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RNA-seq分析比较了甘蓝型油菜-白芥属间杂种后代的黄籽材料及其褐籽亲本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与类黄酮和脂肪酸含量变化进行关联分析。通过HPLC-PDA-ESI(−)/MSn分析,我们发现黄籽中苯丙烷和类黄酮类物质(如异鼠李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和其它衍生物)的含量显著低于褐籽材料。黄籽材料的脂肪酸含量较褐籽高,主要是由于C16:0、C18:0、C18:1、C18:2和C18:3的含量变化所导致。通过授粉后4周(4 WAF)和5周种子的RNA-seq分析,我们发现黄、褐籽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富集于类黄酮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路径,包括BnTT3、BnTT4、BnTT18和BnFAD2。此外,我们发现黄籽中脂肪酸合成、去饱和、延伸相关的基因(FAD3、LEC1、FUS3、LPAT2)较褐籽上调表达,而与β氧化相关的基因(AIM1和KAT2)在黄籽中下调表达。这些与类黄酮、苯丙烷、脂肪酸含量变化相关的DEGs将有助于解释黄籽甘蓝型油菜的表型变化,且对于油菜的遗传改良也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