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3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99-11-20
无栏目
1999年 第6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0-0 .
摘要
(
)
PDF
(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科教兴农的现状与当前的几项工作
路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7 .
摘要
(
)
PDF
(3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在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发展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认真分析了我国科教兴农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加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出了今后开展科教兴农应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一是制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科技发展;二是建立农科教相结合,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科研教育体制;三是稳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五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
利用RFLP标记对两系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的分类研究
姜廷波,孙传清,李任华,李自超,王象坤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8-15 .
摘要
(
)
PDF
(3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54个常规水稻品种(系),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用45个籼粳特异探针,对供试亲本材料进行RFLP分析;以籼粳特异RFLP标记及形态指数分类法分析供试亲本及杂种的籼粳分化程度,研究双亲籼粳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分类方法均可将亲本和杂种明显地分为籼与粳两群,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也有分类结果不一致的亲本和组合,在亲本中有1.9%不一致,在杂种中有20.3%不一致。两种方法分类结果不一致的亲本为经多次籼粳交育成的品种,两种方法分类结果不一致的杂种多为籼粳交和籼粳中间型品种间杂种;强优势组合亲本之间不但在DNA水平上差异较大,而且形态差异亦大。
中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等位酶、RFLP和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与演化趋势分析
许东河,高忠,盖钧镒,张志永,陈受宜,北岛俊二,福士泰史,阿部纯,岛本义也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6-22 .
摘要
(
)
PDF
(3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来自全国各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地方品种中有代表性的材料,分析其在等位酶、细胞器DNA RFLP和细胞核DNA RAPD标记位点上的群体遗传表现。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在上述标记位点上的综合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栽培大豆,二者的综合遗传丰富度和遗传离散度分别为180(95.2%)和154(81.5%)及0.2891和0.2091。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群体在所分析的大多数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明显,其中差异较大的标记位点有Idh1、Aph、Idh2和Dia(等位酶);cpⅠ、cpⅢ、mtⅣa和mtⅣb(细胞器DNA RFLP);OPAP4-8,OPAP5-1,OPAP9-8和OPAP20-8(细胞核DNA RAPD)。这些标记位点可作为进化的标记性状,以研究大豆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的有效再生
张冰玉,刘庆昌,翟红,周海鹰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23-28 .
摘要
(
)
PDF
(2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和近缘野生种I.triloba的叶柄原生质体用PEG融合法融合后,培养在含有0.05mg/L2,4-D和0.5mg/L 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周后,形成直径达1~2mm的小愈伤组织。将这些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8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2.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形成了不定根。将具有不定根的愈伤组织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共获得137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RAPD分析表明,所获得的137株再生植株均为栗子香和I.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
中秆紧凑、半紧凑型夏谷新种质的创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刘正理,李素英,程汝宏,全建章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28-33 .
摘要
(
)
PDF
(2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秆紧凑、半紧凑型夏谷新种质94261、181具有和以往育成的夏谷品种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遗传上脱离了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血缘关系,丰富了夏谷品种的遗传基础;(2)具有中秆紧凑、半紧凑,抗病、抗倒的特点,其抗源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衍生系统不同;(3)高产、稳产。因此,它们一经育成就在育种和生产上获得广泛应用,被用作育种的骨干亲本,使育种的骨干亲本在日本60日、豫谷1号、鲁谷2号、不5019、鲁谷5号、冀谷6号、新农724的基础上增加了181、94261两个新型亲本,种质基础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为日本60日、米黄谷、小柳根、60日还仓、日本早熟1号、大白谷、绿穗谷。利用它们作亲本已选育出一些优良后代。本研究着重分析了该种质在育种和生产上获得应用的遗传、生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就夏谷种质基础拓宽、新种质创新及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抗缺铁葡萄砧木的鉴定及指标筛选
翟衡,李佳,邢全华,赵春芝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34-39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4个葡萄砧木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根系的铁吸收特性及其中8种砧木的缺铁适应反应,初步确定铁吸收动力学、根际pH值、根系的铁还原能力作为评价铁高效葡萄砧木的指标。筛选出SO4、5BB、420A为铁高效葡萄基因型砧木;公酿1号、北醇、美山、1103P为铁中等效率葡萄基因型砧木;无毛河岸、自由、道格、贝达、775P、VR043-43、3309C为铁低效葡萄基因型砧木。
中国稻属研究的主要进展
高立志,洪德元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40-46 .
摘要
(
)
PDF
(3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5个方面综述了中国稻属研究的主要进展,即稻属遗传资源与野生稻的种类;稻属种间关系;普通野生稻的进化生物学;栽培稻及其野生近缘的遗传多样性;稻种基因库的遗传侵蚀与保护。最后,提出了我国稻属研究亟待加强的几个方面。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封超年,郭文善,王甫同,朱新开,彭永欣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47-55 .
摘要
(
)
PDF
(3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扬麦5号、扬麦158为材料,研究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及其培育途径。结果如下:高粒叶比群体,在降低群体起点的基础上,要求出苗-越冬期茎蘖数和叶面积发展较快,干物质积累量大;返青-孕穗期茎蘖数的消长速率较慢,茎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长平稳;孕穗-成熟期,高效光合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灌浆速率快、充实度高。粒叶比高的群体,花后冠层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消除植株体内活性氧的能力强。丙二醛(MDA)含量上升速率低,叶片的光合功能期长。籽粒的蔗糖转化酶活性高,促进营养器官中蔗糖向籽粒输送和籽粒中淀粉的合成,有利提高灌浆速率和粒重。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鉴证稻瘟病菌宗谱与寄主遗传背景的亲缘关系
伍尚忠,朱小源,杨祁云,罗林,刘斌,张少红,H.Leung,T.W.Mew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56-62 .
摘要
(
)
PDF
(2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散布性重复序列MGR586探针与EcoRI组合,分析广东省稻区的112个稻瘟病菌株(M.grise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根据带型相似性大于80%为度划分为15个遗传宗谱(genetic lineage)。这些在分子水平上划分的宗谱与寄主品种的遗传背景关系密切。由于广东省(包括华南稻区)大多数育成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在遗传背景上与GDL1及GDL2两个优势病菌宗谱寄主具有相似的共进化同缘宗亲关系,致使品种的抗性水平不高,抗性周期短暂。从而提出了选择异源供体,开展多元化育种的方向及途径。
棉铃虫成虫携带花粉的分析
徐广,郭予元,吴孔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63-70 .
摘要
(
)
PDF
(2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15.92%的棉铃虫成虫携带花粉。其中94.4%的花粉在喙上,喙的末端是携带花粉的主要部位。成虫携带有10科10多种花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花粉种类不同,在渤海海面采集的成虫有50%以上携带花粉。通过我国枣树花期的差异,可以确定6月份迁入辽宁地区的棉铃虫主要来自华北地区。棉铃虫成虫的寄主可以分为取食寄主和产卵寄主,缺乏充足的产卵寄主可能是迁飞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
我国南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硫矿化速率及供硫潜力研究
胡正义,曹志洪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69-74 .
摘要
(
)
PDF
(2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开放培养技术研究了21个中国南方代表性土壤有机硫矿化动力学。结果表明,182d培养土壤有机硫矿化量(S)为61.86~145.1mg/kg(均值88.56mg/kg),其中22.45%~48.03%(均值32.74%)来自前14d的矿化。14d和182d土壤有机硫矿化量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硫1.5%~8.2%(均值3.6%)和6.73%~19.8%(均值10.6%)。实测数据拟合方程发现,土壤有机硫矿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S#-t=S#-0[1-e#+(-kt)]。21个土壤有机硫矿化势(S#-0)为62.76~133mg/kg(均值84.94mg/kg)。试验还发现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硫供硫潜力及速率明显大于花岗岩、砂页岩和紫砂岩母质。
硅对大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梁永超,丁瑞兴,刘谦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75-83 .
摘要
(
)
PDF
(3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水培和土培条件下硅对盐敏感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科品7号和耐盐大麦鉴4耐盐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培和土培条件下适量加硅可降低大麦的盐害。硅显著提高盐胁迫大麦根系脱氢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汁液浓度。硅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大麦体内的钾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并提高土培大麦植株体内氮、磷的积累量及磷的浓度,改善盐胁迫大麦植株的养分平衡状况。硅对耐盐大麦盐害的缓解效果比对盐敏感大麦更显著。硅对大麦耐盐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钠离子毒害、减轻水分胁迫程度和改善植株体内的养分平衡状况而实现的。硅参与了植物的代谢或生理活动。
小麦品种主要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预测指标的研究
姚大年,李保云,朱金宝,梁荣奇,刘广田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84-88 .
摘要
(
)
PDF
(2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大面积生产条件下收集41个小麦品种,研究籽粒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膨胀势与面条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0.001水平);直链淀粉含量与面条评分间呈显著负相关(0.001水平);建立了面条评分分别依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回归方程。讨论了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的预测指标等问题,为小麦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面条品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的研究
宫长荣,李常军,李锐,陈江华,林学梧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89-92 .
摘要
(
)
PDF
(1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烤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期有一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成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烘烤开始后24h和60h分别有一个高峰。鲜叶中NO#+-#-3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相关,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硝酸还原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含量在烘烤初期迅速上升,变黄末达到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后含量仍比鲜叶高得多。
口蹄疫研究进展
江鹏斐,赵启祖,谢庆阁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93-100 .
摘要
(
)
PDF
(4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蹄疫是最重要的动物传染病。该病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的流行极大的限制了这些地区的肉品及其它农产品的出口,阻碍了这些地区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进展和该病病原——口蹄疫病毒的研究综述,主要包括病毒的复制、病毒的细胞受体、口蹄疫的检测方法。
甘露醇-1-P脱氢酶转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水稻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苏金,陈丕铃,吴瑞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01-103 .
摘要
(
)
PDF
(1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稻穗颈节伤流势与源库质量的关系研究
赵全志,高尔明,黄丕生,凌启鸿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04-106 .
摘要
(
)
PDF
(1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淮海平原小麦棉花两熟制生产力研究
毛树春,宋美珍,庄军年,张朝军,蔡忠民,韩迎春,范正义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07-109 .
摘要
(
)
PDF
(14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直肠吻合猪术后不同时间对氨基酸消化率测值的影响
张宏福,马永喜,常碧影,杜荣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10-112 .
摘要
(
)
PDF
(1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花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分子细胞学机理研究
邓德旺,郭三堆,杨志民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13-114 .
摘要
(
)
PDF
(1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总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15-120 .
摘要
(
)
PDF
(2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