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方稻作区,传统的早稻-晚稻双季稻模式(DR)种植面积迅速减少,同时,再生稻(RR)和稻虾(RC)作为两种新兴稻作模式正快速发展。本文采用能值分析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了稻作模式转变对水稻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影响。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RC的生产产值和利润远大于RR和DR,RR和RC比DR的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5.5和122.7%。与DR相比,由于较高的灌溉水、电力、幼虾苗和饲料等生产资料的投入,RC增加了能值投入,而RR则具有较低的总能值和不可再生能值投入,如灌溉水、电力、肥料和农药等。当稻作模式从DR转变为RR或者RC时,水稻生产的环境负载率分别减少了20.4和38.2%,而能值可持续性指标增加了34.8和65.2%。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RR和RC具有较低的潜在环境影响,它们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比DR分别低35.0和61.0%。与DR相比,RR的稻谷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但显著减少了经济成本和能值投入,而RC模式下稻谷产量下降严重(与RR相比减少了53.6%)。综上,再生稻模式是一种更有利于全面实现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模式。
【目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和H5亚型一样,多数属于高致病性毒株,通常在禽类间传播,引起家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从1996年至2012年,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美国出现了人感染H7亚型流感病毒(H7N2、H7N3和H7N7)的病例。2013年,中国报告了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事件,此后,该病毒持续在人和禽类中传播。因此,开展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工作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方法】该研究用纯化的H7-AIV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1H9(HRP-1H9)作为竞争抗体,采用棋盘滴定法建立了一种检测H7亚型AIV抗体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ELISA)。【结果】抗原包被的最佳浓度为5 μg mL-1,血清稀释度为1/10,酶标抗体为1/3000。用ROC曲线分析法测定178份AIV阴性和368份AIV阳性血清(n=546)的cELISA临界值,当PI为40%时,cELI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9.15%和98.12%。该方法可检测H7Nx(N1--N4、N7--N9)禽流感病毒抗体,与H1 -- H6、H8 -- H15亚型禽流感病毒及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等常见禽类病毒无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与血凝素抑制试验的符合率为98.56%。重复性实验表明,批内和批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2%。【结论、创新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H7亚型特异性酶标单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c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其优势是酶标抗体与待检血清同时加入反应孔中进行竞争反应,与先加入待检血清,再加竞争抗体反应的常规方法比较,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反应时间,为开展H7-AIV抗体的大量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