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传染病,该病的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IBDV的基因组由双节段双股RNA组成,即A节段和B节段。传统上,依据致病性和抗原性,IBDV可分为经典株、变异株、超强毒株和弱毒株。近年来,随着IBDV的不断变异,具有新的基因特征的IBDV毒株不断出现。传统的IBDV分类方法已不能涵盖这些新出现的毒株。因此,亟需建立一种新的IBDV基因型分类方法用于IBDV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A节段基因序列常被用于IBDV的基因分类。然而,对于基因组分节段的IBDV来讲,A节段和B节段在病毒的遗传演化中都很重要,仅基于A节段基因序列的基因分类方法是不全面的。而且,原有的分类方法已经不能涵盖不断出现的IBDV节段重配病毒和最新出现的IBDV新型变异株。因此,本研究率先建立了一种兼顾IBDV基因组双节段特征的新的IBDV基因分型方法。在该分型系统中,基于A节段编码的VP2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特征,IBDV被分为9个基因群(A1、A2、A3、A4、A5、A6、A7、A8和AII);基于B节段编码的B-maker的核苷酸序列特征,IBDV被分为5个基因群(B1、B2、B3、B4和BII);A2又被进一步分为4个亚群(A2a、A2b、A2c和A2d)。利用新的基因分型方法,传统的经典株、变异株、超强毒株和弱毒株分别被归类于基因群A1B1、A2B1、A3B2和A8B1。本研究中鉴定的IBDV新型变异株被归类为基因群A2dB1。本研究建立的IBDV基因分型方法,是一个灵活多样的开元系统,可用于现有毒株和新出现毒株的明确鉴定,将极大地方便IB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