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膺宾, 张莉珍, 许睿, 王艳艳, 郑晓明, 张丽芳, 程云连, 吴凡, 杨庆文, 乔卫华, 兰进好. 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长QTL——qGL12的精细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8): 3435-3444. |
[2] |
刘蕊, 张欢欢, 陈志雄, SHAHID Muhammad Qasim, 傅雪琳, 刘耀光, 刘向东, 卢永根. 筛选和转化药用野生稻TAC克隆获得耐旱水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8): 1445-1457. |
[3] |
贾士荣1, 袁潜华2, 王丰3, 姚克敏4, 裴新梧1, 胡凝4, 王志兴1, 王旭静1, 柳武革3, 钱前5. 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 1-10. |
[4] |
叶新福, 杨德卫. 覆盖野生稻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24): 5075-5080. |
[5] |
傅雪琳,陈伟栋,盘春辉,冯俊豪,刘向东,卢永根 . 栽培稻与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4): 661-669 . |
[6] |
夏瑞祥,肖宁,洪义欢,张超,苏琰,张小蒙,陈建民 .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3): 443-451 . |
[7] |
郭嗣斌,张端品,林兴华 . 小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初步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3): 2611-2618 . |
[8] |
黄 娟,杨庆文,陈成斌,梁世春,张万霞,乔伟华,王家祥 . 广西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8): 2633-2642 . |
[9] |
杨庆文,余丽琴,张万霞 ,时津霞,任军方,苗 晗. 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分化和保护策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6): 1085-1093 . |
[10] |
王松文,赵炳然,邢全华 ,阳和华,金德敏,刘 霞,王 斌. 野生稻DNA片段存在于高世代水稻变异系进一步的分子验证[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1): 2170-2177 . |
[11] |
蓝伟侦,何光存,吴士筠,覃瑞. 利用水稻C0t-1 DNA和基因组DNA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6): 1083-1090 . |
[12] |
杨庆文,余丽琴,张万霞,陈大洲,时津霞,任军方,苗晗. 原、异位保存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6): 1073-1079 . |
[13] |
@刘琳莉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南京210095@强胜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南京210095 @宋小玲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南京210095@胡金良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南京210095 . 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和转基因水稻的不亲和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4): 469-469 . |
[14] |
谢建坤,陈大洲,肖叶青,罗世友,郑康乐,庄杰云.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8): 873-878 . |
[15] |
刘继梅,程在全,杨明挚,吴成军,王玲仙,孙一丁,黄兴奇.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3): 273-2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