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84天的室内培养试验来揭示秸秆和养分(氮(N)、磷(P)和硫(S))联合供应下土壤新碳生成的潜在微生物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单独添加秸秆刺激微生物进行养分开采,这与C:N和C:P酶活的比例降低了8-16%相吻合。随着养分补充水平的增提高,公主岭土壤新碳生成量从1155.9增加到1722.4 mg kg-1,海伦土壤则从725.1增加到1067.5 mg kg-1。回归树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BG)、酸性磷酸酶(AP)、微生物量碳(MBC)和酸杆菌对公主岭新碳生成的相对影响分别为27.8、18.5、14.7和8.1%;对海伦新碳生成的相对影响分别为25.9、29.5、10.1和13.9%。路径分析表明酸杆菌通过调节BG、AP和MBC直接或间接对土壤新碳生成产生积极影响,其中MBC的获取更多受到AP的调节。海伦土壤的新碳生成强度低于公主岭土壤,并且海伦土壤的新碳生成与AP活性直接相关,表明土壤属性(例如SOC和pH值)对土壤新碳生成的重要性。综上,本研究揭示了添加秸秆的土壤中新碳生成与NPS养分补充的响应关系,且土壤新碳生成主要依赖于酸杆菌和变形菌的生长代谢及对BG和AP的调控。