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历史数据以及公开文章中收集了57个与大豆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通过meta、overview和共线性分析来细化QTL区间,共得到8个共有QTL。使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群体对这些共有QTL进行验证,选择了两个包含共有QTL和有导入片段的品系:其中一个与共有QTL区间相关的一个品系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另一个品系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在种子发育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对这两个品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鉴定出158个、109个和329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重测序数据和共有QTL区间分析,在野生大豆遗传导入片段中鉴定出3个候选基因Glyma.19G146800、Glyma.19G122500和Glyma.19G128500。通过对两个CSSL亲本SN14和ZYD00006的序列比对,发现Glyma.19G122500编码序列发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非同义突变,影响了蛋白质结构。基于这一SNP,我们开发了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ASP)标记,并将其用于CSSL品系的鉴定。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鉴定大豆可溶性糖相关基因及进一步育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