磁化水影响工蜂泌浆研究进展的初报
陈崇羔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4): 95-95 .
摘要
(
)
PDF
(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