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Vol. 56 ›› Issue (13): 2530-2546.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3.13.008
武志杰1,2(), 张丽莉1,2, 石元亮1,2, 魏占波1,2, 李东坡1,2, 宫平1,2, 李杰1,2, 张蕾1,2, 王玲莉1,2, 武开阔1,2, 薛妍1,2, 宋玉超1,2, 崔磊1,3
收稿日期:
2022-05-13
接受日期:
2022-08-26
出版日期:
2023-07-01
发布日期:
2023-07-06
联系方式:
武志杰,E-mail:wuzj@iae.ac.cn
基金资助:
WU ZhiJie1,2(), ZHANG LiLi1,2, SHI YuanLiang1,2, WEI ZhanBo1,2, LI DongPo1,2, GONG Ping1,2, LI Jie1,2, ZHANG Lei1,2, WANG LingLi1,2, WU KaiKuo1,2, XUE Yan1,2, SONG YuChao1,2, CUI Lei1,3
Received:
2022-05-13
Accepted:
2022-08-26
Published:
2023-07-01
Online:
2023-07-06
摘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农业的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环节,对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食品安全和营造宜居环境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肥料作为最大的外源投入品和生产资料,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作用巨大,影响深远,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肥料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迫切需要肥料产品的转型和升级,绿色投入品的研制应运而生,而“绿色肥料”也在这个大背景下被提出。绿色肥料概念或定义:应用质量安全原料,低碳环保工艺,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增效技术生产和使用的,具有养分高效均衡、减排环保、培肥地力沃土功能的一类肥料。绿色肥料种类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养分高效型绿色肥料;固碳培肥型绿色肥料;增效及提高养分转化效率型绿色肥料;养分均衡型绿色肥料;增值型绿色肥料。如何实现化肥的绿色转型、有机肥资源高效低成本利用,主要有四方面建议。(1)依靠市场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肥料绿色制造新体系;(2)以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为核心,促进有机-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协调发展;(3)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化绿色肥料产品;(4)融合现代传感和信息技术,全面推进绿色高效的精准施肥。本文就绿色肥料提出的背景、概念和内涵、种类、特征进行概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肥料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武志杰, 张丽莉, 石元亮, 魏占波, 李东坡, 宫平, 李杰, 张蕾, 王玲莉, 武开阔, 薛妍, 宋玉超, 崔磊. 绿色肥料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3): 2530-2546.
WU ZhiJie, ZHANG LiLi, SHI YuanLiang, WEI ZhanBo, LI DongPo, GONG Ping, LI Jie, ZHANG Lei, WANG LingLi, WU KaiKuo, XUE Yan, SONG YuChao, CUI Lei. Origi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Fertilizer[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3, 56(13): 2530-2546.
[1] |
赵玉芬, 尹应武. 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通报, 2015, 60(36): 3527-3534.
|
|
|
[2] |
赵秉强. 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提升产品性能与功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1): 1-7.
|
|
|
[3] |
doi: 10.1007/s11368-022-03183-2 |
[4] |
doi: 10.1038/s41598-020-78648-w pmid: 33299113 |
[5] |
侯翠红, 许秀成, 王好斌, 赵玉芬. 绿色肥料产业体系构建及其科学问题. 科学通报, 2015, 60(36): 3535-3542.
|
|
|
[6] |
黄立章, 石伟勇, 吴建富. 控释肥料的研究动态与展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 24(5): 727-730.
|
|
|
[7] |
doi: 10.1080/00103628909368195 |
[8] |
doi: 10.1007/s003740100380 |
[9] |
doi: 10.1016/j.jare.2014.09.001 pmid: 25685542 |
[10]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04.294 |
[11] |
王小彬, L D Bailey, C A Grallt, K K Klein. 关于几种土壤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条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4(3): 211-218.
|
|
|
[12] |
卢婉芳, 陈苇, 王德仁. 脲酶抑制剂(NBPT)对提高尿素氮利用率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1990, 6(2): 23-25.
|
|
|
[13] |
陈苇, 卢婉芳. 稻田脲酶抑制剂对15N-尿素去向的影响. 核农学报, 1997, 11(3): 151-156.
|
|
|
[14] |
doi: 10.1023/A:1004715827085 |
[15] |
doi: 10.1371/journal.pone.0240925 |
[16] |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2): 399-408.
|
|
|
[17] |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0598 |
[18] |
俞巧钢, 符建荣. 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4): 744-748.
|
|
|
[19] |
李学红, 李东坡, 武志杰, 崔磊, 肖富容, 张可,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添加NBPT/DMPP/CP的高效稳定性尿素在黑土和褐土中的施用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6): 957-968.
|
|
|
[20] |
王静, 王允青, 张凤芝, 吴萍萍, 叶寅, 万水霞, 吕国安, 郭熙盛.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氮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5): 211-216.
|
|
|
[21] |
|
[22] |
武志杰, 石元亮, 李东坡, 卢宗云, 魏占波, 张丽莉, 宫平, 王玲莉, 房娜娜, 李杰, 李忠, 薛妍, 宋玉超. 稳定性肥料发展与展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6): 1614-1621.
|
|
|
[23] |
doi: 10.1111/gcb.12802 pmid: 25380547 |
[24] |
doi: 10.3390/su12156018 |
[25] |
孙祥鑫, 李东坡, 武志杰, 崔亚兰, 韩梅, 李永华, 杨德福, 崔永坤. 持续施用缓/控释尿素条件下水田土壤NH3挥发与N2O排放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6): 1901-1909.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06.039 |
|
|
[26] |
doi: 10.17221/286/2019-PSE |
[27] |
张蕾, 王玲莉, 房娜娜, 石晓雨, 武志杰, 张丽莉, 石元亮. 稳定性肥料在中国不同区域的施用效果及施用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2): 215-230.
|
|
|
[28] |
柳丽敏, 张思虹, 支云飞, 陕绍云, 贾庆明. 包膜肥料最新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2018, 38(7): 26-30.
|
|
|
[29] |
doi: 10.1039/C7TA06014A |
[30] |
doi: 10.1016/j.cej.2018.06.061 |
[31] |
doi: 10.1016/j.jclepro.2018.10.263 |
[32] |
张桥, 樊小林. 我国控释肥料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2005, 32(1): 52-53.
|
|
|
[33] |
doi: 10.1016/j.agee.2016.08.019 |
[34] |
奚振邦. 试论缓释氮肥及其农业化学评价. 磷肥与复肥, 2003, 18(5): 1-5.
|
|
|
[35] |
胡迎春, 韩云良, 施成晓, 宋端朴, 李雨泽, 温晓霞, 秦晓梁, 廖允成. 氮肥减量下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对黄土高原春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28(7): 1068-1078.
|
|
|
[36] |
王茂莹, 漆增连, 代兴龙, 贺明荣, 董元杰. 不同缓/控释尿素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4): 643-653.
|
|
|
[37] |
邵蕾, 张民, 陈学森, 王丽霞. 控释氮肥对土壤和苹果树氮含量及苹果产量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7, 34(1): 43-46.
|
|
|
[38] |
张海军, 武志杰, 李荣华, 刘春萍. 控释氮肥对土壤NH4+-N、NO3--N及番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4, 35(1): 30-34.
|
|
|
[39] |
于立芝, 李东坡, 俞守能, 邹积华, 马涛, 武志杰.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06, 25(12): 1559-1563.
|
|
|
[40] |
关瑞, 张民, 诸葛玉平, 娄燕宏, 王会, 潘红, 韩飞, 何伟. 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提高谷子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4): 639-646.
|
|
|
[41] |
许秀成, 李菂萍, 王好斌. 脲甲醛肥料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磷肥与复肥, 2009, 24(6): 5-7.
|
|
|
[42] |
doi: 10.2136/sssaj1992.03615995005600060026x |
[43] |
doi: 10.2136/sssaj2008.0363 |
[44] |
吕云峰. 脲甲醛缓释肥料. 磷肥与复肥, 2009, 24(6): 8-10.
|
|
|
[45] |
黄丽娜, 魏守兴. 脲甲醛肥料合成及应用研究现状. 农学学报, 2015, 5(7): 76-8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4-xb0918 |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4-xb0918 |
|
[46] |
|
[47] |
赵秉强. 新型肥料.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
|
|
[48] |
张文辉, 丁巍巍, 张勇, 张峻炜, 梅丹丹. 脲甲醛缓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 2011, 30(S1): 437-441.
|
|
|
[49] |
|
[50] |
doi: 10.1002/cber.v29:3 |
[51] |
|
[52] |
朱永绥. 脲醛复合肥的生产方法: CN1138728C. 2004-02-18.
|
|
|
[53] |
邢礼军, 李亚星, 徐秋明, 王幼珊, 倪小会. 一种脲醛控释肥料的合成方法: CN1218907C. 2005-09-14.
|
|
|
[54] |
宋湛谦, 李建法, 高宏. 改性脲醛土壤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57250C. 2006-05-24.
|
|
|
[55] |
谷佳林, 李亚星, 徐秋明, 杨宜斌, 衣文平. 一种脲醛泡沫植物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34803B. 2010-12-08.
|
|
|
[56] |
赵福军, 李子芬, 傅送保, 姚光前, 梁明初, 曲均峰, 郭涛, 王亮亮. 一种低醛长效脲醛缓释肥的制备方法: CN101353270B. 2012-07-25.
|
|
|
[57] |
doi: 10.1017/S002185960001858X |
[58] |
doi: 10.1017/S0014479700007183 |
[59] |
doi: 10.2136/sssaj1986.03615995005000040044x |
[60] |
doi: 10.1002/jpln.v153:4 |
[61] |
doi: 10.2136/sssaj2013.12.0512n |
[62] |
doi: 10.1007/s10705-015-9697-2 |
[63] |
黄丽娜, 樊小林. 脲甲醛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11): 42-46, 52.
|
|
|
[64] |
唐拴虎, 张发宝, 黄旭, 陈建生, 徐培智. 缓/控释肥料对辣椒生长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5): 986-991.
|
|
|
[65] |
刘兵. 脲甲醛缓控释肥料在大田作物上应用效应及产业化发展途径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06.
|
|
|
[66] |
杨军芳, 黄少辉, 邢素丽, 袁维翰, 刘枫, 颜秀芳, 贾良良, 刘学彤. 脲甲醛缓释肥在冬小麦上的肥料效应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7, 21(5): 47-52.
|
|
|
[67] |
周丽平, 杨俐苹, 白由路, 卢艳丽, 王磊. 夏玉米施用不同缓释化处理氮肥的效果及氮肥去向.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8): 1527-153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8.01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8.01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8.010 |
|
[68] |
倪露, 白由路, 杨俐苹, 卢艳丽, 王磊, 周丽平. 不同组分脲甲醛缓释肥的夏玉米肥料效应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7): 3369-337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6.17.01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17.01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17.011 |
|
[69] |
林清火, 刘海林, 杨凯, 华元刚, 茶正早, 罗微. 脲醛缓释肥料棒氮素缓释特性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4): 153-158.
|
|
|
[70] |
黄巧义, 张木, 黄旭, 唐拴虎, 张发宝, 逄玉万, 易琼, 李苹, 付弘婷. 聚脲甲醛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双季稻上的应用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20): 3996-400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 2018.20.01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20.01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20.017 |
|
[71] |
范立春, 孙磊, 王丽华, 姬景红, 高中超, 刘双全, 王爽. 聚脲甲醛(MU)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0): 34-41.
|
|
|
[72] |
赵蒙, 曾科, 姚元林, 张敏, 杜林岚, 田玉华, 胡建民, 尹斌. 聚脲甲醛缓释肥对太湖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1): 55-63.
|
|
|
[73] |
吕金岭, 王小非, 李太魁, 寇长林. 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12): 1869-1879.
|
|
|
[74] |
吕金岭, 寇长林, 于冬梅. 聚脲甲醛缓释肥与尿素不同配比对潮土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磷肥与复肥, 2021, 36(6): 45-48.
|
|
|
[75] |
胡建民, 苗俊艳, 许秀成. 脲甲醛缓释肥料的研究进展与聚脲甲醛缓释肥料新工艺介绍. 磷肥与复肥, 2021, 36(11): 18-20.
|
|
|
[76] |
席瑶瑶, 赵贵哲, 刘亚青. 磷酸盐改性脲甲醛缓控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49(2): 54-63.
|
|
|
[77] |
原鲁明, 赵立欣, 沈玉君, 尚书旗, 孟海波. 我国生物炭基肥生产工艺与设备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 17(4): 107-113.
|
doi: 10.13304/j.nykjdb.2015.199 |
|
[78] |
doi: 10.1007/s11027-005-9006-5 |
[79] |
孟军, 张伟明, 王绍斌, 徐正进, 陈温福. 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4): 387-392.
|
|
|
[80] |
doi: 10.1038/442624a |
[81] |
doi: 10.1021/es0726097 |
[82] |
doi: 10.1289/ehp.117-a70 pmid: 19270777 |
[83] |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6): 3324-333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6.00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6.00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6.003 |
|
[84] |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徐正进.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11, 13(2): 83-89.
|
|
|
[85] |
孟军, 陈温福. 中国生物炭研究及其产业发展趋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1): 1-5.
|
|
|
[86] |
doi: 10.1007/s42773-019-00008-3 |
[87] |
罗松平. 喀斯特黄壤养分化学计量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1.
|
|
|
[88] |
|
[89] |
doi: 10.3390/su2010294 |
[90] |
doi: 10.1007/s11104-011-0957-x |
[91] |
doi: S0301-4797(16)30429-7 pmid: 27420171 |
[92] |
doi: 10.1007/s11368-017-1906-y |
[93] |
何绪生, 张树清, 佘雕, 耿增超, 高海英.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5): 16-25.
|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470 |
|
[94] |
高海英, 陈心想, 张雯, 何绪生, 耿增超. 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特征及其作物肥效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4): 69-78, 85.
|
|
|
[95] |
黄庆, 刘忠珍, 朱根发, 魏岚, 黄连喜, 李翔, 黄玉芬, 陈伟盛. 生物质炭基肥料及作物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48(1): 26-34.
|
|
|
[96] |
乔志刚. 不同生物质炭基肥对不同作物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
|
|
[97] |
杨芳芳. 盐碱胁迫下炭基有机肥对甜菜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9.
|
|
|
[98] |
金丹丹, 宫亮, 李波, 曲航, 孙文涛, 张文忠. 2种缓/控释肥对滨海盐碱地区水稻产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4): 334-339.
|
|
|
[99] |
陈婧婷. 密度、炭基有机肥、氮肥交互作用对甜菜 (Beta Vulgaris L.)氮素同化代谢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
|
[100] |
张志浩. 生物炭基肥对三种类型植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烤烟生长的影响[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9.
|
|
|
[101] |
龚雪蛟, 秦琳, 刘飞, 刘东娜, 马伟伟, 张厅, 刘晓, 罗凡. 有机类肥料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403-1416.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4.025 |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4.025 |
|
[102] |
doi: 10.1016/S0016-0032(17)90622-2 |
[103] |
|
[104] |
杨兴明, 徐阳春, 黄启为, 徐茂, 梁永红, 胡江, 冉炜, 沈其荣. 有机(类)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土壤学报, 2008, 45(5): 925-932.
|
|
|
[105] |
卢云峰, 许航, 斯天任, 高凯悦,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对玉米、白菜促生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4): 29-3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30090 |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30090 |
|
[106] |
张奇, 张振华, 陈雅玲, 卢信.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作物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5): 71-76.
|
|
|
[107] |
刘珊珊, 夏萌, 胡夏茹, 王云舟, 李春雨, 陶成圆, 沈宗专, 张楠, 李荣, 沈其荣. 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2): 4189-4196.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12.032 |
|
|
[108] |
安祥瑞, 江尚焘, 李焕苓, 秦献泉, 胡小璇, 陈廷速, 谢昶琰, 徐阳春, 董彩霞, 沈其荣. 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 2021, 53(6): 1174-1184.
|
|
|
[109] |
安祥瑞, 江尚焘, 谢昶琰, 徐阳春, 董彩霞, 沈其荣. 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4): 1099-1108.
doi: 10.13287/j.1001-9332.202204.031 |
|
|
[110] |
王孝芳, 梅新兰, 黄大鹏, 徐大兵, 杨天杰,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生物质炭载体联合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研究. 土壤学报, 2022, 59(2): 536-544.
|
|
|
[111] |
沈其荣, 史瑞和, 裴保义, 张耀栋. 有机肥氮素的矿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0, 18(6): 34-36, 39.
|
|
|
[112] |
沈其荣, 沈振国, 史瑞和. 有机肥氮素的矿化特征及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5(1): 59-64.
|
|
|
[113] |
沈其荣, 徐慧, 徐盛荣, 曹翠玉. 有机-无机肥料养分在水田土壤中的转化. 土壤通报, 1994, 25(S1): 11-15, 66.
|
|
|
[114] |
沈其荣, 余玲, 刘兆普, 茆泽圣.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土壤生物量态氮及土壤供氮特征的影响. 土壤学报, 1994, 31(3): 287-294.
|
|
|
[115] |
沈其荣, 王瑞宝, 王岩, 徐国华, 余玲. 堆肥制作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0(2): 51-57.
|
|
|
[116] |
韦中, 沈宗专, 杨天杰, 王孝芳, 李荣, 徐阳春, 沈其荣. 从抑病土壤到根际免疫:概念提出与发展思考. 土壤学报, 2021, 58(4): 814-824.
|
|
|
[117] |
doi: 10.3390/ijms21020572 |
[118] |
doi: 10.3109/07388551.2015.1130683 |
[119] |
doi: S1369-5274(17)30001-2 pmid: 28433932 |
[120] |
于亚楠, 邬海燕, 王盼星, 丁明月, 马行聪, 姜斯琪, 蔡枫, 沈其荣, 陈巍. 木霉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滨海盐土甘蓝种植的生物效应. 土壤学报, 2022, 59(4): 1112-1124.
|
|
|
[121] |
范丙全. 我国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6): 1602-1613.
|
|
|
[122] |
宁川川, 王建武, 蔡昆争. 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1): 175-181.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1.026 |
|
|
[123] |
武升, 邢素林, 马凡凡, 甘曼琴, 张俊森, 马友华. 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环境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生态科学, 2019, 38(2): 219-224.
|
|
|
[124] |
doi: 10.1016/j.jenvman.2020.111211 |
[125] |
doi: 10.1016/j.agee.2012.09.006 |
[126] |
doi: 10.3390/microorganisms9050983 |
陈文新, 汪恩涛. 中国根瘤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
|
|
|
[128] |
刘鹏, 刘训理. 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农学学报, 2013, 3(3): 26-31.
|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3-xb0018 |
|
[129] |
doi: 10.1186/s40168-020-00799-9 pmid: 32127034 |
[130] |
杜瑞敏, 朱基琛, 籍婷婷, 侯翠红, 王好斌. 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河南化工, 2018, 35(4): 3-6.
|
|
|
[131] |
张丹, 张卫峰, 季玥秀, 肖艳, 陈新平, 张福锁. 我国中微量元素肥料产业发展现状. 现代化工, 2012, 32(5): 1-5.
|
|
|
[132] |
刘勤, 赖辉比, 曹志洪. 不同供硫水平下烟草硫营养及对N、P、Cl等元素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6(1): 63-68.
|
|
|
[133] |
王东, 于振文, 樊广华, 潘庆民. 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00, 32(6): 10-12.
|
|
|
[134] |
赵秉强. 增值肥料概论.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
|
[135] |
袁亮, 赵秉强, 林治安, 温延臣, 李燕婷. 增值尿素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3): 620-628.
|
|
|
[136] |
张英强, 袁亮, 张水勤, 李燕婷, 王立艳, 赵秉强. 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反应特征及其对尿素转化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2): 325-333.
|
|
|
[137] |
张水勤. 不同腐植酸级分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尿素的调控[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8.
|
|
|
[138] |
景建元, 袁亮,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对磷迁移的影响及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5032-504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23.00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23.00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23.009 |
|
[139] |
孙凯宁, 袁亮, 李絮花, 林治安, 赵秉强. 增值尿素对氨挥发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42(6): 60-62, 71.
|
|
[1] | 蔡金阳, 胡瑞法, 肖长坤, 王晓兵.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设施番茄生产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5): 1023-1030. |
[2] | 汤秋香, 刘宏斌, 雷宝坤, 翟丽梅, 胡万里, 罗新华, 张继宗, 任天志. 洱海北部地区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2): 2375-23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