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邬伟,徐慧丽,王正亮,俞晓平. 褐飞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338-2346. |
[2] |
於卫东,潘碧莹,邱玲玉,黄镇,周泰,叶林,唐斌,王世贵. 两个褐飞虱海藻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结构及调控海藻糖代谢功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3): 4802-4812. |
[3] |
张道伟,康奎,余亚娅,匡富萍,潘碧莹,陈静,唐斌. 白背飞虱酚氧化酶原PPO基因特性及其免疫应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5): 3108-3119. |
[4] |
丁艳娟,刘永康,罗雨嘉,邓颖梅,徐红星,唐斌,徐彩娣. 褐飞虱GSK-3调控糖原与海藻糖代谢的潜在功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7): 1237-1246. |
[5] |
唐斌,沈祺达,曾伯平,肖仲久,邱玲玉,潘碧莹,李昆,张道伟. 褐飞虱一个新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特性、 发育表达及RNAi效果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3): 466-477. |
[6] |
张道伟,余亚娅,潘碧莹,康奎,曾伯平,陈静,唐斌. 白背飞虱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调控几丁质合成的功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9): 3357-3366. |
[7] |
贺静澜,张明,刘瑞莹,万贵钧,潘卫东,陈法军. 近零磁场下干扰磁响应关键基因对褐飞虱寿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 45-55. |
[8] |
张露,朱世城,郑好,沈祺达,王世贵,唐斌. 褐飞虱海藻糖酶基因在表皮几丁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6): 1047-1056. |
[9] |
李干金,徐显浩,张海亮,朱敏,崔旭红. 短时高温暴露对褐飞虱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9): 1747-1755. |
[10] |
王博,姚云,徐泽炜,林欣大. 褐飞虱Yellow基因的克隆及功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5): 2976-2984. |
[11] |
齐会会, 张云慧, 蒋春先, 孙明阳, 杨秀丽, 程登发. 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6): 3333-3342. |
[12] |
闫香慧,赵志模,刘怀,肖晓华,谢雪梅,程登发 . 白背飞虱若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3): 497-506 . |
[13] |
孙定炜,苏建亚,沈晋良,徐建陶. 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7): 1995-2002 . |
[14] |
刘雨芳,贺 玲,汪 琼,胡斯琴,刘文海,陈康贵. 转cry1Ac/sck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主要非靶标害虫的田间影响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6): 1181-1189 . |
[15] |
李进波,夏明元,戚华雄,何光存,万丙良,查中萍.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0): 2132-2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