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致命的病原体,对全球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社会经济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许可的预防性疫苗。目前对非洲猪瘟病毒主要免疫原和关键抗原表位图谱的了解有限。因此,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Ab)和表位图谱的研究对我们理解免疫反应和设计改进的疫苗、治疗和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自然感染ASFV的康复期PBMCs构建的ASFV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出一株抗ASFV主要衣壳蛋白(p72)单链抗体,并与IgG Fc片段融合(scFv-83-Fc),可以特异性识别ASFV Pig/HLJ/2018毒株。进一步,使用scFv-83-Fc单克隆抗体为靶点,我们从M13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中鉴定到p72的一段保守表位肽(221MTGYKH226)。此外,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摄取实验表明,该表位肽在体外能显著促进BMDC成熟,并能被DC细胞有效摄取,这可能意味着其在疫苗和诊断试剂开发中的潜在应用前景。总之,本研究为确定ASFV疫苗开发的靶点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并有助于亚单位疫苗和诊断试剂的优化设计。
龟纹瓢虫(鞘翅目:瓢虫科)在中国是一种自然天敌昆虫,捕食范围广泛,常用于害虫治理。然而其在中国区域内遗传模式(遗传变异、种群结构和历史动态)还不清楚,从而阻碍了害虫生物防治的发展进程。种群遗传数据对于天敌生防过程中不同阶段策略的优化具有很大潜力。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区域内30个采样区域的462头龟纹瓢虫样本,采用23对微卫星和线粒体COI分子标记,开展了该种的群体遗传工作。微卫星数据显示龟纹瓢虫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线粒体基因则显示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与长江流域种群相比,黄河流域种群具有更高的遗传分歧。龟纹瓢虫中国种群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但存在群体分化的迹象,这可能与种群间频繁的基因交流有关。种群经历瓶颈后出现扩张,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之间的三级营养关系是种群扩张的重要因素。种群遗传研究在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估测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差异和推测种群历史动态,为有效利用天敌昆虫提供重要的遗传信息。
盐害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识别和筛选盐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对提高植物的耐盐性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磷酸化蛋白质组技术对盐胁迫处理前后的谷子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4000个磷酸化多肽,其中123个显著差异。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NR)功能注释显示,有23个转录因子表达差异显著,如SiRAV1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SiRAV1位于细胞核中。表型和生理分析证实,SiRAV1的过表达能够提高谷子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且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盐诱导的H2O2积累、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的增加等方式实现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iRAV1能够直接结合SiCAT启动子以激活SiCAT的表达,从而提高CAT酶的活性。本研究还发现,SiRAV1蛋白的Ser31位点磷酸化可以通过增强其与SiCAT启动子的结合能力来正向调节谷子的耐盐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解析了SiRAV1在谷子盐响应中的作用机制:盐胁迫通过诱导SiRAV1蛋白的Ser31位点磷酸化,进而增强了其与SiCAT启动子的结合能力,激活了SiCAT的表达,从而提高谷子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甜樱桃是世界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早先,我们发现了一种黑色暗格真菌S16,它能够促进樱桃砧木吉塞拉5号的生长。然而,关于它们之间作用的分子机制还不甚了解。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与S16共生的樱桃根部的生理指标以及转录组本,初步阐释了S16促樱桃生长的分子机制。与S16共生后,樱桃幼苗的活力更强。而且,与对照相比,S16共生根部共鉴定到424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涉及到与植物代谢、激素相关的生长过程。而且,与氮调控相关的基因高度富集。生理指标测定表明,S16能够促进樱桃幼苗利用NO3-转运蛋白来吸收氮源。因此,此次RNA测序数据库可以更加深入了从分子机制层面解析黑色暗格真菌促樱桃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