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 (Take-all) 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培育抗病材料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华山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是小麦品种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特别是小麦全蚀病稀缺的抗性资源。在本研究中,相比感病亲本7182,小麦-华山新麦草渗入系H148的全蚀病抗性得到了显著性提升。为了明确H148抗病性的遗传机制,我们构建了H148和西农585的F2遗传分离群体,且利用植物数量遗传体系“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其研究发现,H148的全蚀病抗性受到两对主效基因的共同控制,这两对主效基因存在一定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同时,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和小麦660K基因芯片筛选出与抗病相关的外源特异性SNP,主要分布于小麦2A染色体。根据特异性SNP开发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 KASP) 分子标记,对F2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最终在2A染色体的68.8-70.1Mb区间内定位到一个主效的QTL。该目标区间在小麦参考基因组序列上存在62个候选基因,经基因功能注释显示,两个可编码蛋白的基因与系统性提升植物根系抗性相关,被预测可能参与了小麦对全蚀病的抗病反应。总之,小麦-华山新麦草渗入系H148的选育以及抗病QTL的定位,以期为小麦抗全蚀病分子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