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Vol. 25 ›› Issue (04): 47-52 .

• 无栏目 •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改良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来源与抗赤霉病性改良中的问题

刘宗镇,汪志远,赵文俊,黄德崇,黄晓敏,孙锡娟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 201106
  • 出版日期:1992-07-20 发布日期:1992-07-20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 201106
  • Online:1992-07-20 Published:1992-07-20

摘要: 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来,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些,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赤霉病性来源, 抗赤霉病性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