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J蛋白最初是在大肠杆菌中鉴定的一种大小约为41kDa的热休克蛋白,其蛋白家族是分子伴侣中最多样化的家族,在蛋白质折叠和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在植物发育和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DnaJ家族蛋白已在许多物种中广泛研究,例如人类,果蝇,蘑菇,西红柿和拟南芥等,但其在小麦中的作用以及其与植物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却鲜少有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鉴定了236个TaDnaJs,并对其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蛋白质基序、蛋白质结构、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以及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将这些TaDnaJs按其结构域分成DJA、DJB和DJC三组,并从分组中随机选择了6个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和激素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TaDnaJ基因在不同组中存在组织差异表达,DJA组的基因表达集中在顶部叶片,对ABA和GA更为敏感;DJB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在根和种子中最高,对ABA更为敏感;DJC组中的基因表达在小麦叶片中最高,其次是根和种子,对SA和GA最敏感。另外我们随机选择了17个基因分析植物病毒侵染后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测试的17个TaDnaJ基因中,有16个基因在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侵染后呈现上调表达,这表明TaDnaJ家族可能参与了植物防御反应。随后我们通过酵母两杂交实验验证了WYMV NIa、NIb和7KD蛋白与WYMV侵染后表达水平变化最显著的TraesCS7A02G506000相互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究了DnaJ蛋白介导的胁迫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分子机制,DnaJ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本研究提高了对TaDnaJ基因表达谱的认识,并且为TaDnaJ家族与植物防御机制之间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为了探究黄羽肉鸡的高效饲养模式,本研究以雪山草鸡为研究素材,按照2×2完全随机试验探究2种饲养方式以及性别对雪山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本试验将200只体重相近的雪山草鸡公母各半,按照性别和饲养方式随机分为四组,饲养方式分为笼饲和平养。结果表明,雄性肉鸡和笼养肉鸡比雌性肉鸡和平养肉鸡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P<0.001)和更高的全净膛率(P<0.001)。饲养模式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胸肌率和腿肌率有影响(P<0.05),雌性平养肉鸡胸肌率和腿肌率最高(P<0.02)。无论是雌鸡还是雄鸡,在笼养模式下肉鸡腹脂率均高于平养模式(P<0.01)。相比于其他组,雌性笼养肉鸡的胸肌肉品质较好(P<0.05)。雄性肉鸡的胸肌pH值低于雌性肉鸡,且与腿肌pH值的结果趋势一致,笼养肉鸡胸肌pH值高于平养肉鸡,而腿肌的pH值与此相反。肉品质指标的差异与肉鸡活动量差异有一定的关系。福利指标结果显示,平养模式下肉鸡的羽毛质量优于笼养肉鸡(P<0.01),步态得分无显著影响(P>0.05)。基于16S rRNA扩增测序的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各组肠道菌群中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盲肠菌群组成相对稳定。平养模式下鸡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较笼养模式更为丰富,但alpha多样性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6)。肠道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幽门螺杆菌和罗姆布茨菌的丰度等可能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综合看来,笼养模式以及雄性雪山鸡的选择可获得高效的生产性能,这可能与相关肠道菌群丰度差异有一定的关系,而平养模式下鸡只羽毛质量更好,肠道微生物群种类更为丰富,生产中可根据具体市场需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