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利用华北平原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条带深旋耕和控释尿素耦合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与常规旋耕(RT)和免耕(NT)比,由于条带深旋耕(ST)使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10.5%和13.7%,从而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矿质氮含量。与普通尿素(CU)比,控释尿素(CR)使开花期和成熟期0-40 cm土层的土壤矿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2.4%和10.3%。因此,ST和CR显著提高了玉米根长和氮素总积累量,从而促进了叶片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特别是花后干物质积累)的增加,最终提高了玉米千粒重。ST处理产量比RT和NT处理分别提高了8.3%和11.0%,CR处理产量比CU处理提高8.9%。由于ST和CR耦合处理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综述可知,ST与CR结合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氮素供应,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该措施可作为华北平原以及世界上其他类似地区的促进玉米可持续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
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长度较小的非编码RNAs(约20-24个核苷酸),近年来被认为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后调节因子,参与了植物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如根系生长与发育。miRNAs通过参与应答激素信号、营养吸收和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来调节根系的伸长、侧根(AR)形成和不定根(AR)的发育。本文汇总了miRNAs参与调控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多方面的研究进展,还讨论了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miRNAs发挥功能的若干关键调控机制,miRNAs与转录因子的调控关系,以及与其靶基因介导的激素信号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