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小艳,杨瑜,黄冬琳,王朝辉,高亚军,李永刚,吕辉. 小麦化肥减施与不同轮作方式的周年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89-1603. |
[2] |
温延臣,李海燕,袁亮,徐久凯,马荣辉,林治安,赵秉强.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1): 4460-4469. |
[3] |
仇少君, 李宁, 何萍, 魏丹, 金梁, 赵士诚, 徐新朋, 周卫. 典型黑土春玉米化学肥料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6): 2824-2834. |
[4] |
佟丙辛, 张华芳, 高肖贤, 侯勇, 马文奇. 华北平原典型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其环境效应 ——以河北省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3): 442-455. |
[5] |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 不同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20): 4027-4035. |
[6] |
王平,陈新平,张福锁,田长彦 . 不同水氮处理对棉田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移动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5): 946-955 . |
[7] |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07-4229. |
[8] |
余海英,李廷轩,张锡洲. 温室栽培系统的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3): 514-522 . |
[9] |
陈福兴,张马祥,陈永安. 消除土壤障碍因子,促进红壤稻田持续高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增刊): 3151-3155. |
[10] |
刘守龙,苏以荣,黄道友,肖和艾,吴金水. 微生物商对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及施肥制度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7): 1411-1418 . |
[11] |
赵秉强,李秀英,李絮花,李燕婷,徐 晶,王丽霞,李小平,张夫道,孙瑞莲,朱鲁生.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91-1599 . |
[12] |
王平,陈新平. 不同水氮管理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平衡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4): 761-769 . |
[13] |
江立庚, 曹卫星, 甘秀芹, 韦善清, 徐建云, 董登峰.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营养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5): 648-648 . |
[14] |
@刘恩科$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泰安271.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5): 711-711 . |
[15] |
@齐伟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泰安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北京      徐艳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张凤荣$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 黄淮海平原农区县域土壤养分平衡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2): 238-2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