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影响中国干旱区小麦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制约着产量。探讨干旱区生育期间亏缺灌溉对滴灌春小麦旗叶保护系统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滴灌条件下高效生产的水分供给模式,为滴灌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设计,以水分敏感品种新春 22 号(XC22) 和耐旱品种新春 6 号 (XC6)为主区;以充分灌溉对照 (CK,75%~80%FC,FC为田间持水量),分蘖期轻度亏缺 (T1,60%~65% FC)、中度亏缺 (T2,45%~50% FC),拔节期轻度亏缺 (J1,60%~65% FC)、中度亏缺 (J2,45%~50% FC) 为副区。深入研究分蘖期和拔节期亏缺灌溉对春小麦旗叶保护性物质、膜脂代谢、内源激素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与T2和J2处理相比,T1和J1处理有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IAA/ABA, ZR/ABA, IAA/ZR和 (IAA+ZR)/ABA,而降低了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磷脂酸(PA)、游离脂肪酸(FFA)、脱落酸(ABA)含量和磷脂酶D(PLD)、脂氧合酶(LOX)活性,缓解了旗叶衰老,提高了产量;T1处理下XC6旗叶SOD、POD、CAT、Pro较CK平均高11.14%、8.08%、12.98%、3.66%,J1处理下依次较CK平均高6.43%、4.49%、7.36%、2.50%;T1处理下XC6旗叶IAA、ZR、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CK平均高10.50%、5.79%、3.10%、8.84%、3.78%、10.52%,J1处理下依次较CK平均高5.36%、3.94%、2.40%、3.72%、1.37%、4.46%;与XC22相比,XC6更有利于促进旗叶保护性物质、IAA、ZR、各器官干物质重、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提高。相关分析表明,IAA、ZR与SOD、POD、CAT、Pro、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AA、ZR通过促使保护性酶活性增强,进而清除活性氧物质,以应对干旱引起的氧化应激,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主成分分析得出,产量构成因子、各器官干物质重,对产量的影响具有直接效应。分蘖期轻度亏缺(T1,60%~65% FC),其他阶段不受水分胁迫,可有效优化产量构成要素,提高各器官干物质重,不仅在提高保护性物质的同时获得高产,还能降低活性氧含量,可推荐为新疆滴灌春小麦节水高产的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