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9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6-06-10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利用水稻C0t-1 DNA和基因组DNA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蓝伟侦,何光存,吴士筠,覃瑞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083-1090 .
摘要
(
)
PDF
(3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栽培稻C0t-1 DNA和基因组DNA(gDNA)作为探针,分别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结果】C0t-1 DNA覆盖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比例(%)和大小(Mb)分别为47.10±0.16,38.61±0.13,44.38±0.13和212.33±1.21,269.42±0.89以及532.56±1.68。栽培稻gDNA在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中的覆盖率约为91.0%和93.6%,含量分别约为634 Mb和1123 Mb,各有365 Mb和591 Mb不属于源自栽培稻基因组的中高度重复序列,未被栽培稻gDNA所覆盖的部分,分别为64 Mb和78 Mb左右。此外,以C0t-1 DNA的组成为依据,对这3个种核型进行了同源性聚类。【结论】稻属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和功能基因一样,在不同种中也存在着高度同源性和保守性,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加倍的结果,药用野生稻这种序列扩增相对疣粒野生稻要缓和得多。另外,这两个野生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存在加倍、重排和基因选择性丢失等现象,形成了具有自己种的特异性的基因组成分。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何中虎,晏月明,庄巧生,张艳,夏先春,张勇,王德森,夏兰芹,胡英考,蔡民华,陈新民,阎俊,周阳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091-1101 .
摘要
(
)
PDF
(37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利用SSR标记分析27个玉米群体的遗传关系
段运平,陈卫国,李明顺,李新海,刘雪,田清震,白丽,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02-1114 .
摘要
(
)
PDF
(4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通过混合取样法分别从每个群体中随机提取4个样本,每个样本由10个单株混合而成,分析了国内外27个玉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1对引物在27 个群体中共扩增出389个等位位点,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9个,平均为5.4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6, 变化范围0.27~0.92。来自CIMMYT的群体多态性位点总数比国内适应群体的略高,但其多态性位点比例基本相同。根据27个群体的108个样本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做出树型图,把27个群体大体分成了国内和国外两大群。
金大米:转基因作物生物政治分析的一个范本
刘银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14-1121 .
摘要
(
)
PDF
(3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物技术时代关于遗传修饰生物(GMO)有很多争论。本文提出生物政治的概念,以概括与GMO有关的所有政治问题及其解决机制,并以世界知名的转基因作物金大米作为分析的范本。在综述了金大米计划的参与者和涉及的有关问题之后,本文着重介绍了金大米计划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关于金大米有关问题的争论,并对金大米的生物政治问题予以分析评述。得出结论认为,GMO的生物政治的存在是合理的,并为GMO的管理者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尊重生物政治的多元化、采取相应的多元化政策和对不同GMO作物区别对待等,以应对GMO的生物政治问题。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不同类型水稻支链淀粉理化特性及其与米粉糊化特征的关系
蔡一霞,王维,朱智伟,张祖建,杨建昌,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22-1129 .
摘要
(
)
PDF
(5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稻米中支链淀粉理化特性及其与米粉的糊化特征的关系。【方法】以不同类型水稻代表性品种为材料,测定支链淀粉的蓝值和最大吸收波长,用Sephadex G75层析柱分析支链淀粉分枝链的链长分配,并分析其与稻米RVA谱和米饭质地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代表品种的支链淀粉的蓝值和最大吸收波长存在显著差异,籼型品种稻米支链淀粉的蓝值和最大吸收波长要高于粳型(巴西陆稻除外),非糯性品种支链淀粉的蓝值和最大吸收波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0.995**)。经Sephadex G75分离的FrⅠ部分的链长的平均聚合度>100 glucose unite,FrⅡ部分的链长的平均聚合度为44~47 glucose unite,FrⅢ部分的链长的平均聚合度为10~17glucose unite。不同类型代表品种支链淀粉中长分枝链与短分枝链的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供试的糯性品种中,籼糯含长分枝链比粳糯多;非糯性品种中,籼稻比除粳型偏籼的巴西陆稻以外的粳稻含有更多的长分枝链。在同一类型品种中,供试的籼型杂交稻的支链淀粉中含有的长分枝链要比常规稻多,陆稻品种含的长的分枝链要高于水稻品种。支链淀粉的短链部分(FrⅢ)的比率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69**, r=0.949**),而长链部分(Fr(Ⅰ+Ⅱ))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69**, r=-0.949**)。【结论】水稻支链淀粉的分枝链长分配与稻米品质关系密切。在非糯性品种中,硬性和凝聚性大、松弛性和粘附性小的品种,米饭的口感表现硬,咀嚼有渣感,其Fr(Ⅰ+Ⅱ)比率大,即支链淀粉所含长分枝链比率高。
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模型构建
张丽娟,孟亚利,薛晓萍,陈兵林,熊宗伟,周治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30-1137 .
摘要
(
)
PDF
(4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用棉纤维品质指标拟合能同时表达棉纤维综合品质和纺纱质量棉纤维综合指数模型。【方法】通过不同品质棉纤维的纺纱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质原棉纺纱试验结果和棉纤维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⑴ 在成纱质量多个指标中,单纱强力是主要指标。⑵ 原棉纤维品质是决定单纱强力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纺纱工艺下,虽然同一原棉单纱强力不同,但不同原棉单纱强力分布趋势不受纺纱工艺影响,即如果棉纤维综合品质高,则在任何工艺条件下,其单纱强力高。⑶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是棉花纤维综合品质关键指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立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IFQI)模型。经过分析,反映纺纱均匀性指数、单纱强力、成纱综合品质可选择模型 。IFQI模型机理性强、自变量少、形式简单直观,且与单纱强力、纺纱均匀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建立SCI与IFQI间关系模型:SCI=0.3684×IFQI+35.588。【结论】IFQI模型可作为农业部棉纤维检验和纺织工业棉纤维检验部门共同参考指数,不仅解决两部门棉纤维重复检验问题,而且能大大减少棉纤维检验工作量。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豆叶面积高光谱反演研究
宋开山,张 柏,王宗明,张渊志,刘焕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38-1145 .
摘要
(
)
PDF
(5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不同高光谱模型监测大豆叶面积指数LAI的精度。【方法】实测不同水肥耦合作用下,大豆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敏感波段(801nm,670nm)构建RVI, NDVI, SAVI, OSAVI 和MTVI2植被指数,建立大豆LAI估算模型;最后采用相关系数较大的波段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大豆LAI的估算。【结果】大豆LAI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近红外波段呈正相关、红边处相关系数由负变正;微分光谱在三边处与大豆LAI关系密切,在红边处取得最大回归确定性系数(R2 = 0.86)。植被指数可以较为精确反演大豆LAI,确定性系数R2>0.8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大豆LAI的估算水平,当隐藏层节点数为2时,R2为0.92,随着隐藏层节点数的增加,R2可高达0.96;在没有黄熟期数据干扰的情况下,神经网络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豆LAI的反演精度,R2可高达0.99。【结论】与基于植被指数建立的模型相比,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因LAI过高而出现的过饱和现象,大大提高了LAI的反演精度。
植物保护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Lee中抗性基因Yr7的微卫星标记
姚占军,蔺瑞明,徐世昌,李在峰,万安民,马峙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46-1152 .
摘要
(
)
PDF
(4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对条锈菌(PST)菌系CYR27的抗性谱进行遗传分析,并运用微卫星技术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中的抗条锈性基因进行标记。【方法】将Taichung29*6/Lee 与Taichung2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采用SSR技术,利用抗性供体Lee中含有目的基因Yr7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选用Yr7所在的2B染色体上88 对和Yr22、Yr23所在4D、6D染色体上22对SSR引物,对供试的Taichung29*6/Lee、Taichung29和Lee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根据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例,确定Taichung29*6/Lee对CYR27菌系的抗性为1个显性基因,2B染色体上的Xgwms526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为Xgwms526/212bp和Xgwms526/216bp,并证明其DNA片段位点与抗条锈基因Yr7存在遗传连锁关系;用标记Xgwms526扩增F2作图群体的单株DNA,在75株抗病单株中,有22株扩增出A型带(Xgwm526-212bp),51株扩增出H型带(Xgwm526-212bp和Xgwm526-216),2株扩增出B型带(Xgwm526-216);在31株感病株中,有4株扩增出H型带,27株扩增出B型带。【结论】通过Map Manager QTX 17b软件计算,确定Xgwm526标记位点与Yr7基因位点的遗传距离为5.3cM,标准差为2.3,LOD值为18.4。该标记Xgwm526可作为Yr7基因的SSR标记利用。
CP基因3'端短片段介导的对马铃薯Y病毒的抗性
竺晓平,朱常香,宋云枝,温孚江,刘红梅,李向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53-1158 .
摘要
(
)
PDF
(5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明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CP基因3′端序列短片段的不同结构转基因诱导转基因植物产生RNA介导抗性的有效性。【方法】以PVYN的CP基因cDNA 3′端202 bp片段构建非翻译的正向重复和反向重复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结果】攻毒试验表明前者没有一例转基因植株表现为抗病,而转化反向重复结构的转基因植株82.8%表现近似免疫的高度抗病型,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Northern印迹杂交结果显示反向重复结构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性与RNA的表达量呈现负相关。【结论】抗病性是RNA介导的病毒抗性。3′端短片段诱导产生的转基因抗病株比例比5′端短片段诱导产生的高。
松杨栅锈菌的ITS序列和微卫星分析
余仲东,刘小勇,曹支敏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59-1165 .
摘要
(
)
PDF
(6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与国外该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和中国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松杨栅锈菌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核糖体ITS序列和微卫星序列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中国菌系同英国菌系ITS序列同源性高(99.8%),同法国、加拿大、德国的菌系同源性略低(99.5%),中国菌系间ITS序列完全相同。ISSR标记表明,供试的11个菌系可区分为西部、北方两大菌群。小种C2同C4、C1、C3小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余小种间无显著差异。小种分化与遗传分化不一定相符,C2小种在遗传上表现单一。【结论】该菌IT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种下阶元划分,各菌系ITS序列无显著差异。ISSR标记适合该菌种内群体遗传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存在西部和北方两大菌群。
洋葱伯克氏菌在农业上应用的利弊探讨-征文
张立新,谢关林,罗远婵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66-1172 .
摘要
(
)
PDF
(2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一个具有多重功效的细菌群-洋葱伯克氏菌群在农业上应用的潜在利益及其弊端,并从该菌的分类地位划分、鉴定、致病机理以及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对其研究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明了洋葱伯克氏菌群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可能风险及在我国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的重要性。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相行为及增溶
黄啟良,李干佐,张文吉,折东梅,李凤敏,张春华,卜小莉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73-1178 .
摘要
(
)
PDF
(2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在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形成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研究了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油-水-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相行为和最大增溶量。【结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500#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400#以1/1、1/2、1/3复配,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拟三元相图中单相区和可对水无限稀释区面积均比表面活性剂单用明显增加,复合体系的最大增溶量也显著提高;与农乳400#单用相比,当二者以最佳比例1/2复配使用时,实现相同高效氯氰菊酯与油相质量分数的微乳化,配方中所需最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由52.5%下降到11.5%。【结论】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当比例复配使用,可以降低农药制剂微乳化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从而提高农药微乳剂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种植玉米与休闲对土壤水分和矿质态氮的影响
王西娜,王朝辉,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79-1185 .
摘要
(
)
PDF
(42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和矿质态氮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对优化作物种植方式和养分资源管理,调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溶有重要意义。【方法】在黄土高原南部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夏季多雨季节,种植作物与休闲对土壤水分与矿质氮的影响。【结果】在降水(含灌水82 mm)364 mm的夏季,休闲可使0~200 cm土层的贮水量达到600 mm,比播种前高204 mm,比种植作物高39 mm。种植作物的土壤水分可下渗至180 cm深的土层,休闲土壤中则可下渗到260 cm深处。种植作物时0~20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为78 kg·ha-1,比休闲时减少89 kg·ha-1,且硝态氮主要分布在60 cm以上的土层。休闲时硝态氮却被淋到了220 cm深的土层。【结论】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显著滞后于水分,夏季种植玉米可有效防止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淋移。
种植年限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剖面性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曾希柏,黄雪夏,刘子刚,李莲芳,杨佳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86-1195 .
摘要
(
)
PDF
(4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系统探讨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后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剖面性质及碳、氮含量变化等的影响规律,分析其相互关系,为该地区现有种植方式下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方法,系统调查了三江平原宝清县北部、抚远县东南部两个垦区中不同农业利用年限土壤剖面层次、容重、植被组成等的变化,并采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样品,测定相应的碳、氮含量,分析其含量变化与种植年限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体中相应层次的形成和分化愈明显,腐殖质层厚度愈变薄,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则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且二者间呈直线相关;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Y = b0 + b1x + b2x2)形式表示;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与种植年限间亦呈显著负相关,且亦可用二次多项式形式来表示;土壤C/N比值亦随种植年限而变化,但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一定关系,且近年来其比值有下降的趋势。此外,还讨论了湿地农业利用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立地条件对湿地性质的影响及湿地保护等相关问题。【结论】在当前三江平原耕地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耕层变薄、有机质及氮素含量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必须通过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强化耕地养分管理、改进耕作方式等措施,防止这种趋势的继续,保证区域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不同种类饼肥与化肥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武雪萍,钟秀明,秦艳青,刘国顺,杨 超,王恒旭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196-1201 .
摘要
(
)
PDF
(2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饼肥与化肥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烟叶生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芝麻饼、菜籽饼、大豆饼、花生饼4种饼肥与化肥配施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饼肥与化肥各半配施与纯施化肥相比,可明显提高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增加烟叶香气物质成分的总含量。4种饼肥处理相比,以芝麻饼肥与化肥各半配施烟叶糖碱比较适宜,可明显改善烟叶香吃味,提高烟叶品质。表现为烟叶香气质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适中、余味舒适、烟气柔和、燃烧性好。【结论】河南省植烟区烟叶生产选择芝麻饼肥与化肥各半配施为宜。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赵先贵,肖玲,马彩虹,韦良焕,高利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02-1207 .
摘要
(
)
PDF
(3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于生态足迹法存在的缺陷,增加新的指标以改进该方法在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法。【方法】在生态足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4个概念,且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形成新的指标体系。【结果】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7个国家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作了评价。【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可持续评价。
园艺
外源硅和辅酶Q10对盐胁迫下黄瓜根系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钱琼秋,宰文姗,何 勇,王永传,朱祝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08-1214 .
摘要
(
)
PDF
(3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明外源Si和辅酶Q10(CoQ10)对NaCl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根系离体线粒体膜生物物理特性和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CK; 加50 mmol·L-1 NaCl; 加1.0 mmol·L-1 K2SiO3 + 50 mmol·L-1 NaCl。处理10 d后取各处理植株根系提取线粒体,在离体线粒体中加入10 mmol·L-1 CoQ10。【结果】Si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黄瓜线粒体的H2O2含量,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和膜电位(ΔΦM),降低膜的肿胀度,使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和氧化磷酸化效率(P/O)显著升高,提高线粒体的呼吸速率。CoQ10也有降低线粒体膜膨胀度,增加线粒体膜流动性和膜电位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线粒体的H2O2和MDA含量,缓解盐胁迫的伤害作用。【结论】外源Si和CoQ10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黄瓜根系线粒体膜的损伤,增强线粒体抗膜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膜完整性,提高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二氧化氯对青椒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杜金华,傅茂润,李苗苗,夏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15-1219 .
摘要
(
)
PDF
(2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ClO2)对青椒的保鲜作用,为青椒的贮藏提供新方法。【方法】用二氧化氯气体(0、5、10、20、50 mg·L-1)处理青椒,研究二氧化氯对青椒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5、10、20、50 mg·L-1的ClO2处理对青椒的腐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0 d时其腐烂率均小于对照的50%;其中50 mg L-1的处理对腐烂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贮藏到30 d时才有腐烂发生,40 d只有对照的1/4。20、50 mg L-1ClO2可显著抑制青椒的呼吸(P<0.05),5、10 mg·L-1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除50 mg·L-1外,5、10、20 mg L-1ClO2处理使MDA含量低于对照,但无显著差异(P>0.05)。5 mg·L-1的处理可以减缓青椒叶绿素的降解,10、20、50 mg·L-1的处理使青椒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但无显著影响(P>0.05)。ClO2可保持青椒的营养成分,对青椒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一定的保留作用;对青椒的风味无影响。【结论】二氧化氯可以有效延缓青椒的采后生理变化,保持青椒的品质。
苯并噻重氮和茉莉酸甲酯对采后香蕉果实抗病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麻宝成,朱世江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20-1227 .
摘要
(
)
PDF
(54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BTH(苯并噻重氮)和MeJA(茉莉酸甲酯)对采后香蕉果实抗病性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几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TH和MeJA溶液对香蕉果实作喷雾处理后,将香蕉贮藏于22℃,观测发病情况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处理果实相比,经BTH和MeJA处理后的香蕉果实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另外,处理后的果实接种炭疽菌后,病斑直径和发病率也显著降低。对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无论对于接种还是未接种炭疽菌的香蕉,BTH和MeJA处理均提高了该6种酶的活性。【结论】BTH和MeJA处理提高香蕉果实的抗病性可能是通过激活香蕉的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BTH和MeJA诱导的两种不同的抗病反应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联系。
限氧与通氧条件下米根霉ADH突变株的碳代谢特性
郑志,姜绍通,罗水忠,李兴江,潘丽军,赵辛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28-1232 .
摘要
(
)
PDF
(3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乙醇脱氢酶(ADH)是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代谢途径中的支路关键酶,选育米根霉ADH突变株,降低ADH活力,可以提高乳酸转化率。【方法】利用亚硝基胍(NTG)诱变米根霉As3.3462,在含丙烯醇的YPD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获得ADH突变株,研究了突变菌株在限氧与通氧条件下的乙醇、乳酸、ADH与L-乳酸脱氢酶(LDH)的特性。【结果】 获得11株ADH突变株,其中mut-2突变株在通氧和限氧条件下对乳酸的转化率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84.6%和175%,而对乙醇的转化分别下降了39.5%和59.8%。mut-2突变株的最大ADH活力在通氧和限氧条件下均比出发菌株降低,而LDH活力在限氧条件下显著增加,通氧条件下变化不明显。【结论】氧气的供给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产物组成比例影响很大,限氧发酵条件下ADH活力提高,乙醇积累。结果还表明,通过筛选米根霉ADH突变株,是获得L-乳酸高产菌株的一种简单快速的有效手段。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研究
张德福,朱良成,刘 东,芮 荣,汤琳琳,项智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33-1240 .
摘要
(
)
PDF
(4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猪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冷冻承载工具、冷冻卵母细胞的类型,从而有效地保存猪卵母细胞;【方法】利用屠宰场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以台盼蓝染色、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鉴定卵母细胞冷冻后的成活率,以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鉴定卵母细胞冷冻后的发育能力,研究了不同冷冻方法和不同冷冻保护剂对猪卵母细胞的冷冻效果。【结果】(1)程序化法冷冻保存中,9%乙二醇(EG),10%二甲基亚砜(DMSO),10%甘油(Gly)均对猪MII期卵母细胞有冷冻保护作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FDA染色成活率33.8%,25.8%,23.5% vs 2.5%,P <0.01),且以9%EG的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33.8% vs 25.8%,23.5%, P <0.05)。(2)玻璃微细管(GMP)法是猪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的较好方法,以普通的麦管(Straw)法进行的程序化冷冻为对照组,GMP管法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的冷冻成活率(分别为63.3%和34.5%,P<0.05)。(3)在玻璃化冷冻方法中,不同的冷冻液载体对猪卵母细胞冷冻成活率有影响。以EFS40为冷冻液,Straw和GMP管作冷冻液载体,卵母细胞的成活率分别为45.0%和65.9%,二者差异显著(P <0.05)。(4)用Straw的程序化冷冻法和用GMP管的玻璃化冷冻法对猪GV期卵母细胞冷冻均有效,但二者差异显著(成活率分别为30.0%和59.7%,P<0.05)。冷冻后继续培养,分别有2.8%和6.3%的卵母细胞周围颗粒层发生扩散。(5)冷冻对MII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较大,用新鲜精液使其受精,仅有4.9%的受精卵分裂,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5%(P<0.01);发育至4-细胞期的比例为1.7%,但未能发育至8-细胞期以上胚胎。【结论】选用MⅡ期卵母细胞、以GMP管为冷冻承载工具、应用玻璃化冷冻方法能够较好地保存猪卵母细胞,为进一步完善猪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汤继顺,吴金节,王希春,唐萍,徐雪松,刘智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41-1247 .
摘要
(
)
PDF
(2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源和不同锌水平的高锌日粮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头26±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2 000 mg·kg-1氧化锌、基础日粮+3 000 mg·kg-1氧化锌和基础日粮+250 mg·kg-1 蛋氨酸锌、基础日粮+500 mg·kg-1 蛋氨酸锌。试验期14 d。断奶后于前腔静脉采血,测定部分血清激素水平。【结果】高锌日粮能显著提高断奶应激仔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和断奶后腹泻率;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显著下降,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日粮添加高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GH、INS、IGF-I和T3水平。【结论】高锌日粮能抑制仔猪断奶应激,调节仔猪促生长激素轴。
牛胰腺核糖核酸酶A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
张泉,袁 燕,朱鸿飞,张鑫宇,孙怀昌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48-1252 .
摘要
(
)
PDF
(3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避免在制备基因治疗或基因免疫的质粒时使用动物源性的核糖核酸酶A(RNase A)。【方法】提取牛胰腺总RNA,利用RT-PCR扩增出牛核糖核酸酶A cDNA,RT-PCR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验证后,将此cDNA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EZZ18中。【结果】SDS-PAGE电泳显示其转化菌经温度诱导后能表达预计的大小为28 kD重组蛋白。用渗透法释放出表达产物,将其加入到经碱裂解粗提的质粒DNA中并孵育0.5 h,琼脂糖凝胶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很好地去除细菌的RNA并且不降解超螺旋质粒DNA。【结论】在质粒的纯化过程中,重组牛核糖核酸酶可以替代动物源性的RNase A。
偶蹄动物朊蛋白基因变异性和其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吴润,陈怀涛,谢庆阁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53-1263 .
摘要
(
)
PDF
(3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明了偶蹄动物PrP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异与结构、功能和朊粒病传染种间屏障的关系以及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DNAstar和Clustalx程序及treev32软件进行了22种偶蹄动物的43个完整Pr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多重排比和进化树构建;【结果】不同种属偶蹄动物的PrP基因完整ORF大小有所差异,范围为768~795 bp,可编码255~264个氨基酸的朊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偶蹄动物间≥88.6%和≥93.3%,反刍动物间≥95.4%和≥96.5%。共发现40个点突变和2个突变区。在N-端柔韧无序"尾"区(25~135)以八肽重复缺失为主,球形结构域区(136~241)以点突变为主,点突变主要簇聚在S1 -折叠前的柔韧无规卷曲区的C-端部分和HC -螺旋内。氨基酸104~135区和球形结构域区存在有8个高突变位点。已知PrP肽基元和功能位点如芳烃回文序列基元、2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2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硫化位点、形成二硫键的2个半胱氨酸以及GPI锚锚着点丝氨酸为偶蹄动物所共有,各种间变异体的各结构模式非常一致。进化关系分析,可将偶蹄动物PrP基因区分为3大类,反刍动物PrP基因分为3小类。令人意外的是,2个双峰驼PrP基因的进化关系与牛属动物基因同源。【结论】偶蹄动物的PrP基因是一个保守基因,氨基酸104~135区和球形结构域区内的8个高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朊粒病传染种间屏障的主要位点,物种间各氨基酸变异并不影响PrP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泰山螭霖鱼卵巢年周期中卵母细胞发育及其性腺类固醇激素作用
董玉兰,王树迎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64-1271 .
摘要
(
)
PDF
(3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泰山螭霖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卵巢和卵母细胞在年周期中的发育变化规律,以及性激素在卵母细胞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放射免疫的方法对泰山螭霖鱼卵巢和卵母细胞的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性激素水平在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2~4月份,卵巢由Ⅳ期发育至第v期,4月份进入繁殖期;4~6月份,为第v期;6月下旬~7月份为第vi期,是排卵后退化阶段;8月份,为Ⅱ期卵巢(休整期);9月份~翌年的1月份为第Ⅲ期,以Ⅲ期卵巢过冬。泰山螭霖鱼血清17β-雌二醇(E2)自1月份开始升高,排卵前即3月份达到高峰(53.6 pg·ml-1左右),4月份排卵时降为20.22 pg·ml-1,一直持续到9月份,降至最低点,1.6667 pg·ml-1左右,之后维持在低水平,到1月份又开始上升。血清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DHP)在4月份(接近排卵时)达到高峰,56.333 pg·ml-1,然后维持高水平(56.333~50.667 pg·ml-1)至排卵结束(6月份),11月份~翌年3月份均维持低水平(35~15 pg·ml-1);【结论】泰山螭霖鱼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一年一个产卵期,E2和17α,20β-DHP对卵母细胞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夏建国,黄健辉,姚陆松,王永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72-1276 .
摘要
(
)
PDF
(2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研究简报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谭永久,叶鹏盛,李琼芳,曾华兰,韦树谷,何 炼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77-1281 .
摘要
(
)
PDF
(1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甘蓝型油菜Polima和Shan 2A CMS的orf224基因的序列分析
林宝刚,黄海,张龙,张明龙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82-1286 .
摘要
(
)
PDF
(3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油菜Polima CM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含有orf224的4.5kb的区段是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验证Shan2A CMS与Polima CMS在orf224的差异性。【方法】根据orf224设计5′端和3′端的1对特异引物,对Polima CMS和Shan2A CMS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在Shan2A中得到与orf224同源的DNA片段,对其测序分析。【结果】两序列均由675个碱基组成,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结论】证实Shan2A CMS与Polima CMS的orf224基因上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的从两者具有共同的恢保关系上说明Shan2A CMS就是已知的Polima CMS。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C. F. Drury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87-1293 .
摘要
(
)
PDF
(3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深度和等质量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耕作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耕作处理对黑土耕层有机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免耕处理在短期内没有引起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明显增加,反而有所降低。与2001年试验开始时相比,3年免耕管理使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仅增加了0.18%,而5~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则明显降低。利用等深度(0~30 cm)和等质量(4 040 Mg)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将土壤容重考虑在内的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库储量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反映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影响。等质量方法计算表明,3年的免耕试验并没有使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质地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实行免耕,短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没有增加。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树形对油桃幼树光截获能力和结果的影响
高清华,叶正文,章镇,李世诚,吴钰良,苏明申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294- .
摘要
(
)
PDF
(39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设施栽培中树形对幼树光截获能力和生长结果的影响。【方法】以一、二年生油桃沪油004为试材,设计4种树形、在生长季节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多效唑树冠叶面喷施处理的方法。【结果】(1)树形对冠层消光系数(K)的影响表现为主干形>Y形>开心形>十字形,十字形和开心形叶面积指数(LAI)之间无明显差异,但都稍高于主干形而极显著大于Y形;冠层光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r)和光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DP)的大小表现为Y形>开心形>十字形>主干形。(2)多效唑处理后,幼树单株平均果实数和平均单果重均表现为主干形多于Y形,而每667m2平均产量则以主干形较高。【结论】设施栽培中采用主干形,树冠形成早期光截获能力较高。多效唑对不同树形的生长结果均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