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在骨骼发育和矿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对肉仔鸡胫骨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研究很少。因此,在目前研究中通试验1采用组织块法从1日龄AA肉公鸡胫骨中分离成骨细胞,通过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试验2分别在成骨细胞持续培养第4、8、12、16、20、24、28和32天对原代培养的肉仔鸡胫骨成骨细胞的活力和矿化进行评价。
试验1结果表明,肉仔鸡胫骨原代成骨细胞呈梭形、三角形或多边形。ALP染色后95%以上细胞呈蓝黑色,连续培养4天后形成矿化结节;试验2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虽然培养时间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有影响(P=0.0012),但LDH活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另外,培养时间显著影响(P≤0.0001)矿化结节的数量和面积比例,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其矿化结节数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增长(P<0.04),并在24-32天内保持稳定。根据矿化结节数量和面积比例的最佳拟合断线模型或二次曲线模型(P<0.0001)评价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17和26天。
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块法成功构建了肉仔鸡胫骨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其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ALP活性和矿化特征,在持续培养4-32天内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活力,胫骨原代成骨细胞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7-26天。因此,该方法建立的肉鸡胫骨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肉鸡骨骼发育和矿化的潜在机理。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可靠的肉鸡胫骨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模型。
本研究旨在确定II b型钠磷协同转运载体(NaP-IIb)和无机磷转运载体2(PiT2)是否直接参与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磷吸收。针对NaP-IIb和PiT2基因设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合成并转染至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细胞,通过抑制效率分析筛选出对NaP-IIb和PiT2基因干扰有效的siRNAs,用于后续磷吸收试验。转染有效抑制NaP-IIb或PiT2的siRNA至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待Transwell培养板上的细胞汇合成单层后,将磷转运载体基因(NaP-IIb或PiT2)沉默细胞或未转染细胞在含有0或0.25 mM磷(以KH2PO4形式引入)的吸收培养基中孵育,以检测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结果表明,si-1372和si-890分别为抑制NaP-IIb和PiT2基因表达的有效siRNA。与无磷组相比,添加磷可显著提高(P=0.065)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PiT2蛋白丰度,并增强(P<0.0001)其磷吸收。另外,NaP-IIb沉默显著降低(P=0.07)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磷吸收,但PiT2沉默对其并无影响(P=0.345)。综上所述,NaP-IIb可能直接参与肉鸡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磷吸收,而PiT2并未直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