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油酸是一种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能由人类或动物自身合成,只能从外部获得。亚油酸的含量对肉的质量和风味有影响,并间接影响消费者的偏好。然而,影响亚油酸在生物体内沉积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因为对于亚油酸沉积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为了研究影响亚油酸含量的主要效应基因,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筛选慢型型黄羽鸡的关键基因。我们为了筛选与慢型黄羽肉鸡中亚油酸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在126天上市日龄时宰杀了399只天农麻鸡,测量了胸肌中的脂肪酸含量,并收集胸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将转录组测序结果与WGCNA的表型相结合,来筛选候选基因。并对在相关度最高的模块中显著相关的基因进行了KEGG富集分析。在对399个胸肌组织进行基于RNA-Seq的质量控制后,共获得13,310个基因。使用这些基因进行了WGCNA,共得到26个模块,其中有8个与亚油酸含量高度相关的模块。根据|GS|>0.2和|MM|>0.8的标准进行筛选,得到四个关键基因,即MDH2、ATP5B、RPL7A和PDGFRA。KEGG富集后结果显示,目标模块内的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中。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量的转录组分析,发现代谢途径在天农麻鸡亚油酸含量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筛选出MDH2、ATP5B、RPL7A和PDGFRA作为影响亚油酸含量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选择分子标记和全面了解影响肌肉中亚油酸含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慢速型黄羽肉鸡的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生产中,强优势单果穗玉米品种通常拥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及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明确幼穗强、弱势差异分化的关键时期及内源激素在该时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用穗间强弱势差异显著的玉米品种苏玉41号 (单穗型,幼穗间强弱势差异显著和AN101(双穗型,幼穗间强弱势差异较小),于2017和2018年在江苏大丰稻麦原种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弱势幼果穗发育较强势穗分化滞后,其滞后分化不仅与分化起始时间延后有关,还与其在小穗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的持续时间延长有关。该时期强弱势幼穗间激素差异显著。从吐丝前12天开始到吐丝当日,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R+ZT)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在两品种强、弱势幼穗内均先上升后急剧下降且在两品种间差异显著。脱落酸(ABA)则是在强、弱势幼穗内先缓慢上升,然后在苏玉41号中逐渐下降,在AN101中维持较高水平。吐丝前8天是形态上强弱势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上位幼穗(强势穗)处于小花分化到性器官形成的过渡期。此期,在苏玉41中强、弱势幼穗日生长量差值、IAA、(ZR+ZT)和GA3含量差值均高于AN101。同时,苏玉41号强、弱势间IAA比值及(ZR+ZT)比值均要高于AN101,而GA3和ABA则无明显差异。强、弱势幼穗间日生长量差值及内源激素差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内源激素在调控幼穗强、弱势差异分化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弱势果穗的滞后发育及其完成小穗分化和性器官形成时间过长有关;IAA和ZR+ZT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GA3似乎在更早时期参与强、弱势幼穗分化,而ABA未能观察到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