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琳,魏纪珍,刘臣,牛琳琳,张彩虹,梁革梅. 棉铃虫中肠特异性结合蛋白ABCC1对Cry1Ac毒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9): 3337-3345. |
[2] |
赵洁,任苏伟,刘宁,艾新宇,马纪,刘小宁. 棉铃虫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8): 1493-1503. |
[3] |
张祥,王剑,彭盛,芮秋治,李丽楠,陈媛,陈源,陈德华. 温度和土壤水分与Bt棉铃壳中杀虫蛋白表达关系及其氮代谢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7): 1261-1271. |
[4] |
张祥,胡大鹏,李远,张丽雅,王剑,陈源,陈德华. 土壤水分亏缺对Bt棉铃壳杀虫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4): 640-647. |
[5] |
闫硕,熊晓菲,褚艳娜,李贞,巫鹏翔,杨清坡,崔维娜,徐金涛,徐丽霞,张青文,刘小侠. 异色瓢虫胁迫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21): 4118-4128. |
[6] |
闫硕,刘彦君,张馨方,秦萌,刘慧,朱家林,李贞,张青文,刘小侠. 棉铃虫复眼中Cloc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9): 3733-3744. |
[7] |
李为争,胡晶晶,李慧玲,郭线茹,闫凤鸣,原国辉. 胡椒碱和山椒醇经历对棉铃虫幼虫取食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0): 2076-2084. |
[8] |
闫硕, 朱家林, 朱威龙, 潘李隆, 张青文, 刘小侠. 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9): 1808-1817. |
[9] |
张涛12, 张丽丽2, 魏纪珍2, 肖玉涛2, 梁革梅2, 周瑞阳1. Cry1Ac抗、感棉铃虫碱性磷酸酯酶(ALP1)的表达量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7): 3580-3586. |
[10] |
黄素青, 徐汉虹, 田永清, 魏孝义. 微红新月蕨的杀虫活性和活性组分的分离及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77-84. |
[11] |
刘京国,赵晓萌,杨爱珍,师光禄. 含有α-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位点的Cry3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纯化以及杀虫活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7): 1384-1389. |
[12] |
刘小民,李杰,郭巍,张霞,李新娜 . 棉铃虫羧酸酯酶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4): 730-737 . |
[13] |
张 帅,张永军,苏宏华,高希武,郭予元 . 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2 cDNA的克隆、表达与组织特异性表达[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7): 2359-2365 . |
[14] |
郭予元,梁革梅. 新乡示范区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增刊): 3123-3128. |
[15] |
柴一秋,金轶伟,刘又高,厉晓腊,陈官菊,王根锷. 蝉拟青霉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9): 1952-19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