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Ohashi) 属于豇豆属亚洲豇豆亚属,是东亚各国传统种植作物。小豆营养丰富、医食两用,消费市场逐渐遍布全球。然而,小豆的遗传研究相对缓慢,导致育种技术落后、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本研究基于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了小豆SNP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11条连锁群,含2904个标记,每条连锁群的标记数从208个(LG7)到397(LG1)个不等。图谱总长1365.0cM,标记间平均距离0.47cM,每条连锁群的长度从97.4cM(LG9)到155.6cM(LG1)不等。利用该图谱共发掘到两个与籽粒大小有关的主效QTL,分别位于LG2(22.1%) 和LG 9(18.8%)。此外,基于InDel侧翼序列,进一步开发了9718对引物,并随机选择200对进行PCR扩增检验,结果显示有75对在24份小豆种质中具有多态性。本研究中高密度图谱构建及籽粒大小的QTL 分析将进一步提升小豆重要性状基因的发掘等,而InDel标记的开发将有效促进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初步定位等研究。
堆肥过程中磷矿粉影响微生物群落进而钝化重金属的机制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猪粪秸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重金属形态变化,探明磷矿粉作用下微生物对重金属钝化机制。结果表明磷矿粉的添加能够提高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特别是对于Cd和Zn,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降低了247.41和176.25%。随着堆肥的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Firmicutes 所占比例降低,而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 Deinococcus-Thermus 和Gemmatimonadetes所占比例升高。磷矿粉的添加使原生的细菌门类发生变化,Bacteroidetes变化可以解释Zn,Cu和Cr的形态变化,而 Deinococcus-Thermus和Proteobacteria影响Zn, Pb和Cd钝化。该研究结果能为堆肥过程中的重金属钝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