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3-20
      
    无栏目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杨仁崔,张书标,黄荣华,杨蜀岚,章清杞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33-237 . 
    摘要 ( )   PDF (2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为 0 .0 2 %~ 0 .4 7% ;依不同B系遗传背景和不同剂量而异。eui基因存在遗传多型性 ,发现了eui2 (t)新基因。eA系穗颈节显著伸长、异交潜力明显提高。e 杂交稻株高增高 3~ 10cm ,早熟 2~ 3d ,粒重增大 ,有增产的潜力。就不用 (少用 )赤霉素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以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中国北方冬麦区主栽品种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
    郎明林,卢少源,张荣芝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38-244 . 
    摘要 ( )   PDF (3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CAWGES软件 ,用改良的pH3.2A PAGE技术绘制并构建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建国后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及其部分骨干亲本共 6 8个品种的标准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在图谱分析、品种鉴定及血缘关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应用探讨 ,为建立小麦核心种质及品种鉴别提供了有效手段。
    小麦淀粉品质改良的综合标记辅助选择体系的建立
    梁荣奇,张义荣,姚大年,李保云,尤明山,刘广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45-249 . 
    摘要 ( )   PDF (2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和标记辅助选择 ,建立了细胞和个体水平 (花粉和籽粒染色、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RVA粘度参数 )、蛋白质水平 (Wx蛋白的SDS PAGE)、DNA水平 (Wx基因的STS标记和SSR标记 ) 3个水平的综合标记辅助选择体系 ,用于改良淀粉品质 ,培育优质面条小麦和糯性小麦。结果表明 ,利用花粉和籽粒染色、Wx蛋白电泳、Wx基因的STS标记和SSR标记可以选育糯麦 ;国内首次从 5个组合中选育出一批糯性小麦株系。建立了依膨胀势、直链淀粉含量、高峰粘度的面条品质评分的回归方程 ,给出了小麦面条品质育种早代的预测指标。对综合标记辅助选择体系的利用和糯性小麦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玉米雄性不育单交种再杂交当代杂种优势效应研究
    季良越,胡彦民,李永亮,黄素香,季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50-255 . 
    摘要 ( )   PDF (2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 5个ES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与 4个高油杂交种、5个普通杂交种再杂交籽粒的含油量、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研究表明 :(1)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 ,当代籽粒含油量比母本平均提高 1.6 % ,高油和低油杂交种的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值均为 0 .30 ;(2 )不育杂交种比同型可育杂交种的产量和千粒重平均提高 10 .1%和 5 .8% ,表现出显著的细胞质效应 ;(3)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与母本持平 ,千粒重下降 7.3% ;与父本相比 ,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均有较大优势 ;(4)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的籽粒灌浆速度、灌浆持续天数和IAA含量均表现为偏向母本的中亲优势 ,这可能是单交种再杂交籽粒含油量、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表现为中亲优势的部分原因
    中国稻瘟病菌交配型的地理分布及其能育菌株的亲缘关系
    沈瑛,J.L.Notteghem,J.Milazzo,袁筱萍,H.Adreit,赵新华,王艳丽,D.Tharreau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56-263 . 
    摘要 ( )   PDF (16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国际 4个稻瘟病菌的标准菌株 ,测定我国 17省、市 378个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及其能育菌株的地理分布 ,并用 13对引物的PCR产物对其 73个能育菌株进行SCARs分析 ,初步明确了我国稻瘟病菌交配型的地理分布及其能育菌株的亲缘关系 ,并对该菌有性生殖在田间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李照会,郭兴启,叶保华,郭延奎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64-266 . 
    摘要 ( )   PDF (1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硅和诱导接种对黄瓜炭疽病的抗性研究
    梁永超,孙万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67-271 . 
    摘要 ( )   PDF (3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抗 /感炭疽病的津研 4号和新泰密刺两个黄瓜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炭疽菌对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诱导接种能使处理叶 (第3叶 )和非处理叶 (第 4、6叶 )的PPO活性显著增强 ,能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而加硅与不加硅处理之间的PPO活性差异不显著 ;随着叶位升高 ,诱导接种与不诱导接种处理之间的PPO活性差异越小 ,甚至在第 6叶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由下向上 ,所获得的系统抗病性逐渐减弱。同样 ,诱导接种能增强植株PAL活性和提高植株木质素含量 ;但加硅处理均不能提高植株PPO、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 ,甚至使PAL活性还略有降低。经诱导接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相对免疫效果达 33.2 % ,而不施硅接种处理与施硅接种处理之间的植株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
    我国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秋华,张献龙,聂以春,冯纯大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72-276 . 
    摘要 ( )   PDF (2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RAPD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在生产上有较大影响的 5 1个抗枯萎病陆地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5 1个陆地棉品种在 4 1个具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上扩增得到 82个多态性位点。应用NTSYS pc 1.80数据分析软件 ,非加权组平均法 (UPGMA)聚类。 5 1个品种之间的平均成对Jaccard’s相似系数为 0 .5 98。有 17.1%的品种对在遗传上相似性较大 ,相似系数大于 0 .70 0。品种对相似系数在平均值附近 [0 .5 0 0 ,0 .70 0 ]区间上所占的比例最大 ,为 6 6 .9%。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系数小于 0 .5 0 0 )的品种所占的比例仅为 16 %。总体来说 ,我国抗枯萎病棉花品种之间的相似性较高。我国陆地棉品种资源整体上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下 ,以及我国抗枯萎病品种资源狭窄的遗传基础是导致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较贫乏的重要因素。从亚洲棉、海岛棉和其它棉属种内引进抗病基因成为棉花抗枯萎病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研究同时以相似系数矩阵为基础 ,构建了 5 1个抗枯萎病陆地棉品种的UPGMA树状聚类图。
    喷洒亚硫酸氢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王宪泽,张树芹,田纪春,赵世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77-281 . 
    摘要 ( )   PDF (2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两个产量相近 ,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 ,研究了喷洒低浓度亚硫酸氢钠对硝酸还原过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光合碳氮代谢关系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形成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 ,在小麦灌浆期喷洒亚硫酸氢钠虽然可使籽粒产量增加 ,但硝酸还原能力减弱 ,最终导致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不论是否喷洒亚硫酸氢钠 ,高蛋白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能力及最终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低蛋白小麦品种。
    短芒大麦耐盐碱新品系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陆一鸣,李彦舫,曹明富,李喜文,张亚兰,杨柏明,杨松涛,程肖蕊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82-286 . 
    摘要 ( )   PDF (2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经60 Co物理诱变种子、EMS诱变和耐盐反复筛选后已稳定 6代的短芒大麦耐盐碱突变体N1、T3 、T4、T5及其亲本野生短芒大麦为材料 ,进行耐盐碱生理生化指标 (脯氨酸、质膜透性 )测定及RAPD分析。发现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 ,不仅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明显的差异 ,而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突变。研究结果为耐盐碱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表明突变体N1、T3 、T4、T5是耐盐碱短芒大麦新品系。
    脱乙酰化几丁质的乙酰化程度对诱导油菜抗性的影响
    张学昆,唐章林,谌利,郭益红,陈云坪,李加纳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87-290 . 
    摘要 ( )   PDF (2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甘蓝型油菜“西农长角”发芽 5d的幼苗子叶进行涂抹抗性诱导效应及基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 ,脱乙酰化几丁质对抗性的诱导与水扬酸 (SA)相似 ,但乙酰化程度对诱导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并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随乙酰化程度增加而提高 ;而几丁质酶活性则随乙酰化程度增加而下降 ,只有完全脱乙酰化 (D .A .为 0 % )的 10B和GC能诱导酶活性提高 ,而D .A .为 10 %、2 0 %、30 %的 7B、8B和 9B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能被诱导而比对照高 ,但乙酰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土壤镉锌复合污染的植物效应与有机肥的调控作用
    华珞,白铃玉,韦东普,陈世宝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91-296 . 
    摘要 ( )   PDF (3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土壤镉、锌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生长与籽粒产量的影响及猪厩肥调控作用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模拟不同污染水平与有机 (猪厩 )肥施用水平 ,利用北京浅色草甸褐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10mg/kgCd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单一处理的 10 0mg/kgCd、5 0 0mg/kgZn和 10 0 0mg/kgZn均对小麦苗期生长产生了毒害效应 ,且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 ,毒害加重。Cd、Zn复合污染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毒害效应均大于Cd、Zn同水平单元素处理。加入猪厩肥 2 0 0g/盆、4 0 0g/盆明显抑制了Cd、Zn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毒害 ,使幼苗生长趋于正常 ,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当土壤中外源Cd、Zn分别为 10、5 0 0mg/kg单一污染时 ,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 ,并随其浓度的提高 ,籽粒产量减少。Cd 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主要为拮抗作用 ,在高浓度复合污染 (M0Zn10 0 0Cd10 0 )时则表现为协同效应。Cd 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的危害效应大于同水平的单元素污染的效应 ,因此必须重视复合污染的危害。而在Cd、Zn及其复合污染土壤上施用猪厩肥能减轻污染元素对小麦的毒害 ,极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
    粮田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
    黄绍文,金继运,杨俐苹,程明芳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297-302 . 
    摘要 ( )   PDF (2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面积约 4 70km2 的玉田县粮田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 ;土壤OM和主要速效养分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3、3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土壤中OM和大部分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各级颗粒含量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土壤OM和K含量与粘粒 (<0 .0 0 2mm)和粉粒 (0 .0 0 2~ 0 .0 2mm)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砂粒 (0 .0 2~ 2mm)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而土壤P和Mn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含量之间均是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砂粒含量之间是极显著的正相关 ;土壤Zn含量与粉粒含量之间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砂粒含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
    旱作水稻与花生混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
    钟增涛,沈其荣,冉炜,孙晓红,谈健康,茆泽圣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03-308 . 
    摘要 ( )   PDF (2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盆钵旱作实验 ,通过杂交水稻品种汕优 6 3与花生品种鲁花 9号混作 ,并对花生接种根瘤菌ATCC14 134,于水稻拔节期、水稻抽穗期、水稻收获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在有根瘤菌接种的混作体系中 ,植株的生长和氮素供应得到了显著的促进 ,植株全氮和干重分别达 2 9.96mgN/g、6 7.5 5g,高于花生单作接种 (2 6 .2 9mgN/g、6 0 .32g)和水稻单作 (8.17mgN/g、2 6 .5 9g) ;混作中接种花生根瘤菌的固氮酶活性比单作接种的也有显著提高 ,混作接种组的土壤相对生产率达 2 .2 7。表明在花生和水稻混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当季作物的氮素营养。
    大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的研究
    郑晓鹰,王永建,宋顺华,李丽,于栓仓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09-313 . 
    摘要 ( )   PDF (4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粒传的方法从大白菜耐热品种 177和热敏感品种 2 76杂交后代获得遗传性稳定的重组近交系群体 ,以此为材料用同工酶以及RAPD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了与大白菜耐热性数量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 ,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有 9个与耐热性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包括 5个AFLP标记 ,3个RAPD标记和 1个PGM同工酶标记 ,这些标记对耐热性遗传的贡献率为 4 6 .7%。 9个标记中有 5个分布在同一连锁群上 ,其他4个标记与任何一个标记无连锁关系 ,表明上述 9个标记分布在大白菜的 5个连锁群上。
    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步研究
    徐培文,曲士松,刘恒英,张杰,孙晋斌,黄宝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14-319 . 
    摘要 ( )   PDF (3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供试材料为 88份采自全国 16个省、市、自治区的大蒜品种和品系 ,采用茎尖、花端组织培养、微型鳞茎诱导、包衣、酶联免疫吸附 (ELISA)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技术和方法 ,研究了影响大蒜种质资源离体培养、长期保存的因素 ,试管苗和包衣微型鳞茎的保存技术及效果 ,保存材料的健康状况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大蒜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光照及温度均影响大蒜种质资源的离体培养和保存周期。明确了大蒜无病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年以上的最佳条件 ,使大蒜品种离体培养试管苗保存期达 2 5个月 ,成活率为 10 0 % ,微型鳞茎保存周期 2 0个月 ,成活率 89.1% ,保存种质带毒率降为 0 .12 %~ 0 .2 0 % ,遗传性稳定。已离体保存了 88份大蒜无病毒种质资源 ,大蒜离体保存基因库正在建立中
    温室作物模型研究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探讨
    孙忠富,陈人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20-324 . 
    摘要 ( )   PDF (2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国内外作物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园艺作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展望。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物模型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模型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描述作物生长发育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实现。
    甜菜碱调控蛋鸡脂肪代谢的机理研究
    邹晓庭,卢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25-330 . 
    摘要 ( )   PDF (3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甜菜碱影响产蛋鸡脂肪代谢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 6 0 0mg/kg甜菜碱促产蛋效果最佳 ,全程平均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了 8.6 7% (P <0 .0 4 ) ,料蛋比下降了 9.0 2 % (P <0 .0 3) ;日粮中添加 6 0 0mg/kg甜菜碱使蛋鸡5 0周龄和 70周龄腹脂率分别下降了 19.6 3% (P <0 .0 2 )和 2 2 .35 % (P <0 .0 2 ) ,肝脂率分别下降了 8.5 2 % (P <0 .0 5 )和16 .2 8% (P <0 .0 1) ;70周龄蛋鸡腹脂中LPL酶活性下降了 4 4 .83% (P <0 .0 1) ,HSL酶活性提高了 5 0 .0 % (P <0 .0 2 ) ,肝脏中NADPH生成酶MDH活性下降了 2 8.74 % (P <0 .0 3) ;甜菜碱使 5 0周龄和 70周龄蛋鸡血清中T3 水平分别提高了4 3.2 9% (P <0 .0 5 )和 4 3.95 % (P <0 .0 2 ) ,T4水平无明显差异 ,70周龄下丘脑和腺垂体中cAMP含量分别提高了 5 9.89%(P <0 .0 1)和 2 4 .0 3% (P <0 .0 5 ) ;甜菜碱使 5 0周龄和 70周龄蛋鸡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分别提高了 4 4 .5 0 % (P <0 .0 3)和16 .2 5 % (P <0 .0 5 ) ,磷脂浓度提高了 71.6 6 % (P <0 .0 1)和 2 2 .4 2 % (P <0 .0 1) ,游离脂肪酸水平提高了 19.6 6 % (P <0 .0 3)和 2 2 .5 1% (P <0 .0 3)。
    双峰驼肾脏产生高浓缩尿的形态学基础
    陈秋生,刘仪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31-334 . 
    摘要 ( )   PDF (2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观测双峰驼肾脏的形态与结构 ,探讨其构造特征与排泄高浓缩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驼肾体积庞大 (平均左肾 19cm× 14cm× 9cm ,右肾 18cm× 14cm× 8cm ) ,左右两肾约占体重的 0 .6 % ;髓质与皮质的厚度比为 4 1,髓袢极长 ;皮质中长袢型髓旁肾单位和中间肾单位比短袢型浅表肾单位多 ;皮质迷路内近曲小管远比远曲小管长 ;髓质外髓的直小血管发达 ,形成宽阔的直行血管束 ,与髓质泌尿小管束相间排列 ;内髓比外髓厚 ;肾盂背腹两侧的粘膜形成辐射状突起伸向肾锥体之间 ,并在内、外髓交界处形成穹窿状结构 ;外髓有明显的次级肾锥体出现。上述结构特征表明 ,驼肾具有强大的重吸收功能 ,有利于高浓缩尿液的产生。
    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成子强,赵振华,日穆德玛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35-339 . 
    摘要 ( )   PDF (1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 (AEV)不同毒株分别接种易感鸡胚所制作的油乳剂灭活疫苗 ,分别给 4组正常 1周龄雏鸡接种免疫 ,另设 1组SPF雏鸡作空白对照。对免疫前后及攻毒后的雏鸡 ,以琼脂扩散试验 ,淋巴因子的提取 ,血清IgG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鸡胚敏感试验 ,病理学观察为检验手段 ,以期对本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作出综合评定 ,同时根据各试验的结果对免疫机理作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各组试验用疫苗均安全有效 ,雏鸡免疫后体内抗体持续保持高水平 ,雏鸡免疫期至少达 37周 ,子代鸡胚敏感试验保护率≥ 92 .3%以上。免疫机理方面 :以IgG为主的体液免疫在抵抗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免疫也同时存在 ,并与日龄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而与疫苗接种不存在相关性
    钾利用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各生育期钾营养特点
    邹春琴,李振声,李继云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40-344 . 
    摘要 ( )   PDF (1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土培试验对 6个小麦品种在整个生育期的钾营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筛选钾高效基因型品种的适宜时期是在小麦扬花期以后。供试的多数小麦品种 ,在生育前期与后期的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钾的吸收以及钾的利用等方面的表现不完全一致。高效低响型品种太核 5 0 2 5和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 1号在整个生育期对钾的反应基本稳定 ,而低效高响型品种 6 15 4对钾的反应变化较大。该结果对钾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5%乙醇浸出工艺的混合油脱胶及溶剂回收方法
    钱俊青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3):  345-348 . 
    摘要 ( )   PDF (1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用 95 %乙醇浸出油脂能耗高、胶质多、溶剂损耗大等问题 ,探索了新工艺方法。以 0 .6 %质量分数的CaO吸附脱除混合油中的胶质 ,可使混合油冷却分离油脂的效果更好 ,4℃时油的体积分数小于 1.0 % ,可返回于浸出 ,节省了乙醇汽化回收的能量 ,解决了胶质堵塞的难题。通过改进油料预处理方法 ,以颗粒状干燥代替轧胚蒸炒 ,浸出后在 0 .0 16Mpa真空下 78~ 80℃抽提回收粕中的乙醇 ,不仅回收效果良好 ,乙醇总损失率仅为 0 .2 % ,而且比高温汽提法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