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叶蝇(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类体型小、物种多样的昆虫,主要以幼虫潜食寄主植物组织形成危害。该科的多个物种被认为是全球范围的入侵害虫,造成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在中国,蔬菜和花卉等重要经济作物已受到这类害虫的严重危害,尤其是斑潜蝇。潜叶蝇种间形态相似而难以区分。在中国,潜叶蝇类农业害虫的种类和发生与分布仍不明晰。为探明中国潜叶蝇类害虫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基于2016年到2019年间在全国开展的潜叶蝇系统调查和采样,利用形态学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它们进行了识别和鉴定。共采集与鉴定有分别属于5个属的27种潜叶蝇,包括16种斑潜蝇。随后基于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分子标记重建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并估计分化时间,获得了高度一致且支持度较高的贝叶斯与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发育树中斑潜蝇属分为了两个主要支系,推断它们在大约2740万年前(95%最大后验密度:2300-3152万年前)的渐新世发生分化。这两个支系之间的分布格局和寄主植物关联存在差异,其中,支系2中的物种分布于凉爽气候的高纬度地区,表明斑潜蝇属可能已经分化出一个适应凉爽气候环境的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