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是籽粒形成的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决定最终产量。本研究以1964至2014年间在中国育成的50个代表性玉米单交种为试验材料,在多环境下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快增期(Effective grain filling phase)的灌浆速率(43.40%)与灌浆持续时间(54.46%)对百粒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发现,随着不同时期育成单交种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实际灌浆期(Actual grain filling period duration,AFPD)表现为持续上升,每10年有效积温平均增加23.41 ℃day。但对生理成熟期(Days from sowing to physiological maturity,DPM)而言,每10年有效积温仅平均增加19.76°C d,播种至吐丝的天数(Days from sowing to silking, DTS)占整个生理成熟期的比例则明显降低,由上世纪60年代的53.24%降至本世纪初的49.78%(2010s)。另外,还发现不同年代间中国育成单交种的各阶段籽粒灌浆速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籽粒灌浆相关性状的稳定性明显改善。对本土育种家选育单交种与国外种子企业选育单交种的灌浆特性进行比较,发现外来品种的籽粒快增期灌浆持续时间更长、灌浆相关性状的稳定性更高。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认为缩短播种至吐丝的天数,延长籽粒灌浆持续时间,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并继续提升籽粒灌浆相关性状的稳定性将有利于未来玉米品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