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磊,董晴,张文利,胡晓龙,王洪刚,王玉海.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8): 1378-1387. |
[2] |
王玉海,何方,鲍印广,明东风,董磊,韩庆典,李莹莹,王洪刚. 高抗白粉病小麦-山羊草新种质TA002的创制和遗传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3): 418-428. |
[3] |
赵曼,田体伟,李为争,罗梅浩,郭线茹,闫凤鸣. 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取食行为的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8): 1538-1547. |
[4] |
胡亚亚, 冯丽娜, 冀红柳, 孙一, 张娜, 魏学军, 杨文香, 刘大群, 贾继增. 粗山羊草Y192中抗叶锈基因LrY192的SSR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0): 2022-2028. |
[5] |
任海英,方 丽,茹水江,王汉荣 . 抗蔓枯病甜瓜突变体edr2抗病现象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9): 3131-3138 . |
[6] |
吴龙火,李 庆,杨群芳,王海建. 禾谷缢管蚜取食5种山羊草的诱导抗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 102-107 . |
[7] |
赵光耀,孔秀英,贾继增. 粗山羊草(Ae.tauschii)幼苗和根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其EST注释与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7): 1331-1336 . |
[8] |
王全华,王秀峰,林忠平. 外源GO基因导入番茄后对叶霉病的抗性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7): 1365-1370 . |
[9] |
张超,徐如宏,思彬彬,任明见,张庆勤. 用AFLP标记一个来自偏凸山羊草的抗条锈病新基因 YrG775[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4): 673-678 . |
[10] |
郭长虹,寺地徹. 普通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7): 1300-1305 . |
[11] |
宋喜悦,何蓓如,马翎健,胡银岗,李宏斌.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6): 1095-1099 . |
[12] |
李庆,叶华智.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6): 719-723 . |
[13] |
乔利仙,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王小利. 粘、易、偏和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籽粒品质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6): 587-591 . |
[14] |
孙四台,倪汉祥,丁红建,屈振刚,张淑芬.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2): 24-29 . |
[15] |
叶兴国,徐惠君,李志武,杜丽璞,赵乐莲. 小麦与白黑麦、卵穗山羊草正反杂交的可交配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4): 9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