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无可用的商业化疫苗和药物,其相关研究限定于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完成,生物安全防护中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MICRO-CHEM PLUS(MCP)作为一种复合型季铵盐类消毒剂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广泛使用,而针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灭活效果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我们探究不同病毒载量、不同消毒剂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作用温度对于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病毒载量需要更高浓度的MCP才能将ASFV完全灭活,较低浓度的MCP需要延长作用时间才能达到完全灭活ASFV的效果,不同的作用温度对于MCP灭活ASFV的效果无影响。应用干雾消毒机将5%MCP进行房间喷雾消毒,当浓度达到0.06L/m3,用ASFV、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作为生物指示剂,可以达到终末消毒效果,但对于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还有部分活菌残留;当浓度为0.03L/m3时,对于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生物指示剂,也可以达到了终末消毒效果。该研究为在特定环境中合理使用 MCP 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用于操作ASFV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以及猪场非洲猪瘟感染的预防。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我们在先前研究中构建的F1杂交群体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与春季再生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该群体包含392个子代,且亲本在春季再生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地点连续统计了两年的表型数据,并利用IciMapping软件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单个环境中表型的平均值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作为QTL定位的表型,总共鉴定到36个与春季再生性状显著关联的加性QTL。其中,有十个QTL分别解释了超过10%的表型变异(phenotypic variation, PVE),在P1亲本(父本)中有四个,P2亲本(母本)中有六个。在这些加性QTL中共有六个重叠的QTL区间,在P1和P2中分别有两个和四个。在P1中,两个重叠的区间都位于连锁群7D上。在P2中,PVE >10%的四个QTL在连锁群6D上定位到相同区间。此外,在P2中鉴定出六对显著的上位性QTL,而在P1中没有定位到上位性QTL。在四个重叠的QTL(qCP2019-8,qLF2019-5,qLF2020-4和qBLUP-3)所处区间内筛选到一个候选基因,该基因被注释为MAIL1,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在植株的生长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定位到的QTLs是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对紫花苜蓿春季再生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鉴定的相关基因为深入了解紫花苜蓿春季再生的遗传特性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表达eGFP重组非洲猪瘟病毒为指示病毒,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方法,模拟浸泡和喷雾方式,在室温条件下,观察消毒剂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后是否产生可见荧光信号为标准,来判定病毒是否完全被消毒剂灭活。结果显示,模拟浸泡消毒方式,在室温条件下,碘酸混合溶液0.5%浓度,作用1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过硫酸氢钾复合粉0.25%浓度作用3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枸橼酸粉0.25%浓度作用3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二氯异氰脲酸钠粉0.12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0.2%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癸甲溴铵溶液0.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模拟喷雾消毒方式,在室温条件下,碘酸混合溶液0.5%浓度,作用1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过硫酸氢钾复合粉0.2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枸橼酸粉0.5%浓度作用3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二氯异氰脲酸钠粉0.2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0.2%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癸甲溴铵溶液0.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这些结果表明,常用市售6种消毒剂,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均能有效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应用表达eGFP重组非洲猪瘟病毒为指示病毒,快速准确评价消毒剂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效果的方法,为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有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