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器官相比,Bt转基因棉棉铃中杀虫蛋白含量最低。该文研究了盛花期喷施氨基酸对棉铃Bt蛋白浓度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相关的蛋白质合成和碳水化合物转化机制。2017-2018年棉花生长季节,以2个陆地棉品种(杂交种泗抗3号和常规种泗抗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处理(即CK,对照;LA1,组成Bt蛋白的5种主要氨基酸;LA2,21种氨基酸)于盛花期喷施棉铃。结果表明,棉铃Bt蛋白浓度提高5.2%-16.4%,籽棉产量提高5.5%-11.3%,2个氨基酸处理间没有差异。此外,由于氨基酸的应用,棉铃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均有所增加。同时发现,棉铃Bt蛋白含量、铃数增长量和铃重与碳氮代谢密切相关,Bt蛋白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以上水平线性正相关。花后15-25天,铃数增长量与GPT活性、GOT活性呈显著以上水平线性正相关。花后55-65日铃重与SAI活性呈显著以上水平线性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的应用促进了棉铃蛋白质合成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从而提高了棉铃Bt蛋白浓度和皮棉产量。
不利的生长条件会造成玉米产量的降低。当前,生育期内的高温胁迫是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玉米在生育期内的所有生长阶段都可能遭受连续或者间断的高温胁迫。为了应对不同生育期阶段内高温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综述、对比不同生长阶段内高温胁迫造成的产量损失,以及潜在的机制。为此,本文将玉米生长周期划分为七个生长阶段,即发芽和幼苗期、拔节期、营养生长后期、开花期、滞后期和有效灌浆期,以及灌浆后期。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引起的产量损失和潜在生理变化。同时,还比较和讨论了高温胁迫对不同生长阶段生理过程影响的共性和差异。最后,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描述不同阶段内高温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主要影响,这也将为制定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的策略提供帮助。
2013-2016年于扬州大学试验田,本试验对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CRRI50)进行了密度(12.0、13.5和15.0株﹒m-2)和缩节胺剂量(180、270和360 g ha-1)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在13.5株﹒m-2和270g﹒ha-1 缩节胺处理下,单位面积铃数最多,棉铃日增量最高,90%以上的棉铃均出现在离地面高45-80cm范围内。综上所述,麦后直播棉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缩节胺剂量配合高种植密度可促进集中成铃,使中、上冠层棉铃分布较多,并且不减产,从而克服目前移栽棉种植模式下用工多的问题。
在棉花生产中,种植密度是用来控制棉铃分布、成铃情况和产量的常用栽培方法。2015年和2016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PD1-PD5:15000;30000;45000;60000和75000株·ha-1)对两个Bt棉品种泗抗1号(常规品种)和泗抗3号(杂交品种)Bt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单株铃数、铃重、棉铃体积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种植密度从15000株/hm2增加到75000株/hm2时,棉子中Bt杀虫蛋白含量增加,2015年花后40天SK-1和SK-3中Bt杀虫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66.5%和53.4%,2016年SK-1和SK-3分别提高了36.8%和38.6%。氮代谢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活性降低。花后20天数据分析表明,棉子Bt杀虫蛋白含量与可溶性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015年在SK-1和SK-3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和0.926**,2016年在SK-1和SK-3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和0.965**。相比之下,棉子Bt杀虫蛋白水平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015年在SK-1和SK-3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74**,2016年在SK-1和SK-3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86**。为进一步证实Bt杀虫蛋白含量与氮代谢的关系,分析发现Bt杀虫蛋白含量与GPT和GOT活性呈正相关,与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呈负相关。综上所述,高种植密度增加了棉子Bt杀虫蛋白含量,该增加与单株铃数、铃重和铃体积的减少密切相关。此外,在高种植密度下,氮代谢的变化也有助于Bt杀虫蛋白含量的增加。
在转Bt基因抗虫棉(Bt棉)所有器官中,棉铃中杀虫蛋白含量最低。这也影响了Bt棉高产的获得。本文主要探讨了喷施不同浓度氮素(尿素)对Bt棉棉子中杀虫蛋白含量和籽棉产量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生理机制。2017-2018年以泗抗3号(杂交种)和泗抗1号(常规种)为材料,在棉铃形成期,喷施不同浓度尿素。2017年设置0%、2%、4%、6%、8%、10% 等6个浓度;2018年设置0%、1%、3%、5%、7%、9%等6个浓度。尿素浓度对Bt棉棉子中杀虫蛋白含量和最终籽棉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其中喷施5%-6%尿素处理可显著提高供试品种棉子中杀虫蛋白含量且籽棉产量最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喷施5%-6%尿素处理下,泗抗3号和泗抗1号棉铃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均较高,但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却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GPT活性与棉子中杀虫蛋白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外,喷施5%-6%尿素后,供试品种田间棉铃虫数量及蛀铃率均显著降低,这也为最终高产的获得奠定了基础。喷施外源氮素可显著影响Bt棉棉子中杀虫蛋白含量,进而提高其对棉铃虫的抗性。其中喷施5%-6%尿素效果最为明显。
为了阐明减氮施肥对抗虫棉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在2015-2016棉花生长季,以常规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0、75、150、225、300 kg/公顷的施氮量处理。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随着施氮量从常规施氮量(300kg/公顷)降低到0 kg/公顷,单株蕾数、棉蕾体积和棉蕾干重均呈下降趋势,同时棉蕾Bt杀虫蛋白含量也相应下降。氮代谢分析结果表明,减氮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GPT和GOT活性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缺氮条件下Bt蛋白含量的降低与氮代谢生理变化相关。综上所述,减氮条件下,棉蕾生长和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蕾期适当的施氮量在促进棉蕾生长的同时也可提高棉花抗虫性。在人间游历 爱是最壮观的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