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3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2-07-20
      
    无栏目
    水稻AFLP指纹图谱的引物选择研究
    张春庆,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33-737 . 
    摘要 ( )   PDF (7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适合制作水稻品种AFLP指纹图谱的引物进行研究 ,初步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地制作AFLP指纹的引物选择法 :第 1步 ,选择亲缘关系相近的 3组以上材料 ,保证组内材料遗传差异较小 ,组间有一定差异 ;第 2步 ,利用两端相同的 16对 2 +2引物组合选择扩增 ,初步选出具有一定多态性的引物 ;第 3步 ,对具有一定多态性的引物重新组合 ,构成两端不同的 2 +2引物组合 ,选出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 ;第 4步 ,将多态性较高的 2 +2引物的一端增加 1个选择碱基 ,构成 2 +3或 3+2引物组合 ,筛选多态性更强、谱带较多、质量较好的引物组合 ;第 5步 ,随机选择部分品种验证所选引物的有效性。选出了M2 1P87和M73 P17等多态性高、谱带多、带纹清晰的引物组合 ,为水稻品种AFLP指纹图谱制作奠定了基础
    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庞俊兰,徐惠君,杜丽璞,叶兴国,李连城,辛志勇,马有志,刁爱波,Adams M.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38-742 .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基因枪技术 ,将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WMV CP1和筛选基因bar导入扬麦 15 8,获得14 5株抗Bialaphos再生植株 ;PCR Southern分析 ,其中 2 1株为阳性植株 ,转化率达到 0 .99% ;T1代植株的PCR Southern、单酶切和双酶切Southern杂交 ,证明外源抗性基因已经完整地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T1代植株分离比CP1+ ∶CP1-为 1∶1.3,偏离孟德尔分离定律 ;T2 代植株总RNA ,RT PCR的试验结果表明CWMV CP1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番兴明,谭静,杨峻芸,刘峰,黄必华,黄云霄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43-749 . 
    摘要 ( )   PDF (2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 4个分别代表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的自交系 (黄早四、Mo17,B73和丹 340 )为测验种 ,采用NCⅡ设计 ,对来自 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地理族的 2 5个自交系进行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根据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 ,研究这些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 4个测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来自群体Suwan1、POP2 8的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 (GCA)效应值较高 ,5个自交系的平均产量GCA效应值分别为10 10 .6 4和 2 6 6 .5 7;来自群体POP32 (ETO)的自交系与B73及来自群体Suwan1的自交系与黄早四之间的平均产量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值最高 ,分别为 879.2 9和 5 83.81;来自群体Suwan1的自交系与B73之间组合的杂种优势最大 ,平均产量对照优势值为 2 0 .36 % ,其次为来自群体POP32 (ETO)的自交系与B73的平均产量对照优势值(19.38% )。由此 ,Suwan1×瑞得、ETO×瑞得、POP2 8×瑞得、POP2 8×旅大红骨和Suwan1×兰卡斯特为 5大杂优模式
    中国玉米Lancaster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系谱、种质基础分析
    郑大浩,李艳茹,金锋学,蒋基建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50-757 . 
    摘要 ( )   PDF (3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玉米Lancaster杂种优势群中LancasterSurecrop(LSC)种质主要来自Mo17和Oh4 3,且受到C10 3和Oh4 0B的严重限制。该群大多数自交系的LSC种质含量≤ 5 0 % ;同时存在 2 0多种非LSC种质 ,它们是Lancaster杂种优势群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Mo17亚群的大多数自交系含有 2 5 %~ 5 0 %的LSC种质 ,12 .5 %~ 2 5 %的ReidYellowDent(RYD)种质和 12 .5 %~ 2 5 %的IowaGoldmine种质 ,其比例为 2∶1∶1;而自 330亚群的大多数自交系含有 12 .5 %~2 5 %的LSC种质 ,6 .2 5 %~ 12 .5 %的RYD种质 ,6 .2 5 %~ 12 .5 %的Minnesota # 13种质和 2 5 %~ 5 0 %的Creole种质 ,其比例为 2∶1∶1∶4。可见 ,Lancaster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Lancaster杂种优势群己脱离了纯LancasterSurecrop种质。
    我国大麦育种的矮源分析
    张京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58-764 . 
    摘要 ( )   PDF (3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谱分析表明 ,尺八大麦、萧山立夏黄、沧州裸大麦、矮秆齐、浙皮 1号和盐辐矮早 3是我国大麦育种的主要矮源。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大麦矮秆和半矮秆品种 (系 ) ,主要是以它们为矮秆亲本的 6大衍生系统组成 ,分别占 14 .5 %、2 1.4 %、11.4 %、5 .7%、7.5 %和 7.5 %。其中尺八大麦、萧山立夏黄和沧州裸大麦主要在 80年代以前使用 ,而矮秆齐、浙皮 1号和盐辐矮早 3则是 80年代大量使用的矮源。在这 6个矮源中 ,前 4个携带相同的矮秆基因uz,位于大麦 3H染色体长臂之上。
    氮素对扬稻6号谷壳性状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杨连新,王余龙,董桂春,黄建晔,张亚洁,蔡惠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65-770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群体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氮素处理对扬稻 6号谷壳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的影响及其与植株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适当降低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或于生育前期施用氮肥 ,有利于增加谷壳大小和重量 ;提高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或于生育中期较多施用穗肥 ,则抑制谷壳的生长和发育 ,使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度均显著下降 ,且施氮量越多 ,谷壳受抑的程度越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壳的物质积累 ,对谷壳大小影响较小。氮素处理对水稻谷壳性状的调节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谷壳重、单位面积谷壳重、谷壳面积、谷壳长度、谷壳宽度。相关分析表明 ,谷壳性状与抽穗期植株的含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86 84 ~ - 0 .9336 ) ,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r=0 .6 6 6 0 NS~ 0 .95 0 1 )。水稻谷壳性状的改良有利于谷粒同化产物的积累 ,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 (r =0 .6 388 ~ 0 .95 74 )
    追氮时期对小麦旗叶中蔗糖合成与籽粒中蔗糖降解的影响
    潘庆民,于振文,王月福,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71-776 . 
    摘要 ( )   PDF (2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HPLC和酶学测定方法 ,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开花后旗叶中蔗糖合成和籽粒中蔗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旗叶中SPS和SS的活性及蔗糖的含量 ;籽粒中SS的活性和淀粉积累量显著提高 ,为获得 936 5 .5 8kg/ha的超高产奠定了基础 ;追氮时期提前至起身期或推迟至开花期则显著影响旗叶中蔗糖的合成和籽粒中蔗糖的降解 ,使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追氮时期对旗叶SPS活性的影响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一致 ,对籽粒SS活性的影响与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相一致
    湿害后小麦生理变化与品种耐湿性的关系
    周广生,朱旭彤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77-783 . 
    摘要 ( )   PDF (2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 12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研究了湿害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及小麦耐湿性与其自身某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湿害使植株的根系活力下降 ,旗叶丙二醛含量增加 ,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含水量下降 ,对植株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使得单株粒数及千粒重下降 ,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孕穗期小麦的旗叶保水力、次生根游离氨基酸含量、次生根淀粉含量、成熟期主穗穗重占单株产量的百分比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 ,孕穗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旗叶相对含水量、叶部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耐湿育种的参考指标。
    云南省3个地方稻种的抗稻瘟病性遗传分析
    梁斌,余腾琼,徐福荣,张金渝,叶昌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84-788 . 
    摘要 ( )   PDF (2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 95 8 3c和 96 4 1a 2个稻瘟病菌系接种 ,用累积分布曲线法对三磅七十箩、魔王谷和毫乃焕与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F2 、F3 、BC1群体进行了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发现毫乃焕对菌系 96 4 1a的抗性由 2对显性基因控制 ,1对基因对另 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 ;魔王谷对稻瘟病菌 96 4 1a的抗性受 1对显性基因控制 ;三磅七十箩对菌系95 8 3C的抗性由 1对隐性基因控制 ,首次发现三磅七十箩对稻瘟病的抗性由 1对隐性基因控制
    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Pm13和Pm21聚合体
    张增艳,陈孝,张超,辛志勇,陈新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89-793 . 
    摘要 ( )   PDF (2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培育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其抗病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 1的特异PCR标记 ,对含有Pm4b、Pm13、Pm2 1的小麦品系复合杂交F2 代 4 0个植株进行检测 ,从中选择到Pm4b +Pm13+Pm2 13个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 11个 ,检测、选择到Pm4b +Pm13、Pm4b +Pm2 1、Pm13+Pm2 12个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 19个 ,为持久、广谱抗病小麦育种奠定了基础。研究还表明 ,3个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在F2 代分离群体中的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 ,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稳定性 ,与该基因供体和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亲缘关系越远 ,丢失的概率越大。因此 ,在育种过程中对外源基因鉴定和跟踪非常必要
    国际上已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中国的可利用性研究
    陈万权,秦庆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794-801 . 
    摘要 ( )   PDF (2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7~ 1999年间利用我国 2 94个小麦叶锈菌株和主要流行小种 ,对目前国际上发现和命名的 4 3个抗叶锈病基因 (Lr基因 )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成株抗病性及抗性稳定性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Lr9、Lr19、Lr2 4、Lr2 5、Lr2 8、Lr2 9、Lr38和Lr4 2等 8个基因表现为全生育期抗病 ,这些基因除Lr2 9对温度反应敏感 (高温感病 )外 ,其余基因的抗病性表现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 ,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Lr12、Lr13和Lr2 3虽然苗期表现无效 ,但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具有很好的抗性 (免疫至高抗 ) ,属于典型的成株抗病基因 ;Lr34、Lr35两个基因苗期感病、成株期侵染型表现为中感 ,但终期病害比率 (病害平均严重度 )小于 10 % ,具有明显的慢叶锈病特征 ,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Lr3ka、Lr16、Lr17、Lr18、Lr39、Lr4 0、Lr4 1、Lr4 3等基因虽然终期病害比率较高(40 %以上 ) ,但侵染型表现为中抗或中间型 ,其中 ,Lr39、Lr4 0、Lr4 1在苗期属有效抗病基因 (无毒基因频率在 85 %以上 ) ,亦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余抗叶锈病基因无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均表现无效 ,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可利用价值不高。选用BBB、DHS、PGT和PHT等 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 5 / 10℃、15 / 2 0
    费氏中华根瘤菌内源质粒和大豆品种对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及固氮效率的影响
    缪礼鸿,周俊初,郑慧芬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02-808 . 
    摘要 ( )   PDF (2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技术 ,在无菌砂培条件下测定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内源质粒和大豆品种对供试菌株竞争结瘤和固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的固氮效率主要由共生质粒所决定 ;而竞争结瘤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 ,内源质粒 (包括共生质粒和非共生质粒 )对供试菌株竞争结瘤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对供试的大豆品种依赖性较小 ,品种对不同组合中的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影响效果不同
    限制根系下扎对水稻土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
    吕世华,曾祥忠,刘学军,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09-814 . 
    摘要 ( )   PDF (2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在田间埋设 4 0 0目尼龙绢网制作的网袋限制根系下扎的试验方法 ,研究了限制根系下扎对水稻土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土剖面锰的空间分布对小麦生长和锰营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将根系限制在耕作层土壤中小麦缺锰症发生早、症状严重 ;供试的 2个小麦品种中 80 8较耐缺锰 ,而 32 95对缺锰敏感 ,限制根系下扎使缺锰敏感品种 (32 95 )缺锰症更加严重。试验证明 ,耐缺锰品种在缺锰条件下因根系发达 ,且扎根较深对剖面下部土层中的锰利用能力强是其耐缺锰的一个重要原因
    茶园土壤镁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研究
    阮建云,管彦良,吴洵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15-820 . 
    摘要 ( )   PDF (2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取自我国茶叶主产区浙江等 7省共 2 87个土壤样品交换性镁含量的分析表明 ,0~ 2 0cm和 2 0~ 4 0cm土层含量低于 4 0 μg/g的比例分别为 5 7.9%和 6 4 .0 % ,并表现自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不同茶园土壤非交换性镁的释放强度 (5次 1mol/L中性NH4OAC连续提取量 )与其总量 (1mol/LHNO3 煮沸提取 )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78 ,n =17)。在浙江等地进行的田间试验 (土壤交换镁含量 2 0~ 6 9μg/g)表明 ,施镁平均增产茶叶 5 .7%。施镁增加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 ,增加范围 1.2 %~ 16 .8% ,平均 7.0 % ,这可能与施镁显著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 ,从而改善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有关
    酚酸类物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吴凤芝,黄彩红,赵凤艳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21-825 . 
    摘要 ( )   PDF (2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苯丙烯酸为代表性酚酸类物质 ,研究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 2种酚酸物质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鲜重、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减小 ,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苯丙烯酸比对羟基苯甲酸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 (CK)相比 ,2种酚酸物质对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影响呈现出先升高、然后下降 ,最后低浓度处理有回升趋势而高浓度无回升趋势 ;对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则呈现出低浓度处理其活性先升高、然后下降、最后回升的变化趋势 ,高浓度处理首先表现为活性降低、然后略有升高、最后下降而无回升趋势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首先高于CK ,然后逐渐下降低于CK ,最后低浓度处理逐渐回升趋于CK ,而高浓度处理无回升趋势。高浓度酚酸类物质使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直立中央领导干树形条件下幼年苹果树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李绍华,李明,刘国杰,孟昭清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26-830 . 
    摘要 ( )   PDF (1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直立中央领导干树形条件下 ,M7、MM10 6、M 2 6中间砧幼年苹果树中心干生长速度快 ,4年生树高达到 2 .7~ 3.6m。中心干上抽生的侧枝数量多 ,红富士、王林、新红星和乔纳金 4个品种在 4年生时分别在 2 0~ 30 .5个之间 ,且主要在 2年生或者 2年生和 1年生中心干段上抽生侧生分枝。 4年生树相指标能满足生产上早果丰产的需要 :单株枝量大 ,乔纳金为 6 31个 ,红富士和王林 4 80个左右 ,新红星 312个 ;短枝比率高 ,红富士短枝占总枝量的 6 1% ,乔纳金和王林分别为 71%和 74 % ,新红星 81% ;侧生分枝角度开张 ,在 4 3°~ 6 9°之间 ;中心干及侧生分枝的生长势能够很快趋向缓和 ,在不采用任何人工控制生长措施的条件下 ,定植后的第 4年 ,主干的延迟生长量显著大幅度减弱 ,侧生分枝生长量在抽生的第 3年甚至是第 2年也显著地减小。
    罗伦隐球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拮抗效果
    刘海波,田世平,秦国政,徐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31-835 . 
    摘要 ( )   PDF (3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罗伦隐球酵母菌 [Cryptococcuslaurentii (Kuffer .)Skinner]是从苹果果实表面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种广谱抗性的拮抗菌。通过对该拮抗菌对葡萄 (VitisL .)采后由于机械伤引起的自然发病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 ,C .lau rentii能有效抑制葡萄采后伤口引起的自然发病率 ,其拮抗效果与拮抗菌的使用浓度成正比。外加钙离子对拮抗菌的抑病效果没有明显作用 ,而外加一定浓度的NYDB营养液能提高该拮抗菌在伤口处的菌群数量 ,大幅度增加其抑病效果。同时 ,在NYDB营养成分中 ,以酵母浸粉对增强拮抗菌抑病效果的作用最大
    高氟低蛋白对放牧山羊牙基质发育的影响
    王俊东,郭玉红,王伟峰,李俊平,梁占学,郝俊虎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36-838 . 
    摘要 ( )   PDF (1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工业氟污染区枯草期发育的放牧山羊牙齿做了脱钙后的牙基质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 ,健康牙齿镜下釉质与本质 ,牙骨质与牙本质界限清晰 ,牙骨质的厚度均匀一致 ,牙骨质与牙本质均致密 ,中毒组第 1切齿牙骨质与牙本质界限模糊 ,局部呈现明显疏松结构 ,釉质与本质界限不整齐 ,有的呈犬牙交错或破损 ;健康牙本质胶原排列整齐、致密、染色均匀 ,而中毒组第 1切齿本质胶原肿胀 ,弯曲 ,排列疏松 ,染色不均匀。结论 :高氟低蛋白对放牧山羊的牙基质有明显的病理影响 ,使基质结构发育不良 ,并进一步影响基质的钙化 ,从而使牙齿整体质量下降 ,易磨损
    禽类粘膜免疫系统的一种研究模型
    王彩虹,高齐瑜,孙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39-843 . 
    摘要 ( )   PDF (4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手术切除鸡结膜相关淋巴组织造成粘膜诱导位点缺失后再用Losota系新城疫疫苗进行点眼免疫 ,研究诱导位点缺失对效应位点 (哈氏腺 )点眼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 ,鸡结膜相关淋巴组织缺失可导致泪液中特异性抗体及哈氏腺中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显著降低 ,通过细胞迁移试验进一步发现被抗原激活的结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可迁移到哈氏腺中去。由此证明结膜相关淋巴组织和哈氏腺具有免疫协同关系 ,从而在鸡眼区建立了一种研究禽类粘膜免疫系统的良好模型
    猪囊尾蚴几种抗原氨基酸分析及其与抗原反应原性的相关性
    曹毅,乔代蓉,蒋彦,杨滔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44-847 . 
    摘要 ( )   PDF (2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猪囊尾蚴虫体 (CWag)、囊液 (CFag)、头节 (CSag)、囊壁 (CBWag)、脲溶抗原 (UCWag)和成虫抗原(TSag)的水解氨基酸以及抗原反应原性的分析 ,确定了各氨基酸与抗原反应原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几种抗原都含有 17种氨基酸 ,通过数据处理软件SPSS对各种抗原组成差异分析显示 ,各种抗原在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组成上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CSag、CBWag之间在所有氨基酸组成上均差异不显著 ;而UCWag却与其它抗原在氨基酸组成上差异显著 (P <0 .0 5 )。UCWa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脯氨酸与抗原反应的敏感性呈正线性相关 ,谷氨酸与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呈正线性相关
    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山仑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48-855 . 
    摘要 ( )   PDF (2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国内外旱地农业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 ,就我国半干旱地区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进行了论述 ,认为保护性耕作、有限灌溉、遗传改良、化学调控是今后我国旱农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并对此提出了若干看法与建议。
    籼稻雄性不育保持性的差异及其遗传
    徐建红,薛庆中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56-859 . 
    摘要 ( )   PDF (1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若干常规早籼稻品种 (系 )和 3种CMS不育系 (珍汕 97A、协青早A、II 32A)为材料 ,研究了籼稻雄性不育保持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不同保持系对 3种CMS不育性保持力有差异 ,保持系对不育性的保持力随回交次数递增而明显增强 ,保持不育的临界期发生在BC5 6代 ;轮回亲本选择对后代的育性分布有明显影响。
    高光效大豆品种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满为群,杜维广,张桂茹,栾晓燕,戈巧英,郝乃斌,陈怡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60-862 . 
    摘要 ( )   PDF (1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产大豆品种黑农 37为对照 ,观察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 4 0、黑农 4 1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发现 :(1)在饱和光强、适宜温度条件下 ,高光效大豆品种和高产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暗呼吸存在明显差异。高光效品种的光合速率 (Pn)大于高产品种 ,高产品种的暗呼吸 (DR)强于高光效品种 ;(2 )高光效品种和高产品种的光补偿点差异不大 ,光合速率接近零时 (光补偿点 )的光子通量密度 (PFD)均在 36 0 μmol·m-2 ·s-1左右 ;(3)在PFD >190 0的饱和光强下 ,高光效品种和高产品种均出现光抑制现象 ,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 ;(4)高光效品种比高产品种光抑制作用弱 ,高光效品种出现光抑制的临界温度高于高产品种
    人工模拟的植物源杀菌剂银泰防治番茄3种病害效果研究
    孟昭礼,罗兰,袁忠林,李健强,曲宝涵,姜学东,刘西莉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63-866 . 
    摘要 ( )   PDF (17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试验 ,测定了人工模拟合成的新型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对番茄早疫病菌 (Al ternariasolani)、叶霉病菌 (Fulviafulva)和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生长的抑制和对它们引起的 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EC在 0~ 2 0 0 μg/ml浓度范围内 ,对供试 3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其EC50 分别为 6 5 .5 7g/ml、91.86 g/ml和 4 0 .6 4g/ml,对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和对照药剂扑海因基本相当 ,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扑海因。 2 0 %银泰EC 10 0 0mg/L防治番茄早疫病和叶霉病的效果分别达到 82 .6 %和 84 .9% ,银泰 2 0 0~ 80 0mg/L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达到 78.4 %~ 90 .9% ,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扑海因的防效。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根系功能效率的研究
    李鲁华,陈树宾,秦莉,孔祥丽,李世清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67-871 . 
    摘要 ( )   PDF (2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在高、低两种墒情下 ,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率、根系干物质重、地上部生物量、根系呼吸速率、根冠比、光合作用、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等根系功能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根系功能效率演变趋势表现为近期品种 >中期品种 >早期品种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张旺锋,勾玲,王振林,李少昆,余松烈,曹连莆,李伟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72-877 . 
    摘要 ( )   PDF (2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0 g、5 .4 3g~ 6 .12g ,较河北南宫棉花铃重提高 5 1.16 %~ 2 4 .2 3%。新疆棉区单株结铃数虽低 ,但因收获株数是河北南宫的1.5倍 ,所以单位面积总铃数高于河北。新疆棉花铃重高 ,表明在单位面积株数多的条件下个体生长仍较健壮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棉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 ,光合产物生产与累积多 ,既有利于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在棉铃中的累积 ,最终单铃重高 ,这是新疆棉花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新疆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勾玲,张旺锋,李少昆,张保军,闫洁,李艳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78-882 . 
    摘要 ( )   PDF (2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北疆棉区自育早熟和引进的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陆地棉品种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还是内地引进中早熟品种 ,棉纤维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在花后 7~ 14d达到最大值 ,随后迅速下降 ;纤维素在花后 14d左右开始大量合成 ,至吐絮期含量达最大值。不同品种类型间表现为 :早熟品种棉纤维可溶性糖转化高峰期较同期的中早熟品种早 ,且纤维可溶性糖转化率及纤维素合成的最大值与纤维素合成速率均比同期开花的中早熟品种高。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铃期最低温度对纤维可溶性糖的转化和纤维合成影响最大 ;温度对纤维的可溶性糖转化的影响远大于纤维素合成 ,所以后期低温可能是造成新疆棉纤维内糖含量高的原因。铃期日照时数与纤维合成的特征值呈显著正相关。
    基于GIS的土壤肥力信息管理及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研究
    吕新,魏亦农,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83-887 .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疆兵团农七师 12 5团为例 ,探讨建立了乡镇、团场级土壤肥力信息管理和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学模型等方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结合肥料试验建立了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系统具有生成乡镇、团场地理信息土壤肥力分布图、分析土壤肥力资源、提供棉花施肥咨询与配方推荐等功能。系统应用的结果表明 ,12 5团土壤肥力大多处于中等水平 ,高、中、低肥力土壤的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 30 .5 %、4 1.5 %和 2 8.0 % ;2 0 0 0年推广 2 .87万ha,每公顷节约化肥投入成本 114元 ,增产皮棉 12 3kg ,合计节本、增效 15 84万元
    新疆哈密瓜上两种病原细菌比较鉴定及其田间消长动态的研究
    张昕,李国英,任毓忠,王晓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88-893 . 
    摘要 ( )   PDF (2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日趋严重 ,不仅在叶片上产生大量斑点 ,且在果实上产生大量果斑 ,使其产量和品质都受很大影响。 2 0 0 0~ 2 0 0 1年从新疆哈密瓜主要产区经大量采集分离 ,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的菌株 ,各选取 15个代表性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G +Cmol%含量测定及寄主范围测定 ,确定供试菌株分别属于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 (Pseudomonassyringaepv .lachrymans)和西瓜果斑病菌 (Acidovoraxavenaesubsp .citrulli)。经定期采集病样研究发现这两种病菌在田间不同时期存在着明显的数量变化。
    NaCl胁迫对苜蓿和羊草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侯振安,李品芳,郭世文,冶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94-900 . 
    摘要 ( )   PDF (2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旱土壤中NaCl胁迫对苜蓿和羊草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干旱土壤中 ,羊草和苜蓿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相对生长率 (RGR)和蒸散量随盐度增加显著降低。羊草生长的临界土壤溶液NaCl浓度为 2 5 3mmol/L ,临界土壤含盐量为 0 .6 0 % ;苜蓿生长的临界土壤溶液NaCl浓度为 115mmol/L ,临界土壤含盐量为 0 .33%。羊草的蒸散水分利用率 (WUEET)、钾钠吸收选择性和运输选择性在NaCl 2 5~ 2 2 5mmol/L(总盐 0 .17%~ 0 .5 3% )时 ,随盐度增加而提高 ;而在高盐条件下 (NaCl 2 75~ 32 5mmol/L ,0 .6 3%~0 .73% ) ,则随盐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当盐度超过 12 5mmol/L (总盐 >0 .34% )后 ,苜蓿的蒸散水分利用率(WUEET)随盐度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苜蓿植株的钾钠吸收选择性和运输选择性在不同盐度处理表现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