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柑橘类水果的毁灭性虫害。雌虫在成功交配后将卵产入成熟果实,导致其发霉腐烂失去经济价值,从而严重危害柑橘产业。自然条件下的橘小实蝇交配时间发生于黄昏时段,此时下降的光照强度是诱发其交配的关键条件。本研究首先通过设置0-30000lux共10种光照强度,从而确定何种光强能够明显调控橘小实蝇的交配行为。进一步选择了三种明显调控其行为的光照强度,测试了这些光照强度对雄虫求偶(振翅)及雌虫对性信息素2,3,5-三甲基吡嗪(2,3,5-trimethylpyrazine TMP)趋向性的影响。最后,在实验室中将强光和黑暗条件人工组合,测试其是否可以阻止橘小实蝇的交配,以期待为未来橘小实蝇的行为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橘小实蝇成虫能在较低光照(<1000lux)正常交配,光强越强其交配数量越低,在光强达到20000lux以上时几乎无交配。较强光强明显减弱并推迟了雄虫的振翅行为与雌虫对TMP的趋向行为,不同的是雄虫在10000lux下仍有一定程度的振翅,而雌虫在此光强下对TMP几乎无趋向行为。成虫在无光情况下无交配行为,在此过程中雄虫无振翅行为而雌虫则对TMP失去趋向行为。进一步模拟不利光照条件,在强光10000lux一小时后持续无光,橘小实蝇成虫不进行交配。因此,光照条件是对橘小实蝇求偶交配的重要条件,未来可通过人工改变光强或其他手段干扰橘小实蝇成虫感弱光的分子靶标调控其求偶交配行为,从而开发新型绿色的橘小实蝇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