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花生品种多样,花生的特性和营养决定了产品品质。然而,全球花生籽仁的关键品质指标的比较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相对薄弱,阻碍了全球花生品质评价和花生产业发展。本研究以主要花生生产国的10个不同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花生籽仁的表观形态、微观结构、单细胞结构、工程特性和质构特性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花生籽仁的表面和截面微观结构均呈致密的“块状”形貌,细胞结构明显。细胞内脂滴呈球形,均匀分布在细胞内。10个花生品种籽仁的单细胞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尺寸,并发现这与质构和工程特性相关。此外,花生籽仁的质量损失随温度变化呈5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水分流失、挥发性损失、蛋白质变性和各种生物大分子的降解等的过程。不同花生品种间脂肪、蛋白质、蔗糖含量以及质构、堆积密度、真实密度、孔隙率、几何平均直径、圆度和球形度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了主要花生加工国家常见花生品种的微观结构、工程性能和营养成分之间的关联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全球花生品质评价和花生产业提供了有价值数据和见解。
土壤中的氮素分布不均,在氮素富集的土壤区域内,植物根系大量的生长。然而,不同玉米基因型根系对局部施氮的响应与氮素吸收效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以4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根系生长对局部施氮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在水培采用分根培养体系局部供氮,在田间采用条施和穴施的局部施氮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根系局部氮响应在水培和田间条件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在水培局部供氮条件下,强响应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先锋32D22的侧根长增加了50-63%,根系生物量增加了36-53%,而弱响应品种蠡玉13的根系生长响应较小。田间条件下,3个强响应品种的根长在40-60 cm土层显著增加66-75%,而蠡玉13的根长变化幅度显著较低。此外,局部施氮肥促进强响应品种的花后氮吸收,增幅达16-88%,并且促进了郑单958的籽粒产量显著增加10-12%。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40-60 cm土层根长呈显著正相关(r=0.39)。综上所述,可在苗期鉴定玉米品种对局部施氮的响应类型,生产中强响应型玉米品种与局部施用氮肥配套应用;同时可将“根系局部施氮响应能力”作为玉米氮高效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
荔枝在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前提。本研究利用矮化荔枝品种‘紫娘喜’和乔化荔枝品种‘妃子笑’之间的178个子代F1群体为材料,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高密度连锁图谱。遗传图谱包含3027个SNP标记,分布在15个连锁群上,总的遗传距离为1711.97 cM,平均遗传距离为0.57 cM。基于此高密度遗传图谱和三年的表型分析,共检测到37个QTL与8个矮化性状相关,包括枝梢长度(LNB)、枝梢直径(DNB)、复叶柄长度(LCP)、复叶柄直径(DCP)、节间长度(LI)、叶片长度(LSL)、叶片宽度(WSL)和株高(PH)。这些QTL可以解释8.0%至14.7%(平均= 9.7%)的表型变异。其中,发现几个QTL簇,特别是在LG04和LG11连锁群上,暗示调节荔枝矮化性状的基因可能成簇分布。在这些QTL区间鉴定到126个候选基因,其中55个基因在‘紫娘喜’和‘妃子笑’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DEGs)参与细胞发育、物质运输、信号转导和植物形态发生的调控,可能在调控植物矮化性状中起重要作用。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矮化性状相关QTLs分析将为荔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是一种能够有效激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可多联多价、安全性好的新型疫苗。动物α疱疹病毒拥有较大的基因组,含有多个不影响病毒复制的非必需区,能够插入接受外源基因并表达相应抗原蛋白;同时具有较广泛的宿主谱,能够在宿主体内复制并持续刺激动物产生对抗相应病原的免疫力,是作为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理想载体。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多种方法构建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病毒。目前以动物α疱疹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已经涉及禽类、猪、牛、羊、伴侣动物等,目前成功构建的多株重组动物α疱疹病毒能免疫后可使动物同时获得对多种疾病的免疫。本文总结了重组动物α疱疹病毒构建方法、外源基因的引入和表达以及动物α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免疫作用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不同的构建策略及其优缺点、外源基因的选择、插入形式和位点等,并介绍了各种动物α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新型动物α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