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是被广泛采用的减少侵蚀土壤碳流失的方法。然而,秸秆覆盖对黑土可溶性有机质(DOM)径流损失的影响尚未被深入研究。当前,秸秆覆盖通过改变土壤团聚体来影响径流DOM组成和损失的机制仍未明晰。本文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秸秆覆盖处理和不覆盖处理(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将土壤筛分为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在五次降雨发生后,分析了秸秆覆盖对径流和土壤团聚体中的DOM浓度(以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表征)与组成(以荧光光谱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减少了54.7%的径流量。因此,秸秆覆盖虽然增加了径流中平均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浓度,但却减少了径流中48.3%的DOC损失。径流DOM的组成与土壤相似,都包含类腐殖酸和类蛋白质物质组分。秸秆覆盖处理后,随着降雨事件的发生,小团聚体中的类蛋白质成分积累,径流中的类蛋白质成分减少。荧光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捕捉径流和土壤DOM特征的动态变化,来了解降雨事件下物质迁移的水文路径。方差分解分析(VPA)表明,微团聚体解释了不覆盖处理下68.2%的地表径流DOM变化,而小团聚体解释了秸秆覆盖处理下55.1%的地表径流DOM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减少了土壤小团聚体的破碎和微团聚体的损失,从而影响了土壤中DOM的组成、减少了径流中DOM的损失。本研究结果为坡耕地碳流失的阻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矮化梨品种‘601D’及其突变体‘601T’为材料,研究比较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601D的矮化机理。生物学特性表明,601D的节间短,树体短而紧凑,叶片厚而宽,气孔密度低,气孔(直径)大,光合能力强。601T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内源激素检测结果表明,601D的脱落酸(ABA)、ABA葡萄糖酯和GA4含量较高,而反式玉米素含量较低。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ABA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相关转录因子如bHLH、WRKY和Homeobox等也参与了植物矮化的调控。因此,我们研究了三种与601T有明显差异的激素,发现只有ABA可以诱导601T恢复矮化植株表型。因此,我们认为601D的矮化是由于ABA的过度积累所致。本研究为矮化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