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朝月, 王凤涛, 郎晓威, 冯晶, 李俊凯, 蔺瑞明, 姚小波.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对中国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的抗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3): 491-502. |
[2] |
方桃红,张敏,马春花,郑晓晨,谭文静,田冉,燕琼,周新力,李鑫,杨随庄,黄可兵,王建锋,韩德俊,王晓杰,康振生. 小麦抗条锈基因Yr52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1): 2077-2091. |
[3] |
习玲, 王昱琦, 杨修, 朱微, 陈国跃, 王益, 覃鹏, 周永红, 康厚扬. 243份云南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4): 684-695. |
[4] |
毕蒙蒙,刘迪,高歌,祝朋芳,毛洪玉. CmWRKY15-1通过水杨酸信号通路调控菊花白色锈病抗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3): 619-628. |
[5] |
周天宇,李姜玲,杨澜,阮仁武,杨宇衡,李中安. 基于亲本对条锈病敏感性预测小麦杂交种的抗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9): 1806-1819. |
[6] |
徐默然,蔺瑞明,王凤涛,冯晶,徐世昌. 103份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基因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4): 748-760. |
[7] |
管方念,龙黎,姚方杰,王昱琦,江千涛,康厚扬,蒋云峰,李伟,邓梅,李豪,陈国跃. 152份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重要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8): 3629-3637. |
[8] |
黄苗苗,陈万权,曹世勤,孙振宇,贾秋珍,高利,刘博,刘太国.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8): 3693-3706. |
[9] |
齐悦,吕峻元,张悦,韦杰,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小麦叶锈菌效应蛋白Pt18906激发TcLr27+31的双层防御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2): 2371-2384. |
[10] |
白辉, 宋振君, 王永芳, 全建章, 马继芳, 刘磊, 李志勇, 董志平. 谷子抗锈病反应相关MYB转录因子的鉴定与表达[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2): 4016-4026. |
[11] |
王兵伟, 覃嘉明, 时成俏, 郑加兴, 覃永嫒, 黄安霞. 一个高抗玉米南方锈病基因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2): 2033-2041. |
[12] |
韩冉,李天亚,宫文萍,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曹新有,程敦公,赵振东,刘成,刘建军. 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及抗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7): 1223-1232. |
[13] |
李北,徐琪,杨宇衡,王琪琳,曾庆东,吴建辉,穆京妹,黄丽丽,康振生,韩德俊. 重庆麦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与基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3): 413-425. |
[14] |
闫晓翠,李在峰,杨华丽,张换换,Gebrewahid Takele Weldu,姚占军,刘大群,周悦. 30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抗叶锈性基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2): 272-285. |
[15] |
黄亮,刘太国,肖星芷,屈春艳,刘博,高利,罗培高,陈万权. 中国79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评价及基因分子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6): 3122-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