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机插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倒伏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氮肥的响应,2017年和2018年在江苏丹阳(长江中下游代表性区域)开展了两年重复的田间试验,以22个杂交籼稻、22个常规粳稻以及2个籼粳杂交稻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300 kg ha-1),采用毯苗机插的移栽方式,从倒伏相关的力学指标、形态学指标以及物质转运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的差异表现为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杂交稻(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的倒伏指数(LI)高于常规粳稻源于其较高的株高,籼粳杂交稻较低的茎鞘物质表观输出率导致其LI显著低于杂交籼稻。杂交籼稻品种间倒伏指数较大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茎鞘物质表观输出率,株型紧凑的品种茎鞘物质表观输出率低,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常规粳稻品种间的差异则是由断面模数(Z)即茎粗造成的。籼粳杂交稻或常规粳稻的倒伏指数在氮肥处理间的变异相对较小,高氮水平下均没有发生倒伏,这是由于其叶倾角较小且在高氮条件下变化不大;而杂交籼稻不同品种LI和倒伏率对氮肥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株型紧凑的品种耐高氮。因而,紧凑株型品种适宜作为机插条件下的抗倒耐氮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