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沙月霞, 黄泽阳, 马瑞. 嗜碱假单胞菌Ej2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 320-328. |
[2] |
马玉峰,周忠雄,李雨桐,高雪琴,乔亚丽,张文斌,颉建明,胡琳莉,郁继华. 氮素水平及形态对娃娃菜根系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 378-389. |
[3] |
颜统晶,张德权,李欣,刘欢,方菲,刘珊珊,王素,侯成立. 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羊肉风味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5): 3029-3041. |
[4] |
朱荫,张悦,严寒,吕海鹏,林智. 不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4): 804-819. |
[5] |
侯成立,黄彩燕,郑晓春,刘维华,杨奇,张德权. 宰后不同时间滩羊肉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可能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5110-5124. |
[6] |
王君杰,田翔,秦慧彬,王海岗,曹晓宁,陈凌,刘思辰,乔治军. 光周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叶片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286-295. |
[7] |
李艳林,SHAHID Iqbal,侍婷,宋娟,倪照君,高志红. 梅PmARF17克隆及其在花发育中与内源激素的调控模式[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3): 2843-2857. |
[8] |
刘海英,冯必得,茹振钢,陈向东,黄培新,邢晨涛,潘茵茵,甄俊琦. 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 1-18. |
[9] |
罗牡康,贾栩超,张瑞芬,刘磊,董丽红,池建伟,白亚娟,张名位. 杨桃的酚类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可及性与抗氧化活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7): 1459-1472. |
[10] |
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刘旭,黄荟. 脱落酸代谢与信号传递及其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5): 857-873. |
[11] |
郭美俊,白亚青,高鹏,申洁,董淑琦,原向阳,郭平毅. 二甲四氯胁迫对谷子幼苗叶片衰老特性和 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3): 513-526. |
[12] |
葛霞,徐瑞,李梅,田甲春,李守强,程建新,田世龙. 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的调控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3): 4929-4939. |
[13] |
陈吉玉,冯铃洋,高静,时健祎,周雨晨,涂发涛,陈元凯,杨文钰,杨峰. 光照强度对苗期大豆叶片气孔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1): 3773-3781. |
[14] |
张涛, 司福会, 张玉喜, 盖树鹏. 外源GA3影响牡丹花芽DNA甲基化水平和 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8): 3561-3569. |
[15] |
李晓英,薛梅,樊汶樵,罗洁. 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3): 2570-2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